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闆日報》2 月 24 日訊(記者 李明明)在汽車世界,特别是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出現兩位名字都有 " 福 " 字的重量級企業家——吉利系實控人李書福和比亞迪實控人王傳福。一開年,這兩位企業家的大動作,便引發熱議。
近日,路特斯與 L Catterton Asia Acquisition Corp 合作,以 SPAC 方式在境外上市。繼極星汽車、億咖通科技去年上市後,李書福再布下重要一局。
王傳福則打出開年降價第一槍。2 月 19 日,比亞迪旗下汽車品牌雙雄出擊:秦 PLUS、驅逐艦 05 的榮耀版車型上市,起售價低至 7.98 萬元。而中汽協公布數據,比亞迪以 302.4 萬輛銷量,雄踞 2023 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的第一名。
各擅勝場。這場持續多年的民營車企 " 最強王者 " 之争,仍然混沌未定。
中國企業聯盟副董事長柏文喜對《科創闆日報》記者表示,吉利的戰略以收購和整合如沃爾沃汽車等多個汽車品牌聞名,涵蓋從低端到高端的多個汽車品牌及海内外市場。而比亞迪則以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創新和領先技術而著稱,特别是在電動汽車和電池技術方面的地位突出。
兩個民營車企掌門人,一個出生于 1963 年,一個 1966 年;一個農家孩子出身,隻讀過高中,一個考上大學,一路讀到研究生;一個縱橫捭阖,多元發展,一個深謀遠慮,單點突破。最後,兩人相會于中國汽車市場這一廣闊賽道。
不同的路徑選擇和不同的競争策略,折射出兩位有 " 福 " 企業家不同的布局思路和各異的人格特質。
中國汽車自主品牌的 " 雙雄 " 發家史
李書福比王傳福要年長。
1963 年,李書福出生在浙江台州的一個農民家庭。他在四兄弟中排行第三,家境貧寒,小時候還當過 " 放牛娃 "。不過,他有着不同尋常的商業頭腦, 1982 年李書福高中畢業,拿着父親給的 120 塊錢買了部相機,做起了照相館生意,由此掘到第一桶金。
1984 年,李書福發現電冰箱頗受市場歡迎,在自己研發生産出電冰箱關鍵零部件蒸發器後,組建了黃岩縣北極花電冰箱廠。1989 年,這個 26 歲的冰箱廠廠長,已成了千萬富翁。1993 年,李書福收購浙江臨海國有郵政摩托車廠。沒幾年,摩托車銷量就占到了國内踏闆車的龍頭地位。
當李書福已在個體經濟的道路上小有成就時,王傳福還在學校勤學苦讀。十幾歲時父母過世,在哥哥和嫂子的幫助下,他才考上湖南的中南大學冶金物理化學專業,這也埋下了他未來從事電池研究的伏筆。
此後,王傳福一路苦讀,1987 年本科畢業後,又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讀研究生,專研電池。1990 年畢業,然後留院工作。之後一個偶然機會,他被單位派到深圳某電池公司擔任總經理。深圳由此成了王傳福的福地,在這裏他看到一個大商機:彼時 " 大哥大 " 風靡市場,而裏面的一塊小小電池價格不菲。
王傳福決定下海經商,就此開啓傳奇之路:1995 年 2 月 10 日,比亞迪公司在深圳成立;1997 年,王傳福已經賣出去 1.5 億塊鎳镉電池,跻身國内首位;2002 年 7 月,比亞迪在香港上市,他進入大陸富豪榜前 50 名。
随着登頂電池行業世界冠軍,2003 年,時年 37 歲的王傳福宣布邁入造車行列。當時的他豪言提出," 造車不過是零件的組合,和造玩具是一樣的 "。他當年收購西安秦川汽車 77% 股份,投資近 2.7 億元,并迅速推出純電動出租車 EF3、電動概念車 ET 及混合動力 Hybrid-S。
