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小半爸。
先提個醒,今天的文章,可能會有些難以接受的實事,而且我也猜想到了,很可能有人會說我傳播焦慮。
可有些實話如果你不說我不說,總有些家長會被蒙在鼓裏,我實在有些 " 于心不忍 "。
前幾天,咱們團隊 biu 媽分享了一件她朋友間的事兒,說是有個五年級孩子的媽媽勸娃還小的朋友們說:
趕緊讓孩子去讀四大名著,好好讀曆史、讀古詩文,不要問爲什麽,不要糾結孩子适不适合讀,原著讀不下去哪怕讀解說版、簡化版都好……
她家娃最近語文小測,四大名著相關的知識點考得非常細、非常靈活,把娃考得一臉懵,老母親瞬間就破防了……
這幾年語文學科的難度有目共睹,所以我身邊這樣 " 破防 " 的家長們還蠻多的,每每遇到,我就想說點什麽,希望給他們帶來一些啓發和提醒。
小半今年下半年就是初中生了,最近我們常常一起回顧小學這六年的學習,其中最讓我感慨萬千的就是大語文學習。
我慶幸自己在較早的時候就開始重視小半的大語文學習,但是如果時間回到過去再來一次,我希望小半的大語文學習能更早規劃、更系統地進行。
而且最近給這幾年的語文學科連年變化拉了個時間線,仔細一看竟然有一點 " 細思極恐 "。我們抓大語文抓得早,家長和孩子的 " 單打獨鬥 " 還能跟得上語文學習的要求,以後的孩子還跟着小半走過的路,還能不能把大語文學得足夠好,我其實是有點心裏沒底的。
大家真的要睜眼看看,現在的語文都難到什麽程度了……
01
大語文進化史:每一年都有劇變
一些關注教育的家長應該能回憶起來,2019 年開始,語文這門學科開始了一年比一年更翻天覆的 " 進化 "。
2019 年
語文教材統一,閱讀重要性陡然拔高。
這一年全國統一了語文教材,統編版的教材顯然更加重視閱讀了。高考試卷從這一年開始,第一題就是閱讀理解,閱讀材料篇幅大幅度增加。" 高考語文将有 15% 的人做不完題!" 這個說法,也是從這一年開始的。
PS:2022 年語文高考卷面字數已經破萬,也許真的有好一部分孩子做不完題了。
2020 年
" 更大語文時代 " 的序幕
這一年的兩會,有提案說要再次拔高語文的重要性。也是這一年,高考作文的閱讀材料給了很多人當頭一棒。大家還記得這個 " 齊桓公和管仲 " 的材料作文嗎?很多家長可能第一次意識到,今後如果沒有豐富的曆史文化知識、沒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根本學不好語文。
▲ 2020 年我寫的舊文,
左:兩會提案分析,右:高考作文題分析
當時的一些 " 預言 " 現在已然是實事
這一年開始,我開始 " 狠抓 " 小半的大語文學習,也開始陸陸續續把自己和小半一起學習語文的心得寫成系列文章,這就是很多家長都喜歡的 " 小半爸周末大語文 " 系列。
2021 年
雙減
一夜之間,仿佛孩子的身上擔子輕了,教培機構也被砍掉了大半。但作爲一個家長,卻覺得惴惴不安,減了個寂寞,家長的壓力更大了。
現在回頭看來,原本以爲 " 減 " 是重點, 實際 " 減 " 隻是一個手段,目的其實是促使 " 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師改變教學方法 "。
這是教育大變革的信号,接下來果然又有了大動作!
