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紀委國家監委 10 日通報,今年上半年,在案件震懾和政策感召下,中管企業主動投案 214 人。有觀察指出,這一數據折射出今年以來國資央企反腐敗工作多點突破、縱深推進的強勁态勢。
能源電力等領域反腐敗工作多點突破
今年年初,官方将國有企業列爲反腐敗重點領域強化部署。1 月的二十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體會議公報在提及今年的反腐敗工作部署時指出," 突出重點領域,深化整治金融、國有企業、政法、糧食購銷等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的腐敗 "。在外界看來,這爲一段時間的央企反腐敗提供了 " 路線圖 " 和 " 施工圖 "。
在此後半年間,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曾在不同節點多次集中發布中央企業管理人員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的消息。梳理官方發布的信息可以發現,被查管理人員涉及的企業中,煤、電、石油、化工等能源礦産類企業居多,包括中國大唐電力燃料有限公司原副總經理張志剛,中國華能陝西發電有限公司原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李慶義等。
北京師範大學法學院教授彭新林認爲,從官方集中通報中可以看出能源領域違紀違法問題十分突出,且涉及人數多,涉案金額巨大。持續加大能源領域反腐力度,屬于抓住了國企領域反腐的 " 牛鼻子 ",彰顯了中央堅決懲治國企腐敗的堅定态度。
此外,被查央企管理人員還來自糧食、裝備制造、物流等領域,例如中儲糧集團資産管理部原副部長高正謙,兵器工業集團北方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原董事、黨委委員高揚,東風公司特種裝備事業部 ( 東風越野車有限公司 ) 原黨委書記、總經理熊愛國,中國郵政寄遞事業部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凱等。
今年 3 月,二十屆中央第一輪巡視對象公布,其中對 30 家中管企業黨組開展常規巡視。這 30 家中管企業涵蓋航天、能源、電力、通信、糧食等事關國計民生的重點領域,包括中國石油、中國移動、中糧集團等。官方集中公布的被查央企管理人員中,有多人就來自巡視名單中的中管企業旗下公司。
彭新林指出,能源礦産類、軍工類央企不僅關系國計民生,同樣也關系國家安全。對于壟斷性的央企應進一步加大反腐敗力度,消除發展和安全的隐患,塑造風清氣正的央企政治生态,爲國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保證。
央企反腐敗範圍縱深推進不留死角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被立案審查調查的國資央企管理人員數量,較往年同期有大幅提升。與此同時,國資央企 " 關鍵少數 ",特别是 " 一把手 " 查處比例也有所提升。據統計,上半年國資央企紀檢監察機構查辦的黨組 ( 黨委 ) 管理幹部留置案件中," 一把手 " 占四成以上。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曾刊文指出,國有企業 " 一把手 " 是企業發展的 " 領頭雁 ",是最難監督也是最需要監督的重點對象。國有企業 " 一把手 " 集決策、經營、人事、财務等諸多權力于一身,極易成爲不法商人圍獵腐蝕的對象,必須通過有效監督制約,督促其行使權力始終在制度規定的框架内運行。
根據官方通報,3 名國資央企中管幹部于今年上半年被查。5 月 17 日,國務院國資委原副部長級幹部駱玉林被查。他曾擔任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國資委黨委巡視組組長等職。6 月 25 日,端午假期後的第一天,官方通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原黨組副書記、副總經理徐文榮被查。8 月 2 日官方通報,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原副總經理李東被開除黨籍,他于今年 2 月 8 日官宣被查,被指 " 肆無忌憚靠煤吃煤 "。
在外界看來,國資央企多 " 虎 " 被查,釋放了管黨治黨一嚴到底、全面從嚴的強烈信号,也反映出央企反腐範圍向縱深推進。
而在官方集中發布的國資央企管理人員被查信息中,既涉及中管幹部,也有央企下屬企業管理人員。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刊文指出,這 " 充分表明全面從嚴治黨,國資央企不能例外,管黨治黨不留死角和空白 "。
從長遠來看,學者普遍認爲,央企反腐風暴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有評論稱,既要持續加大查處重點領域腐敗案件的針對性和力度,強化高壓震懾,又要加強重點領域監督機制改革和制度建設,推動建立現代企業治理體系,紮緊制度籠子。
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廉政法治中心主任魏昌東認爲,國企反腐是腐敗治理深化的内在要求," 權 " 與 " 利 " 的富集區永遠是腐敗治理的首要戰場,對于腐敗不僅需要強化、優化治理策略,更需要強化對權力監督制度的建設。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