一開始的車款并沒受到市場歡迎,王傳福改變策略,站在老牌廠商肩膀上模仿當時的成功車型。2008 年 12 月,F3DM 車型進入市場,這是全球第一款量産的插混汽車。同年 9 月,巴菲特買入比亞迪 10% 股票,價值 2.3 億美金。
2013 年,比亞迪股價起飛,主要業務全面增長,當年實現營收 528.63 億元,在換道超車的汽車産業格局中徹底爆發。
在王傳福剛開始造車時,做燃油車的吉利已跻身國内汽車銷量前十的汽車品牌名單。這源于 1994 年李書福的一個大膽決定:造汽車。
當年,李書福在浙江臨海市購地 850 畝,籌建了吉利 " 豪情汽車工業園區 "。 2001 年 12 月,吉利獲得了轎車生産資格。由此成爲我國有汽車制造資質的第一家民營企業。當年,吉利已擁有甯波(美日)、臨海(豪情)和上海浦東(華普)等 3 個汽車生産基地。
回顧過往,李書福曾表示," 年輕就要有夢想,我的夢想,就是讓中國人能用一年收入買一輛轎車 "。
在造車行業,李書福并不想僅靠價格戰來打市場,要做成事就必須往價值鏈上遊走。2010 年,雄心萬丈的他,走出石破天驚的一步:他以蛇吞象,一舉收購歐洲知名汽車公司沃爾沃。此後,吉利又進行了一系列大手筆的并購,包括 2018 年收購德國戴姆勒公司的 9.69% 股權。
新能源汽車發展潮流出現時,吉利也緊追不舍,積極開展技術研發和産品創新,目前,其旗下擁有了從高端到低端、從超跑到買菜車的全覆蓋車型。随着最近一年數家公司的上市,吉利控股已俨然成爲一個低調但昂然挺立的 " 汽車王國 "。
由此,李書福比王傳福,兩人成爲同台競技的商業對手。
" 新能源時代 " 的 " 雙雄 " 交鋒
值得關注的是,兩位中國汽車領軍人物,在企業發展上選擇了截然不同的競争策略。
中關村物聯網産業聯盟副秘書長、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工程執行主任袁帥,告訴《科創闆日報》記者,在發展路徑上,比亞迪選擇了專注于新能源汽車領域,深耕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并以此爲基礎推動整車的研發和生産。吉利則采取多元化戰略,不僅在乘用車領域有所布局,還涉足商用車、摩托車等多個領域,較早形成了較爲完整的産業鏈。
在 " 燃油車時代 ",李書福的吉利汽車發展迅猛;而在 " 新能源車時代 ",則是王傳福的比亞迪高歌猛進。這體現出兩人對行業的不同認知:1995 年,比亞迪剛成立,就将新能源技術作爲發展重點,而吉利則到 2006 年才開始投入研發。2015 年,李書福才提出 " 藍色吉利行動 " 計劃,目标是用 5 年時間将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占比提高到 90%。
在該計劃推動下,2018 年,吉利設計出氫燃料電池、純電、甲醇、混動四大新能源動力路線,并推出幾何、極星、極氪等新能源品牌 ;2021 年,李書福還與百度一起成立了百度智能汽車。
此外,李書福還把企業發展思路擴大到手機、衛星、車載芯片等領域,計劃打造出一個完整的車聯網生态。
然而," 藍色行動 " 計劃的進展卻不盡如人意, 2022 年,比亞迪取代了吉利的國産汽車銷冠之位; 2023 年,比亞迪的銷量比吉利多 134 萬輛左右。
和李書福不同,王傳福一開始就重注新能源汽車,更是在 2022 年 3 月,宣布直接停産燃油車。
而且,從開始造車起,王傳福就執着于 " 技術立身 ",反對一味擴大市場規模,忽視技術創新。他曾表示," 誰是技術的領導者,往往就是這個行業的領導者 "。 2002 年起,比亞迪在動力電池上進行大量投入,2003 年則開始混動技術的研發,至今已累計投入上千億元資金。
