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劉小土
編輯 | 李春晖
謹慎說出 " 有腿就能徒步 " 的暴言,是當下的一條社交禮儀。如果非要說,請做好被吐槽的準備。
硬糖君剛被愛徒步的朋友教育過。對方給出的理由相當充分:徒步不是休閑旅遊,必須配置裝備,方能 " 保命 "。不然踝骨受傷、吹風感冒、膝蓋積液……(此處省略一百種病症)哭都來不及。" 你坑自己不打緊,忽悠到中老年那真是缺德。"
不是,擱五六年前,徒步的核心受衆還是中年人呢!尤其是商業大佬們,沒少貢獻八卦。王石第一次爬上珠穆朗瑪峰時,吃瓜群衆說是被人擡上去的。他自證清白又來了一趟,還計劃七十歲再戰。據說在今年的企業家論壇上,王石改稱 81 歲第三次挑戰珠峰。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就是不知道裝備跟上沒。
徒步,顧名思義,徒手行步,也就是不乘車。硬糖君一度當散步就是在徒步呢,原來自己是在 "city walk"。而作爲一項運動的徒步,百度百科說是指有目的的在城市郊區、農村或者山野間進行中長距離的走路鍛煉。
翻閱過去幾年的徒步數據,我們會發現這項戶外運動徹底在年輕群體裏流行起來了,新玩家的湧入也帶動了消費側的巨變。《2016 年中國徒步旅遊分析報告》提到,徒步愛好者每年的消費金額在 2000-4999 元區間波動。這點錢放在眼下的徒步旅遊攻略裏,還不夠買雙好鞋。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徒步新玩家不相信消費降級。那麽問題來了:這錢都花在哪了?花得值不值?是真剛需還是智商稅?
所謂裝備黨,内褲都要搞特殊化
無法分清爬山、徒步、定向、行軍的區别,一點兒不丢人。國内對徒步運動本就沒有明确定義,多數場合都是沿用學術解釋。最初比較經典的一種說法是,參與者有明确的健康意識,以行走方式去欣賞和感受外部世界的一種戶外運動。
任何熱門概念都會随着廣泛使用而變得定義模糊,徒步也不例外。根據當下用戶的心理需求,徒步至少在價值闡述上逐漸從強身健體,開始往心靈撫慰、尋求歸屬感、享受社交性等方向轉移。發展至今日,按社交媒體的科普,徒步就是能量療愈,就是自我救贖,就是潮流審美。
都是情緒價值,多值錢和多難定價也就不言而喻了。小白玩家不得不惡補大量圍繞裝備劃出的複雜等級體系,至少做到 " 看起來專業 "" 有正經徒步的樣子 "。
這些大品類還能繼續細分。比如,根據小紅書用戶總結的三層穿衣理論,内層速幹柔軟、中層保暖輕便、外層防風耐磨。于是,速幹衣、抓絨衣、沖鋒衣從裏到外安排得明明白白。
再比如,登山杖在我們凡人眼裏就是一根棍兒,但徒步課代表就能圍繞顔值、質感、便攜性、穩固度、熱門程度、抗氧化性等評價标準,分出至少六個梯隊。" 登山杖千萬别亂買!"" 亂選登山杖的罵醒一個是一個 " 等熱帖,無不在提醒震懾徒步萌新,選錯棍兒的結果你承擔不起。
其他單品的門道也是極多。總體來說,一個合格的裝備黨在邁出第一步前,大概需要準備速幹衣、登山杖、軟殼褲、徒步襪、徒步鞋和登山包。對了,包裏高低得塞上保溫杯、應急藥品、飲用水和食物。硬糖君大緻估算了下,上述産品哪怕按入門标準買都得千八百。如果追求品質潮牌,那兩三萬根本打不住,畢竟一雙網紅款徒步鞋就動辄三五千了。
這還沒考慮防曬、遮陽、凹造型,适合春夏秋單日徒步的簡單裝備。若是場景更換到重裝短途露營,帳篷、睡袋、睡墊、羽絨服也就成了必需品。做到這種程度,你仍然不是極緻的裝備黨。畢竟,有些玩家連内褲都要嚴選美利奴羊毛。于謙老師穿的毛線内褲,那都是真的!硬糖君也是不懂,這不刺撓嗎。
步子還沒邁開,錢包已經掏空。當然,幾位徒步老玩家告訴硬糖君,絕大多數裝備清單暗藏廣告," 閉眼入翻譯過來就是冤枉錢 "。而眼見新一批消費者湧入,曾經的性價比品牌也開始在功能和顔值上做取舍,上新了一輪又一輪的昂貴專供産品," 有些産品換換顔色,價格立刻翻倍,簡直是新理财産品。"
一條路線,一條鄙視鏈
以前地方政府和旅遊機構也沒少做宣傳,但真正能被稱爲 " 網紅徒步路線 " 的極少。多數還是沾了景區的光,比如說萬裏長城、古絲綢之路和西藏納木錯。
2021 年前後,一批小衆徒步路線開始在社交媒體走紅,玩家們的步子也從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邁向杭州、武漢、南京、沈陽等新一線、二三線城市。與此同時,徒步跟彼時流行的露營捆綁緊密,也借到了這股東風。
今天徒步文化如此火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越來越多的玩家參與開發新場景,并通過不斷構建、刷新鄙視鏈的方式将新路線捧紅。網紅徒步路線之争宛如頂流明星鬥法,粉絲們都堅信自家才夠獨一無二,相互鄙視、組隊撕逼、發小作文也是在所難免。