2022 年
新課标、新高考
這是再一次給人 " 當頭一棒 " 的一年。新課标再次提高了語文學科的地位。直接變成主科中的主科。
▲ 新課标各科占比
并且,新課标再次強調了閱讀的重要性、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 舊文和大家聊語文和思辨能力時,當年的高點贊留言,而現在思辨能力已經寫進新課标了,沒法 " 老老實實刷題 " 了
這一年的 " 雙減後第一次高考 ",難度大得讓人倒抽一口冷氣。
比如全國甲卷作文題因爲 " 紅樓夢 " 大熱。再比如閱讀理解的材料非常 " 不走尋常路 "。
全國甲卷的第一道現代文閱讀,是一篇關于金銀器工藝現狀的科普文。
新高考 1 卷的第一篇閱讀理解的材料一,是一篇政論文。
簡單統計一下,這一年高考閱讀理解現代文,有政論文、學術論文、科普文、專著導言、小說、散文、紀實作品等文體,不禁想反思一下,自家孩子這些都讀過嗎?
文言文閱讀試題所選材料也很廣泛,雜史、别史、諸子等等都有。
光看這考察題材之廣泛,就知道,語文考的是真的難,真的是 " 大 " 語文啊!
2023 年
高考藍皮書
" 高考藍皮書 " 全名是《中國高考報告》,前不久還火了一把。很多家長說,這也不是什麽 " 教育部官方發布 ",于是幹脆就不看這方面的新聞和解讀了。
多少有些可惜啊!我研究以後,這個 " 藍皮書 " 雖然不是官方,但是其分析非常專業,有理有據!參考性太強了。
它再次深入讨論了高考改革的情況。總結起來就是以後的高考命題會有三條線" 核心價值金線 "," 能力素養銀線 "," 情境載體串聯線 "。
幫大家總結得直白一點就是:
傳統文化考察比例會更高,基礎知識點考察會越來越少,閱讀理解會越來越 " 燒腦 ",還要融入情景,可以詳細,以後一切考題皆會 " 材料閱讀 "。
這和新課标要求的 " 核心素養 " 培養方向是完全一緻的。
而且根本不是隻有 " 高考 " 會這樣,而是從小學到高中語文學習、考察都在變化,最近看到了一些海澱、上海等地的最新小學低年級語文測試,命題方向也幾乎都是和 " 藍皮書 " 分析的完全契合。
舉兩個例子!
這道題,需要孩子對幾則成語的含義,背後的典故都要了如指掌,而且題幹的閱讀也不是那麽簡單直接的,需要孩子有一定閱讀理解能力。
下面的幾道題,看似簡單,其實很考驗孩子的知識面,三道題下來,起碼對近 10 個成語、俗語都要了解。
如果孩子沒有大語文閱讀積累、沒有一定的思考能力,這些題做起來都很困難的。這還是低年級的題!
所以如果現在問我,以後的語文會不會更難?
看見這一年一年的變化,我說不會更難,大家信嗎?
02
學考不統一 , 好殘酷的現實
如果純粹從内心來說,我是舉雙手歡迎語文往這個方向去改革的。
誰都希望孩子不要讀死書、死讀書,不希望孩子學的語文都是那些千篇一律的刷題套路,到頭來隻會考試;
誰都希望孩子最終學成是一個有文化内涵的人,能知人論世,能自如表達,能曉古通今,能下筆如有神。
而且真的一開始就是大語文學習,孩子說不定還更快樂!
誰不喜歡語文老師上課就是洋洋灑灑、旁征博引、飛揚文字呢。講真,如果學校老師能帶着孩子去好好學習 " 大語文 ",是最好不過了!
