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有多火?
說件事就能明白了:張頌文粉絲碰到姚晨後,激動地哭了。
就因爲姚晨曾在張頌文最低谷的時候幫助過他,當這段 20 年前的經曆随着張頌文的大火被扒出後,不是《狂飙》演員的姚晨都跟着火了一把。
火到姚晨在節目中回應此事後,直接登上熱搜。
01
一個與作品毫不相關的人卻能火成這樣,可見《狂飙》的後勁有多大。
而那些參演的演員,更是火到出圈,還都接到了商務。
攏共沒幾集戲份的小五,受到某樓盤的邀請,爲其站台。
與瘋驢子一起出圈的麻子,接到了某品牌剃須刀廣告。
高啓蘭扮演者隆妮,因顔值爆表造型出圈,成功接到時尚雜志的邀請,拍攝大片成爲日常工作。
同樣被譽爲 " 體制内老公 ",靠個人魅力獲得觀衆喜愛的李響扮演者李建,也成爲時尚雜志的寵兒。
就連不招人喜歡的王秘書也火了,演員鄭家彬成爲某香水品牌的品牌大使。
同時,靠着優越的外形條件,被時尚雜志所青睐。
配角都火到接商務,主要人物更是資源接到手軟。
高啓盛扮演者蘇小玎靠着 " 瘋批 " 式表演法成功出圈,趁着熱度他也沒有閑着,而是接廣告。
先是接了某牌的鼻毛器推廣,又爲某遊戲代言。
不僅如此,他還爲網紅瘋狂小楊哥站台,在直播間賣垃圾袋。
老默扮演者馮兵因 " 吃魚梗 " 走紅,于是與魚結下了不解之緣,不是在線下活動中撈魚。
就是在節目中還原劇中場景,在菜市場賣魚。
甚至,去了網紅瘋狂小楊哥的直播間裏爲這哥倆烤魚。
可見," 吃魚梗 " 有多深入人心。
同樣深入人心的角色,還有從商學院畢業的 " 陽光大男孩 " 唐小虎,扮演者孫岩也是吃了這個角色的紅利。
接了護理頭發的廣告,上了《我們的客棧》綜藝,還拍了時尚雜志。
《狂飙》的收視一路狂飙後,從主角到配角都被集體捧紅,他們也趁着這波熱度集體撈金。
02
隻是,一切來得太順,也就會有不一樣的聲音。
因爲去瘋狂小楊哥直播間賣垃圾袋,又爲遊戲做廣告,蘇小玎被吐槽太掉價。
包括去瘋狂小楊哥直播間的馮兵,也讓粉絲感到不滿,認爲他不該與網紅混在一起來降低演員這個身份。
除了爲網紅站台外,錄制綜藝《我們的客棧》的孫岩,讓粉絲感到心疼,不希望他再參加類似的綜藝。
因爲在這檔節目中,節目組打着《狂飙》的名義邀請了孫岩,但他卻隻是個陪襯且鏡頭少得可憐,全程扮演 NPC 的角色,隻有在晚宴時才有完整的幾分鍾鏡頭。
而在這幾分鍾鏡頭中,還是他講述《狂飙》拍攝内容的,他本人在節目中毫無參與感,不如同爲嘉賓的鍾漢良與檀健次。
鏡頭少,參與感弱,粉絲不滿節目組的安排,認爲節目組一邊蹭《狂飙》的熱度,一邊又欺負名氣與粉絲基礎都不如鍾漢良與檀健次的孫岩。
在孫岩身上,看到了沒有名氣的卑微,以及娛樂圈的現實。
走紅之前無人問津,小小出圈被請來爲節目增加熱度,但重心卻不是他本人。
從爲樓盤站台到與網紅合作,配角們集體撈金的行爲,有的被吐槽,有的被心疼。
網友們吐槽的點很簡單,認爲演員應該珍惜羽毛,而不是爲了錢什麽廣告都接,誰的直播間都去。
03
那麽問題來了:演員趁熱度撈金真的很丢人嗎?
