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武瑛港
編 輯丨季媛媛
近日,根據浙江省玉環市公安局信息,浙江玉環警方破獲一起特大醫美假肉毒素案件,目前該案串并案已有一百餘起,全國受害約上千人,玉環警方先後抓獲犯罪嫌疑人 21 人,累計涉案金額超 1.2 億元。
警方調查發現,本案中犯罪嫌疑人生産的所謂肉毒素其實是紅蠍毒素、蛇毒肽等化妝品原材料,但是本身化妝品隻适合塗抹,注射的話會出現一系列反應,比如皮膚紅腫、對皮膚肌肉産生影響等。
同時,肉毒素絕不能直接和空氣接觸,否則輕則藥品失效,重則危及使用者生命安全,但在查獲現場看,假冒的肉毒素并不符合生産、運輸要求。
另外 12 月 8 日,市場監管總局等 11 部門聯合治理醫療美容行業突出問題,并發布信息曝光一批違法案件,其中 2022 年 3 月,重慶市市場監管部門在執法檢查中發現,某醫療美容診所在明知 A 型肉毒毒素系毒性藥品、注射劑藥品等情況下,大量購買并違規儲存無任何中文标志及外包裝、未取得藥品相關批準文件、來源不明的 A 型肉毒毒素,并違規注射,部分客戶在注射使用後産生頭暈、頭痛、肌肉無力等不良反應。
其實在醫美行業中,假貨問題存在已久,背後存在多方面的因素,一位醫美業内人士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制假售假有高額利潤可圖、監管難度大、部分企業因為審批門檻高就逃避正規審批流程等,都是出現醫美假貨的因素。
北京醫美鏡醫療美容争議研究與調解中心副主任趙紀星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分析,不法商家對高額利潤的追求以及消費者對醫美假貨認識不夠是主要原因,另外造假成本低、正規醫美産品拿證周期長以及非正規醫美機構數量較多等也是重要原因。
制假售假的高額利潤
高額利潤或許是醫美假貨問題的首要因素。根據浙江省玉環市公安局信息,在上述假肉毒素案件中,制假工坊僅為簡陋民房,環境較差,民房樓梯間與房間内都堆滿了各種生産後的産品和生産産品所需要的材料,犯罪嫌疑人夫妻二人就在此完成各類醫美産品的貼标出品,并遠銷全國各地。
從查獲現場看,假冒的肉毒素并不符合生産、運輸要求,更有甚者,生産這樣一瓶假冒的肉毒素成本僅僅隻有幾毛錢,但是經過包裝,到下級經銷商手裡就達到了三五十元,再經過銷售,到了美容院可能達到幾百元一瓶,到普通消費者手中可能要上千元一瓶。
另據福州市台江區官微信息,2022 年 4 月,台江公安分局瀛洲派出所發現一家化妝品店在未取得醫療器械經營許可的情況下,非法銷售水光槍、多肽嫩膚套、水光針等第三類醫療器械。
調查發現,從 2020 年 11 月開始,犯罪嫌疑人非法銷售三類醫療器械 2000 餘件,涉案金額達 200 餘萬元。犯罪嫌疑人交代稱,其和同夥在看到醫美行業的高需求、高利潤後開始銷售醫療器械,經營化妝品店隻是門面招牌,銷售無資質的第三類醫療器械能帶來巨額利潤。
趙紀星表示,醫美用到的水光設備、玻尿酸、肉毒素等,必須經過國家藥監局審批,隻有那些通過認證的産品才能用于人體注射,而如果拿正貨的話價格就比較高,所以部分非法醫美機構就選擇從非法渠道進貨,這些産品都未經過國家藥監局審批。" 一些假冒醫美産品的利潤甚至可以達到成本的數倍,導緻一些醫美商家不惜風險選擇造假。"
上述業内人士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醫美行業的假貨問題已存在多年,其實不隻是醫美行業,很多其他行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也會存在類似問題,其中趨利是重要的原因,很多行業制假售假的源動力都是利益,制假售假有高額利潤甚至是暴利可圖。
" 另外從監管端來看,一方面是監管力度問題,另一方面是缺乏有效監管的手段,因為很多非法醫美機構或者美容院都是個體經營,他們從一些不合規的渠道購買假貨水貨,然後在酒店裡甚至家裡就直接進行注射,就是因為利潤比較高,這種監管難度很大,很難在短期内解決。" 上述業内人士說。
非正規醫美機構數量較多也為醫美假貨提供了生存空間,趙紀星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分析,往往這些來路不明的 " 黑針劑 " 都流入了黑診所,有不少沒有資質的非醫美機構私自進行注射類的美容項目。
例如根據浙江省玉環市公安局信息,在上述假肉毒素案件中,通過審訊和進一步調查,廣州某醫療美容集團的整形專家和實際負責人劉某飛進入警方視線。
