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3 月 29 日電 ( 周奕航 薛宇飛 ) " 過去中國大部分的企業的狀态是‘跟随’,利用成本更低,熟練度更高的優勢來占領市場。但是如今的趨勢是要求我們産出新的生産力,我們要從跟随者變成領導者。" 在博鳌亞洲論壇 2024 年年會期間,第四範式聯合創始人兼總裁胡時偉在接受中新經緯專訪時表示。
各行業場景帶動人工智能發展
第四範式聯合創始人兼總裁胡時偉。中新經緯 薛宇飛 攝
在胡時偉看來,當前的人工智能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企業的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都發生了變化。在數據時代,科技公司的勞動者關注的是怎麽加快數據處理能力、提升系統穩定性,而現在随着 " 人工智能 +" 時代的到來,對勞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們知道操作這些數據後會産生效果。而人工智能公司的勞動資料已經變成算力和算法。
他稱,人工智能公司的勞動對象現在是數據,是對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并從中找出規律。在過去,也會對數據資産進行處理,但與當前已經有很大不同。
在近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工信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将開展 " 人工智能 +" 行動,促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
對此,胡時偉表示," 人工智能 +" 一定要深入到各行各業,才能獲得更好的生産力。以往通常是哪些領域裏有 " 釘子 ",大家就帶着 AI 這把 " 錘子 " 砸哪些領域,但未來許多戰略新興産業和支柱産業都會出現 " 釘子 ",反過來拉動 " 錘子 ",也就是拉動人工智能的發展。
" 從 AI 技術突破情況來看,可以預見到的是随着‘釘子’越來越多,各行各業的場景成爲驅動方式,再帶動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這與以前手裏隻有幾種人工智能的技術,再将這幾種技術用在千行百業是不一樣的。" 胡時偉補充道。
至于未來應如何發展 " 人工智能 +",胡時偉認爲,首先要在技術上有開放性,就是不急于去回答一個問題,而是用統一理論去解決所有行業的問題。
他表示,從科學研究的角度講,追求的是模型的存在,但從産業角度講,永遠會追求在當下具備實際意義的東西。" 因此,學術研究和産業發展要并駕齊驅地發展,也就是加強産學研的結合,但并非将這兩件事情完全綁在一起。我們需要的是彈簧,而不是鋼筋。" 胡時偉稱。
" 發現新問題,是一種 AI 素養 "
胡時偉認爲,未來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不僅僅是技術的采納和運用,要更多地注重研發投入,從研發中找增長、找增量。同時,也不是漫無目的地研發,而是研發出新的人工智能技術來達成高質量發展目标,所以企業要從被動的接受者成爲主動的驅動者。
當談到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是否會替代部分崗位的話題時,胡時偉稱:" 我們要擺脫對傳統發展方式的依賴,不是人工智能替代崗位,而是本身發展過程中生産力新舊叠代所産生的,可以理解爲勞動者技能的升級。"
除此之外,他表示,新質生産力需要的勞動者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業務人員和管理人員都比較稀缺。從求職者角度看,需要去提升對新的勞動資料的掌握能力,也就是說要會用 AI,要會操作數據,用數據産生價值。
" 識别新釘子,去發現新問題,是一種 AI 素養。" 胡時偉稱,未來也會出現很多新機會,産生許多新崗位。
(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周奕航:[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經緯 APP )
( 文中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魏薇 李中元
作者:郭晉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