憑借 " 技術立身 " 的好處,王傳福帶領企業迅速占領市場,并走上降本增效的規模化道路。此外,王傳福還在新能源汽車賽道多維布局,在造車鏈條上的各個環節都落下棋子。
在産業上,比亞迪打造了整車制造、電池制造、芯片制造等一整個電動、智能汽車産業鏈,動力電池向市場開放,半導體制造也尋求上市。
2021 年 1 月,比亞迪發布三款新車型,成爲帶動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催化劑。
2022 年,比亞迪股票首次突破萬億市值。同年,比亞迪的銷售量超越吉利汽車,成爲國産車銷量冠軍。
2023 年 12 月,比亞迪銷量首次超過特斯拉,打造了新能源汽車時代中國市場的新一頁。
對兩家公司的未來,中國企業聯盟副董事長柏文喜認爲,吉利通過不斷收購和拓展新業務,預計将繼續在多個汽車市場領域發展壯大。比亞迪則繼續強化其在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尤其是在電動汽車和電池技術方面。兩家公司都将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市場,預計未來幾年,這一領域将會是他們發展競争的重點。
" 雙雄 " 的投資版圖
**《科創闆日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吉利圍繞汽車行業上下遊,持續進行投資布局。
财聯社創投通 - 執中數據顯示,吉利控股的對外投資中,公開投資事件 80 起,被投企業包括易沖科技、知豆新能源、川土微電子等。
值得一提的是,有 " 汽車狂人 " 之稱的李書福,早已是一位資本運作高手。自收購沃爾沃以來,李書福對收購、整合、拆分、上市的資本運作手段愈發熟練,其旗下上市公司已多達 8 家。
此前已有消息傳出,成立 3 年的極氪在沖刺 IPO,或将成爲繼 " 蔚小理 " 後第四家赴美上市的中國新能源車新勢力。加上箭在弦上的另外兩個 IPO 項目:遠程汽車、曹操出行,由此李書福已手握 11 家已上市或拟上市企業,上市地點遍布于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納斯達克、瑞交所等。
在李書福看來,汽車行業 " 規模制勝 " 的基本規律不會改變,最終全球市場中車企存活的數量不會太多,隻有規模企業才能生存下去。
而随着電動車銷量已超越特斯拉,比亞迪更加速推進在電動汽車産業鏈一級市場的布局。
财聯社創投通 - 執中數據顯示,比亞迪公開投資事件 99 起,聚焦于半導體、新材料、電池和汽車制造領域等,包括芯愛科技、深迪半導、西沃客車、弗思新材等。在芯片領域,則涵蓋了 AI 芯片、智能駕駛芯片、碳化矽外延芯片等細分賽道。
從上述布局可以看出,王傳福的投資核心,還是助力比亞迪産業鏈發展,不僅積極布局電動車的自研技術,還通過投資方式引進更多創新技術和資源,确保供應鏈的安全。
《科創闆日報》記者注意到,比亞迪從 2009 年就開始進行投資布局。最初主要由内部 CVC 投資部門推動,被投企業多爲比亞迪旗下控股子公司、參股公司,包括比亞迪半導體、廣汽新能源、騰勢電動車等,着眼于比亞迪主營業務與電池、汽車、軌道交通和新能源技術的融合。
企業家身份外,王傳福早已是一位有長遠戰略眼光的産業投資人,通過底盤紮實的電動汽車産業,整合一系列産業鏈投資項目,以期邁向世界行業龍頭。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告訴《科創闆日報》記者,企業的戰略發展方向,往往由創始人的性格決定。吉利和比亞迪這兩家公司,在未來方向上仍會有所差異:王傳福或将繼續深化新能源汽車布局,李書福則更可能通過更多資本方式拓展其國際國内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