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一周車股,察百态車市。
出梅入伏,江南的天氣依然難熬,而同樣困難的還有起伏不定的股市,跌跌漲漲觸動着無數股民神經。
截止收盤,滬指上漲 0.04%,報 3237.7 點,深成指下跌 0.14%,報 11080.32 點,創業闆指下跌 0.60%,報 2224.1 點,兩市全天成交合計 9225.75 億元。
從大盤整體來看,滬深指數表現不一,滬指本周漲多跌少,深成則不如滬指,在本周結尾未能守住 11100 點的成果,遺憾收場。
滬指雖然以微弱的漲幅收盤,但兩市個股跌多漲少,2800 股飄綠,主力資金更是流出 142.92 億元,幸得北向資金持續買入才守住了基本盤,本周北向資金連續五個交易日持續加倉,累買入近 233 億元,單周淨買入額創 5 個月新高。
從個股來看,火熱的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相關領域再次成爲投資的熱土,ChatGPT 概念股持續走高,成爲震蕩市場下一抹豔麗的曙光。
7 月 13 日,網信辦等七部門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鼓勵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框架、芯片及配套軟件平台等基礎技術的自主創新,平等互利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參與生成式人工智能相關國際規則制定。
在政策的推動下,相關産業的發展前景再次被看好,也成爲 14 日股市資金的主要流入闆塊,多支個股大漲。
而同樣漲幅位居前列的還有油氣闆塊,本周三國内油價再次上調,雖然漲幅不大但依然備受關注,表明燃油車依然是市場的主力,反映在股市則是多支個股漲停。
值得一提的是就汽車相關概念而言,去年被熱捧的新能源賽道股開始 " 偃旗息鼓 ",手上如有持汽車行業相關股票的朋友們還是得靜觀其變,不過面對嶄新的 7 月,大家還是要充滿信心。
接着說說備受關注的新能源市場。今年 5 月,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完成 71.3 萬輛和 71.7 萬輛,環比分别增長 11.4% 和 12.6%,同比分别增長 53% 和 60.2%,市場占有率達到 30.1%。
目前锂電池行業的表現并不穩定,以锂電池第一季度裝機量爲例,前五名分别是甯德時代,市占率爲 35.06%、比亞迪市占率爲 16.18%、LG 市占率爲 14.52%、松下市占率爲 8.95% 以及 SK 市占率爲 5.34。
但基于今年開年以來電池因原料價格波動問題,導緻行業價格劇烈震蕩的情況來看,下半年仍承壓巨大。
本上漲主要是受上遊市場供給影響,在石油市場需求旺盛的背景下,沙特、俄羅斯兩大産油國宣布收緊供應,支撐國際油價震蕩走升。
雖然油價在上漲,但汽車相關産業本周表現 卻呈下滑态勢,新能源賽道股表現不佳,光伏、風電、電池位居跌幅榜前列。
其中汽車闆塊更是從周一一直下跌到了周五,周一開盤後汽車闆塊就在跌幅前列,盤中汽車整車闆塊持續低迷,金龍汽車跌超 4%,衆泰汽車、宇通客車、中通客車、長安汽車等跟跌。
同時各上市公司年中财報也開始預熱,其中 7 月 14 日,比亞迪發布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淨利潤 105 億元 -117 億元,同比增長 192.05%-225.43%,但卻未能在股市上得到應有的反饋,股價收于 264.41 元每股,小幅下跌 1.28%。
而處在新能源轉型期内的長城,陣痛還在持續,預計 2023 年半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 11.5 億元到 15.5 億元,同比降低 72.32% 到 79.47%,受此影響股價連續 3 日下跌。
在整車行業下挫的影響下,汽車零部件和電池闆塊也紛紛走低,其中汽車零部件闆塊連續 3 日下跌,主力資金大幅流出,但散戶卻在持續買入,市場看法不一。
至于電池闆塊本周則處在震蕩階段,周一電池闆塊震蕩走強,鵬輝能源漲超 10%,億緯鯉能、派能科技、當升科技、博力威等大幅跟漲。
但到周五情況直轉而下,7 月 14 日,廣期所發布公告,證監會已同意廣州期貨交易所碳酸锂期貨注冊,随着碳酸锂期貨期權上市籌備工作的穩步推進,未來碳酸锂将向着更加平穩的态勢發展,應對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帶來的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的被動局面。
受此影響,電池闆塊走弱,下跌 1.02%,個股跌幅超 4% 以上。
作爲全球最大的碳酸锂生産國和消費國,我國的市場已經十分龐大,2022 年碳酸锂産量和表觀消費量分别達到 37.9 萬噸和 50.5 萬噸,全球占比分别爲 63% 和 81%。
但是碳酸锂的期貨卻遲遲沒有上市,而從國際市場山來看,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和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分别在 2021 年 5 月和 7 月上市了锂期貨合約,新加坡交易所于 2022 年 9 月 26 日推出了首批锂和钴期貨合約,國内市場的反應明顯滞後于國際市場。
在新能源産業快速發展的這幾年,國内锂價波動劇烈,極其不利于市場的穩定發展,廣期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行業層面上,上市碳酸锂期貨将有助于服務锂電産業鏈發展,穩定上下遊企業的原料供應保障和産銷成本管理,助力産業鏈企業提升市場風險管理的水平。
雖然本周受包括主要經濟指标 CPI 上漲放緩,PPI 同比下降等多種不利因素的影響,市場對未來預期呈觀望态勢,造成 A 股整體略顯頹勢,但是也應該看到随着 7 月暑期到來帶來的消費的回暖,政策對于制造業的支持也在通過金融等手段不斷釋放。
同時我國的進出口貿易依然呈現增長的勢頭,上半年我國貨物出口按人民币計價仍實現正增長,其中民營企業自主品牌出口增長 11.5%,表現好于預期。
相信下半年的經濟複蘇态勢将不斷好轉,但是在迎來好轉的過程中市場還将保持一段的震蕩期,對此我們也隻能安心靜待,熬過炎熱的伏天就能迎來收獲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