時值歲末年終,各家 App 的年度報告陸續出爐,人們對于其中的數據津津樂道之餘,也不忘上傳到朋友圈顯擺一下自己的獨特品位——當然,體檢報告除外。
打工時間越長,體檢報告隻會越難看。
這些年," 三高 " 等老年病越來越頻繁出現在年輕人的體檢報告中。随着職場體檢報告越來越細,這一屆年輕人的醫學素養開始被動上升,居高不下的膽固醇、尿酸、谷氨酸脫氫酶,每個指标數據的變化,都足以牽動打工人脆弱的神經。
借用脫口秀演員小羅的話," 我看着報告上一排紅色上升小箭頭,我還以爲我升級了 "。
面對年度體檢,打工人又愛又恨,既怕錯過了檢查沒能及時發現重大的健康隐患,又怕真去查了,就不得不直面體檢報告上的一身牛馬病,治也不是,不治也不是。
指标異常、結節、囊腫、心律不齊 …… 各種問題的背後,似乎都對應着相似的成因:作息不規律、飲食不健康、生活壓力大。要想針對性地解決這些問題,辦法自然也大差不大,隻是真要實踐起來,困難總比辦法多。
" 何以解憂?唯有辭職?" 天下人苦工作久矣,總以爲辭職是最好的醫美,但這樣的白日夢多半也是說說而已。不說别的,辭職了别說養不養得起自己,就連一年一度的體檢大禮包,你都得自掏腰包。
打工人的體檢焦慮也是命運的饋贈之一,早已暗中标注了價格。
年度體檢,當代人的 " 屈辱時刻 "
在常識裏,公司給員工安排體檢,是一種福利和保障。但如今,其由于對打工人年底焦慮的絕對加成,已經被視作 " 現代生活少有的屈辱時刻 "。
甚至,有人用一種抽象的抗拒理由,點出了某些難以反駁的現實—— " 你以爲這是福利,實際上隻是公司在核查一下牛馬質量罷了 "。
沒有人比一身職業病的打工人更明白體檢的重要性。但除了不願面對的牛馬病,糟糕的體檢經曆也會帶來沉重的 PTSD,沖淡甚至淹沒我們對自身健康的擔憂。
人在上海的小可是一名新媒體從業者。和大多數 " 廠工 " 好友相比,她的時間安排相對自由,但年度體檢的計劃,還是被她拖到了 2024 年的最後一個月。除了習慣性拖延作祟,她還需要做好婦科檢查前,精神和肉體上的雙重準備—— " 要錯開經期,最好是經期結束的三天到一周之内 "。
小紅書上的各類 " 體檢攻略 " 越來越多,也證明了人們對于體檢的焦慮日盛。
此外,她還需要做一些心理準備以及針對性的擴張訓練,避免檢查時痛感過于強烈," 最好選擇工作日去,早點去,人少 "" 不要去市區的醫院,人一多,醫生的耐心也随之下降 "。
算下來,規劃一場體檢的複雜程度,對她來說已經不亞于去甲方公司完成一次提案。時間、地點、工作、精神以及身體狀況等内容,已經足以做一份 PPT。
除了困擾着女性的婦科體檢之外,針對前列腺和肛門的 " 指檢 "、腸胃鏡、鼻鏡等侵入性檢查,通常很難給人留下什麽愉快的體驗,也成爲人們在體檢過程中的 " 難言之隐 "。若然碰上态度不好的醫生,甚至會變成一種雙重打擊。
因此,這些侵入性檢查,往往也是體檢中 " 棄檢率 " 最高的項目。
涉及排洩物的檢查,更和 " 體面 " 二字毫無關系——醫院的衛生間門口,從來都是社死高發地。
尤其是在集體體檢套餐規定那幾天,平日裏殺伐決斷的 Amy、光鮮亮麗的 Marry 和人模狗樣的 Andy,都得在同一個上午稍微下凡,然後不經意間便會手握着新鮮出爐的 " 待檢物 ",在衛生間門口狹路相逢。
此刻最好的選擇,也隻能是攥緊手裏的小試管沉默離去,萬萬不可在見到上司時偷瞄人家的試管,習慣性地來一句狗腿問候:"Amy 上火了?"