如果按照郝蕾所說的演員需要神秘感,不該過多曝光在公衆面前。
好不容易有點名氣的演員确實是不該消費自己,而是将所有的熱情放在角色上,再塑造經典角色出來,用實力在娛樂圈站穩腳跟。
或許像成龍年輕時那樣沉得住氣不被金錢裹挾,成功靠實力獲得更高的片酬。
亦或是像張頌文那樣克制,不被名利與金錢裹挾,隻爲心中熱愛所付出,成功靠實力 " 鹹魚翻身 "。
可是,在這更叠之快又殘酷現實的娛樂圈,這套方案并不适合所有人。
秦海璐曾在訪談中談演員片酬,直言演員一部戲的片酬夠普通人吃一輩子。
很欣賞她的坦率,但能賺這麽多錢的人隻是那群頭部藝人。
出圈前,張頌文曾在采訪中透露,娛樂圈僅有那 0.5% 的頭部演員能做到衣食無憂,而剩下的那 99.5% 的演員,不僅要一天工作 18 個小時左右,四個月下來還隻能拿到幾千塊錢。
吃不飽飯,看不起病,還被不停地壓榨,走紅前的張頌文曾十年收入不足萬元。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中的大部分演員們,在出名前也是這樣的狀态,沒活幹,沒錢吃飯。
相比還是籍籍無名時的張頌文,與那群搞喜劇的演員,以上出道多年默默無聞靠《狂飙》走紅的配角,哪一個又比他們過得好?
就連大嫂扮演者高葉,也經曆過長達多年的隐忍,熬走了多個嫌棄她的經紀人,熬過幾個月等不來三五十場戲的階段,更别談高額收入了。
這樣的例子在娛樂圈并不少見,當年的張衛健一度窮到沒錢吃飯,去能去餐館騙飯吃,還被當場識破。
出道多年的經超,曾長達四年無戲可拍,窮到隻能靠老婆小李琳賣包包與首飾度日。
從這些藝人的經曆看,足以看出娛樂圈的殘酷與現實,所以沉寂多年沒有多少收入的演員們趁着熱度撈金,并沒有任何丢人可言。
看他們撈金的樣子,也能明白李幼斌所說的無奈,以及佩服張頌文的克制。
李幼斌曾無奈地說過演員上綜藝就是爲了逐利,他不喜歡上綜藝,但能理解上綜藝的人,因爲他知道很多演員是困難的,他曾經也困難過。
隻有淋過雨,才能想起爲他人撐傘。
面對演員上綜藝,李幼斌是無奈的,因爲他始終認爲演員是爲塑造角色而生,不該過度曝光與消費。
可是,誰不要生活呢?
看似矛盾,卻很現實。
04
一邊是生活,一邊是熱愛,連生活都沒有了何談熱愛?
正如郭德綱所說,無論怎樣先填飽肚子。
爲了填飽肚子,演員們上了綜藝,去了直播間,在合理範疇内賺錢并不丢人。
演員是需要神秘感,需要有抵制住誘惑的定力,但更需要先 " 活 " 下去。
娛樂圈更叠之快瞬息萬變,并非演技實力強就能紅,演員們也隻有被動選擇的份,所以趁熱打鐵抓住機遇變現才是王道。
當年憑《甄嬛傳》中沈眉莊一角走紅的斓曦,若能及時抓住時機,也不至于在熱度冷去後哭訴沒市場沒機會。
給樓盤站台也好,跟網紅合作也罷,受重也好,卑微也罷,隻有先養活自己,才能支撐自己的熱愛,娛樂圈就是如此。
靠自己的本事賺錢,并不丢人。
體會了腰部演員的無奈,同時也不得不佩服張頌文的克制。
做了這麽多年那 99.5% 收入極低還總被瞧不起的演員,卻始終能保持那顆初心,即便出圈也不爲金錢所動,而是将自己藏起來認真拍戲。
張頌文的這份克制讓人佩服,但他就比那些撈金的配角演員們高尚嗎?
并不見得。
隻是他在那寒冷的日子中扛過來了,未來也會繼續發光,他是當之無愧的王者。
而其他藝人,是爲了生活,未來是否會繼續發光還是未知數。
隻要對得起初心,沒人比誰更高尚。
在娛樂圈有太多的人沒有在 " 寒冷 " 中堅持下來,所以 37 歲的男演員徐海回老家賣菜了。
演員李嘉明,去擺攤賣炒面了。
" 豬八戒 " 謝甯,轉行去大街上擺地攤賣草莓了。
演員郭常輝,去擺攤賣西瓜了。
還有演員馬力 " 逃 " 回老家了、演員胡露兒宣布退圈了、任思齊去做獸醫了 ……
太多太多有實力的演員,在長達多年的默默無聞中沒扛住生活的壓力,隻能放棄愛好再擇業。
這就是現實,《狂飙》配角集體撈金填飽肚子何嘗不是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