就說北京戶外徒步鄙視鏈,總共分成八級,難度逐級遞增。香山、八大處、百望山處在菜鳥底層,隻是小趴菜的休閑局。鳳凰十險穩坐最強王位,是玩家公認的玩命路線。夾在中間的六個等級排位則較爲複雜,比如狗牙山、鐵駝山、大覺寺……哪條線路更高階,圈内也沒吵出答案。
這些路線的難度不同,參團徒步的費用倒是大差不差,基本在 120 元左右 / 人,主要用于往返包車。目的地如果收取進山費,則需要參與玩家自理,一般也就十來塊。一位徒步玩家告訴硬糖君,跟團會贈送戶外意外險," 但終極挑戰局最好自己再備一份 "。
真正的徒步愛好者可能會反複刷一個地方,沿途尋找新路線、新風景。但對普通玩家來說,一條網紅路線打完卡、發過朋友圈,就不值得再走一遍。于是,他們不斷把目光投向更熱門的城市、更小衆的路線。
雨崩便是徒步青年心頭的白月光。僅小紅書一個平台,就有 8 萬多篇雨崩的相關筆記," 國内最美的地方 "" 天堂聖村 " 這類形容頻繁出現。短短半年時間,雨崩這個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經濟落後的小村,就成了徒步新玩家的應許之地。
雨崩的旅遊經濟一路飙升。去年 5 月,硬糖君也曾跟朋友計劃前去打卡,做攻略時發現野語、悠樂等網紅民宿價格将近 3000 一晚。粗略估算,從北京出發,徒步四天三夜,一人花費近萬元。當然,我們也能選擇三五百的普通民宿。但從社交媒體的曬圖來看,風景可是大打折扣,回農村老家立馬擁有同款,還去什麽雨崩呀。
國内徒步路線很快刷完了,不少愛好者開始走國際路線,從尼泊爾到非洲,從日本到韓國。瘋狂到這個程度的玩家,基本能夠确診爲圈層核心用戶。從爲沖動買單升級成爲熱愛買單,徒步的開銷簡直就是無底洞。
審美和社交,都是另外的價錢
跟徒步玩家們聊過後,硬糖君發現熱愛還是跟風很好辨别。愛好者會把這項運動劃進 " 私人領地 ",講述徒步經曆時比較平淡,甚至有些缺乏細節,除非提及一些極冒險的情況。
嘗鮮的新玩家則分享欲強烈,從裝備到穿搭再到拍照都能說上兩句,時不時還要展示配圖和視頻。老實說,硬糖君也更愛跟他們聊,沒有橫切、臀降、水娃一類專業黑話," 這條路線出片率一絕 "" 我給你推賊好看的徒步鞋 " 等種草話術通俗易懂。
阿甘是初代徒步頂流網紅吧 ~
也正是這些新玩家,真正帶動徒步成爲一項潮流運動。在社交媒體檢索近兩年比較熱門的徒步内容,關鍵詞必有時尚、穿搭和攝影。一次徒步初體驗沒有産出九宮格和短視頻,那是不完整的。
一張張照片被用來呈現玩家的審美力和消費力,也讓徒步産品挖到了新金礦。最明顯的對比:以前的沖鋒衣更看重防水性和透氣性,整體設計比較樸實無華;如今走上山系、複古範、機能風路線,搖身一變成了時尚單品。
其中最大的受益者,莫過于曾淪爲阿迪達斯棄子的始祖鳥。如今翻身成爲中産戶外頂奢,價格也是一路走高,号稱中産男性的 "lululemon"。
很多戶外品牌還火速上線了輕量化産品。幾位資深徒步愛好者告訴硬糖君,這些升級更多是迎合新玩家的消費需求。" 很多技術早就有了,隻是現在消費市場擴張,品牌想要掙這筆錢。經常徒步的人都知道,裝備也不是越輕越小就好,要根據自己的路線去挑選。"
但打卡式玩家就是要追求極緻輕薄,既能免去重裝帶來的身體疲憊,還能時刻準備着拍下元氣滿滿的 " 人生照片 "。
總之," 徒步 " 不是關鍵詞," 徒步生活 " 才是。産品價值的創造者不是産品的生産者,而是産品使用方式的設計者。
願意花錢的年輕人還讓商業徒步獲得了新機遇。傳統的商業徒步主要服務專業愛好者和公司團建。俞敏洪就說過,跟企業家打交道的最好途徑是變成非功利關系。比如找機會參加徒步活動幾天,比較容易成爲朋友。
這種心理機制依然在徒步領域發揮作用,隻是往更年輕化的親密關系、同好社交方向轉移。據硬糖君了解,商業徒步機構已經在提供相親局、寵物局、攝影局……比如攝影局,機構提供妝造、拍攝、拎包等服務,消費者負責美美擺姿勢就行,最低消費也就千元左右。
至于相親局,無非是把飛盤玩過的模式複制過來,讓男男女女單次付費或是開通會員。但作爲顔狗,硬糖君實在無法理解:龇牙咧嘴爬到山頂還有力氣搞對象?妝也花了、人也臭了、欲望也蕩然無存了啊。徒步愛好者對此更是接受無能,深恐自己的精神世界被污染。
而本輪徒步熱中最讓硬糖君震驚的,還是自己老家一座平平無奇的山頭,竟然因爲有塊形似雄鷹的巨石也小火了一把,吸引了鄰縣、鄰市的徒步玩家前來打卡。噢,美好的社交網絡時代,每個人都能成爲 15 分鍾名人,山也不例外。隻是童年在山上瘋跑的硬糖君,已經不敢聲稱自己去那裏 " 徒步 " 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