警方發現劉某飛是當地一家連鎖整形醫院的院長,深知生産制造假冒肉毒素的利潤空間之大,因此從 2018 年左右開始,在自己租來的工廠中以化妝品原材料生産假冒肉毒素,随後在自己的門店裡以及通過網絡手段向下級經銷商銷售假冒肉毒素,從中牟利。
除了上述原因,趙紀星進一步表示,正規醫美産品拿證周期長、門檻高也導緻了商家選擇使用假貨、水貨。以玻尿酸為例,玻尿酸成本極低,且由于玻尿酸本身相對比較惰性,因此主要是檢驗其含菌量和常見有毒物質 ( 如重金屬 ) 等,由于拿證門檻高、周期長,市面上的很多醫美機構采用的都是無證的假貨。
上述業内人士也指出,國家在藥品器械的審批方面很嚴格,門檻較高,難度較大,就會出現很多人不走正規審批流程,甚至拿妝字号充當械字号,這都是企業主體責任問題,不能因為門檻高、成本高就不走正規的路徑。
靠消費者宣教、靠市場充分競争
消費者對正規醫美産品認知不足也是導緻假貨問題的關鍵原因,趙紀星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總體來看,醫美産品市場是需求大于供給的,但對于求美者群體而言,一般具備一定消費能力,其購買假冒醫美産品主要還是由于對醫美産品的認知不足。
" 很多消費者輕信商家宣傳,自身沒有辨别真假的能力,比如破皮注射類項目,必須使用三類醫療器械,而消費者并不知情,選擇了市面上一些比較火的所謂的‘水光針’,但大多是一類的器械。" 趙紀星說。
據介紹,以水光針為例,根據國家藥監局規定,作為水光針主要成分的玻尿酸,在我國屬于三類醫療器械,想要經營此類産品的機構需要具備《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并由具備《醫師資格證書》、《醫師執業證書》和《醫療美容院主診醫師資格證》的人員進行操作。即使是 " 入門級 " 的醫美項目,水光針依舊屬于醫美微創手術,生活美容院并沒有做水光針的資質。
" 但是有幾個求美者知道水光針屬于三類醫療器械?有幾個求美者知道去國家藥監局查詢産品的真僞?求美者缺失對醫美産品的了解是很重要的問題。" 趙紀星強調。
由此可見,消費者宣教對促進醫美行業合規具有重要作用,相關分析顯示,目前醫美行業各方都對消費者宣教有較高的呼聲,消費者宣教可能将成為促進醫美行業發展的另一個風口。
21 世紀新健康研究院也通過調研訪談發現,消費者宣教是醫美行業合規的根本之一,隻要消費者知識儲備足夠、防範意識強、眼睛夠亮,那麼不合規的醫美機構、假貨水貨、假醫生的生存空間将被大大縮小,但是目前中國醫美行業的消費者宣教存在較多空白,目前雖然并非完全缺失,但是不夠系統、不夠完整,欠缺醫美科學消費觀的引導。
因為消費者宣教不能直接産生經濟效益,所以很少有人願意做,中國的醫美消費者多是被 " 銷售 " 出來,而非被 " 教育 " 出來,另外因為需要傳達的觀念與求美者固有觀念存在一定程度差異,不容易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所以相關市場主體對消費者教育涉及甚少,甚至有意回避。
除了消費者宣教,市場的充分競争也是促進行業規範的重要方式。
上述業内人士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表示,不隻是醫美,許多行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都會出現制假售假、缺乏行業規範等問題,但這些都不是隻靠監管就能在短期内有所改變,很多行業都是發展到一定程度,通過市場機制進行充分競争,逐漸讓不法手段無法獲利,那麼制造亂象的人就會逐漸消失,所以要通過時間換空間,很少有哪個行業能隻通過監管手段就規範得特别好。
根據相關研究,發達國家市場經驗證明,制假售假活動存在類似 " 倒 U 曲線 " 的生命周期。在行業發展初期,制假活動較少,随着市場增長,制假活動會增加,市場增長到了一定階段後,制假活動會逐漸減少。在進入相對發達的經濟階段以後,經濟、法治、道德、消費者素質、教育水平等都制約着制假售假行為。
因此,随着經濟發展和市場經濟體系的完善,制假售假活動能夠通過市場競争機制作用自我消減,不過這是較為漫長的過程,因此應該通過多方努力促進市場競争,縮短 " 倒 U 曲線 " 這一進程。
" 其實近幾年醫美假貨問題已有所改善,一方面因為疫情導緻水貨的數量下降,另一方面,市場上獲批上市的醫美産品越來越多,産品競争正在越來越充分,價格逐漸下降,很多假貨就沒那麼高利潤了,到最後他們就會發現賣假貨的成本和風險比收益高很多,那麼行業自然就會變得更加合規。" 上述業内人士說。
E N D
本期編輯 劉雪瑩 實習生梅樂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