然而,現實就是,學考不統一,教育改革必有陣痛,我們這一批的孩子就是不幸 " 痛 " 的那一撥。
考試命題是船小好調頭,是可以很快改變的。
就像前面說的那樣,一紙文件下來,當年的高考命題馬上可以劇變,各地的考題也可以馬上跟着變,畢竟命題的是少數人。
教學則是船大難掉頭,改起來難上加難。
我很久以前就寫文章分析過,語文分爲 " 語 " 和 " 文 " 兩個部分。
" 語 "
是 " 語言 ",是語文基礎知識。
把語文作爲一個語言工具來學習,這些其實是學校課内學習和家長都可以幫孩子學好學紮實的。但事實上,語文學習太過于強調 " 工具化 ",一直是校内語文學習的弊病之一。
" 文 "
是文化,是文字背後浩瀚的中國曆史文化。
所以才有 " 文史不分家 " 的說法,我們的中文從古到今,代代傳承,每個文字傳達的感覺、意義,都是在曆史中傳承下來的。如果不了解曆史文化背景,那語文學習就是個 " 空殼子 "。
不客氣的說,現在很多語文老師積累是不夠的,這并不是單個老師的問題,而是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語文學習過度重視字詞句等基礎知識的錯誤導向,形成的曆史遺留問題。
自認爲我所處的成都是教育理念比較好的地方了,小半學校也是 TOP 那一撥的,但是課堂上分給拓展閱讀的時間仍然非常有限。傳統的語文學習模式還是主流。更别說那些原本教育資源就不發達,教育理念也相對變化得慢的地方了。
孩子總是會面臨中考和高考的,如果咱們不認清楚 " 考學不統一 " 的現實,不努力爲孩子做點什麽,吃虧的那還是孩子。
03
那我們怎麽辦 ?
看到這裏肯定很多家長已經着急了,那要怎麽辦。
其實大家如果有清醒的認識到現實,就已經好過很多人了。這不是安慰大家,其實思想的轉變才是最難得的。我确實見過很多,實事已然擺在面前仍然視而不見的家長。
而其它的建議呢,今天寫的有點激動,已經沒有力氣展開說,就簡單聊聊三個大方向吧。
方向 1
語文新課标,真的要認真閱讀
大家平時會刷到很多的教育觀點文章,有些說語文要求這樣,有些說語文要求那樣?家長很容易被各種觀點裹挾,自己越來越焦慮,又不知道如何着手。
與其聽别人說要怎麽學,不如自己去認真閱讀真正權威可信的文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标準(2022 年版)》
大家隻要認真閱讀會發現,根本不存在什麽 " 太模糊 " 的學習要求,小到孩子每個學段要掌握多少多字,是哪些字,要背誦哪些古詩詞,細到每個學年孩子練筆字數應該達到多少字……總之語文學習的要求,其實新課标白字黑字寫得清清楚楚。
隻有清楚了真正的要求是啥,才能思考自己的孩子怎麽去學,怎麽達到要求。
方向 2
課标、課本要求讀的書
該讀還是要讀
特别是新課标、快樂讀書吧要求孩子讀的書,不要糾結爲什麽讀,孩子讀了到底能怎樣,就算不怎樣,會考,就是最基本的要求。
我見過很多家長,聽到 " 要求讀 " 第一反應是質疑,爲啥孩子要讀這個?這個真的适合我孩子讀嗎?我娃可不可以讀别的?
不是說這種質疑不可以,其實這是好現象,說明咱們家長開始對孩子的教育有更多自己的思考。
可是思考是思考,現實是現實。
新課标、課本快樂讀書吧已經明确要求孩子讀的書,那其實不算是 " 課外閱讀 ",而是 " 課内必讀 "。更直白的說,是考試範圍,而大多數娃最終都要面對選拔考試的。
所以不要糾結爲什麽讀,孩子讀了到底能怎樣,該讀還是要讀。孩子沒興趣,形式上靈活一點也可以啊,讀不了原著讀改編,讀不了改編聽音頻課,方法總比困難多。
方向 3
有機會接觸到頂級教育資源,一定要抓住機會
其實雙減過後,有一件事是大大利好普通孩子的,那就是接觸 " 頂級教育資源 " 的機會大大提高了。
那些原本隻存在于大城市,甚至隻在北上廣,甚至隻集中在 " 海澱黃莊 " 的國内最頂尖的一波學習機構以及機構的授課老師,因爲雙減限制學科類線下課,紛紛轉戰了線上。
以前線下幾萬一年還要搶破頭的一些資源,現在很多價格都低到了不可思議,在家就能學,不利用好,那就太可惜了。
今天說了很多掏心窩的話,掏得太徹底,甚至感到了一些累,無論如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最後,咱們每個家長都應該認真閱讀的新課标,我已經放在了後台,在後台回複 2022 新課标 ,就可以領取電子版了。
歡迎加入我們的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