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日本強行啓動福島核污染水排海,引發了一系列反應。國内不少地區人們搶購食鹽,甚至白糖,還有不少網友擔心,日料還能吃嗎?SK- Ⅱ等護膚品還能買嗎?還能去日本旅遊嗎?
除了飲料、化妝品這類可能直接與核廢水有關的産品外,還有愛車的網友問小編,這次核污水排海,會污染日本的汽車零配件嗎,日本的進口車還能買嗎?日系車還能買嗎?
結論是:目前來看,按照外界預測核污水這麽廣的覆蓋面,肯定會影響到汽車,但相比日本福島出的水産品,日本産汽車輻射超标的概率較低,更值得警惕的是,日本在此次事件中展現出極度不負責任的态度和行爲,可能給日系車在華一記重擊。
核輻射無處不在,排放或持續 30 年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東北太平洋地區發生了裏氏 9.0 級地震,引發了嚴重的海嘯,造成了福島核電站的嚴重事故。爲了處理事故産生的放射性廢水,日本政府自 8 月 24 日起啓動了核污水排海計劃。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福島第一核電站目前積存着約 134 萬噸核污染水,其中今年約 3.12 萬噸核污染水将分 4 次排放,每次約排放 7800 噸。根據東京電力公司的計算,經過用海水稀釋的核污染水将通過約 1 公裏的隧道緩慢流入大海,大約 1000 秒後抵達海洋。排放核污水的計劃預計将持續至少 30 年。
這批核污水含有 64 種核放射性元素,如铯、碘、氚等。作爲揮發性的放射性同位素,它們不僅會對海洋造成污染,還可以存在于土壤和空氣中,對農産品和日常用品可能産生一定的影響。這些放射性元素進入人體後,锶可能侵入骨骼,即使在微量情況下,也可能對局部器官造成嚴重破壞,并增加發生局部癌變的風險。
根據專家的預測,排放的核污水将在 240 天後到達我國的沿岸海域,而在 1200 天後将到達北美沿岸,并幾乎覆蓋整個北太平洋地區。
核輻射超标車輸華概率不高
抛開劑量說毒性就是耍流氓,提及汽車是否輻射超标也是一樣的道理。
汽車是否會受到排海核污水的影響,大體上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其一,看這些汽車零部件産地是否爲福島。福島縣有斯巴魯、本田和其他一些生産汽車底盤、發動機配件、車身部件的零部件企業,其生産的小型車、中型車、SUV 和混動車主要在日本本土銷售和出口到海外。但中國的汽車多爲本土制造,進口比例較低。
煉鋼廠是用水大戶,所以大多煉鋼廠都會采用海水淡化的方式來用作生産用水。核污水是否會對鋼鐵生産産生影響還有待觀察。
其二,看這些汽車零部件是否可能會使用被核污水污染了的海水,例如是否會采用淡化了的輻射海水煉鋼,生産注塑件等。業内人士表示,一般情況下不需要使用海水或淡化海水作爲原材料或生産環節。大多數汽車零部件的制造主要依賴于金屬、塑料、橡膠、電子元件等材料的加工和組裝,而不涉及與水相關的工藝。
不過存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可能需要使用海水或淡化海水的情況,例如對某些金屬零部件進行腐蝕測試或表面處理時可能需要使用含有鹽分的水溶液,或者使用海水或者淡化海水進行循環冷卻。而在海水淡化過程中,輻射物質往往随着溶液中的鹽分被濃縮,而不會保留在淡化水中。
即使生産中可能用到了受污染海水,從日本進口的整車或者零部件,在通過海關時,均需要進行輻射檢測,因此,核輻射超标的汽車輸華的概率并不高。我們參考國家相關部門檢測報告即可。
或成日系滑鐵盧的起點
所以,即使按照科學角度核污水并不會直接污染汽車,或者其輻射量不足以對車主造成重大傷害,但是日本排核廢水本身,已經讓日本品牌站在了道德天平的下風。
如此,日本此舉很可能會引發消費者或明或暗的抵制。例如有人在比亞迪宋 Pro DM-i 車友圈中 " 賦詩 " 一首,表達了日本自古以來禍害中國的狼子野心,得到了車友的稱贊。甚至還有網文傳播《排完核廢水就開始砸日本車?網友爆料:西安遭人攔截,車被砸了》,稱西安一輛日本車遭到嚴重破壞,與近期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有關,盡管該推文随後被西安警方辟謠,但也令人回想起 2012 年釣魚島事件發生後的日本品牌的慘狀。
還有媒體曆數了 " 豐田大發碰撞測試造假 "" 曙光制動器工業公司刹車造假 "" 高田氣囊造假 "" 神戶鋼鐵 " 造假等一系列造假事件,來證明日本一直以來都有不負責任的傳統。
在這種輿論氛圍下,無論汽車污染與否," 國人支持國貨 "," 好好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和産品質量 " 在社交媒體上成爲主流。
這些對日系整體品牌資産的無形消耗,在日系車原本在華已開始顯示頹勢的情況下,對其是一大打擊。從 2020 年到去年,由于電動化轉型遲緩,日系車在華市場份額從 23.1% 降至 15.5%,且還在持續下跌。
寫在最後
聯想到 2016 年韓國選擇緊跟美國的腳步,部署 " 薩德 ",拉開了韓系車在中國的滑鐵盧。在本來就節節下滑的大形勢下,此次日本核污水排入海洋,是否會成爲形勢吃緊的日系車的滑鐵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