你看,從不願面對的指标、不期而遇的同事到不想再見的醫生,體檢帶給人的屈辱感,從來都是無處不在的。
一些醫療品牌已經敏銳地捕捉到這種情緒背後蘊藏的商機,推出了各種 " 居家自測 " 的試劑試紙," 足不出戶、免去尴尬 "" 不用當着陌生醫生的面脫褲子 ",聽起來都有着很強的吸引力。
社交平台上出現的各種 " 便隐血自測 " 和 "HPV 自測 " 試劑。
有醫生在社交媒體上建議,這類自測盒最好還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但,既然有條件到醫院尋求幫助,大概也沒有人會多此一舉地再購買 " 自測試劑 " 進行檢測。
在北京某區屬醫院工作的姚醫生告訴記者,她在社交媒體上刷到過類似的 " 自測試劑 ",有的與醫院體檢原理相似,但她沒有測試過,不确定這類試劑的可靠性。但目前,她還沒有見到過有人拿着試劑檢測的結果來就醫問診的。
看不懂的體檢報告,讓我重回小學時代
近年來,關于體檢特别是某些特定檢查的吐槽,在互聯網上屢見不鮮。
今年早些時候," 鴨嘴鉗 " 就多次登上熱搜,這種在全球範圍内用于婦科檢查中的窺器,引發了一波關于 " 女性真實需求 " 的大讨論。許多人認爲,一百多年前發明的鴨嘴鉗,早該被時代淘汰。但時至今日,它依然是婦産科檢查中的主流工具。
在姚醫生看來,體檢醫生和臨床醫生不同,未必需要以治病爲結果導向,有時候也要提升自己的 " 服務意識 "。
她希望通過言語上的寬慰,緩解人們的焦慮。但這種寬慰也不是一直都能奏效。她發現,人們在檢查中表現出來的一些情緒,往往源于他們曾經經曆過的糟糕體驗," 一次感受不好之後,隻要一做檢查就會有陰影,甚至有點應激 "。
除了體檢過程中帶來的不适感,一些醫學名詞帶來的壁壘,也讓來體檢的人心有戚戚。
進入職場的第三年,笑笑才迎來了第一次職場體檢。之前,她在一家規模不大的私企做文案策劃,那是一家典型的 " 夫妻店 ",老闆管業務,老闆娘談商務,工資都是分兩張卡發的,遑論員工體檢這種 " 進階版 " 福利了。
因此,今年跳槽之後,笑笑才正式做了一次全面的健康體檢,隻不過體檢過程中發生的一些事,讓她對于體檢的意義産生了懷疑。
" 當你躺在超聲室的床上,身上塗了涼飕飕的凝膠,耳邊聽着彩超醫生嘀咕着冰冷的數字和諸如‘右側乳腺 3.5mm 結節’之類的話語,還有‘啪嗒啪嗒’的按鍵聲,那一刻,你的不安也到了極點。"
聽到醫生的話,她想側過身子詢問醫生這都是什麽意思,但又怕擅自移動身體,影響檢查結果,于是硬挺到了檢查完畢。當她帶着終于熬過去的心情走出彩超室,才想起來剛剛要問的問題,最終竟然一個都沒問。
在拿到體檢報告之後,這份不安又更濃重了些。" 右側乳腺結節,待查 "" 膽囊壁欠光滑 "" 雙側甲狀腺回聲不均,随訪 "…… 報告中每個字都看得懂但意義不明的各類異常指标,讓她陷入了茫然。
作爲彩超醫生的秋月向新周刊解釋,很多時候,彩超檢查的結果會受到醫生主觀判斷的影響,因此許多彩超醫生不願多說。但隻要檢查床上有人問起,她還是會盡量向對方解答。
爲了解答心中的疑惑,笑笑抱着 " 補課 " 的心态,對照着報告裏的異常數據,在網上進行搜索。一開始,她安慰自己," 應該都不嚴重,不然醫生就對我說了 "。
但随着檢索的深入,她又陷入了新的惶恐,甚至對這類連鎖機構的準确性産生懷疑:要不要去三甲醫院複查?要不要補做一些檢查?最後,她選擇了最簡單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關掉網頁," 就當沒這回事算了 "。
" 有得做,就不錯了 "
或許體檢真的是座圍城,沒有的想争取,有的卻想放棄。
不管在 " 城内 " 還是 " 城外 ",人們各有其焦慮。
對職場 " 老油條 " 來說,工作年限越久,想要 " 棄檢 " 的心情就越強烈。一年到頭,打工人在甲方、領導和 KPI 的追趕中早已心力交瘁,日益逼近的體檢有效期,無疑讓他們的精神狀态雪上加霜。
進入十二月,年度體檢 deadline 臨近。在寒冷的北方城市,體檢已經進入 " 淡季 ",當人們集體穿上棉衣棉褲後,體檢中心開始變得冷清;但在南方,體檢熱潮的餘溫還未散去,有人決定将體檢提上日程,也有人宣告正式放棄。
一位工齡十餘年的朋友向我透露,今年,他選擇了放棄體檢。根據去年的體檢結果來看,他似乎 " 也沒什麽大問題 "。唯一曾令他短暫不安的是尿潛血,但考慮到複查要面對的種種麻煩,他已經将這份不安抛在腦後一年有餘。
同時,由于今年工作量增加,他的減肥大業收效甚微,這讓他對于體檢更提不起勁頭," 掩耳盜鈴一下,就過去了 "。
在互聯網上,掩耳盜鈴的網友并不少。逃避一年體檢不過是小意思,堅持三五年都不去體檢的大有人在。
更不用說,盡管主流觀點一直提倡成年人要重視健康、保證每年至少一次體檢,但實際上,能做到的是少數,甚至醫生本人也很難做到。
姚醫生告訴我們,受整體營收影響,醫院每兩年才爲他們安排一次體檢,而且檢查項目也相對基礎。随着年齡的增長,慢性疾病開始找上門,基礎體檢并不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自己的身體狀況,還需要醫生自己安排相應的檢查項目。
相比之下,同樣是體檢醫生的秋月,或許更幸運些。她所在的體檢機構,會每年爲員工安排一次體檢。
去年春節,秋月因爲膽囊結石複發,做了手術切除。體檢時碰到同樣有膽囊問題的病人,她也會直接現身說法," 有人替我惋惜,說年紀輕輕就把膽囊切了不好,可是這已經影響我正常生活了呀 "。
這種豁達,或許在某種程度上,也爲她的病人們做了一個不錯的示範,一個 " 病友 " 的話,有時候會比醫生更有說服力。
當然,面對這個承載生命幾十年的軀殼,放寬心或許才是更好的做法,偶爾檢查一下,修修補補,需要幾分 " 沒什麽大不了 " 的精神。
說到底,一切都是爲了 " 正常生活 " 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