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田國寶 10 月 20 日下午,在北京一個房地産項目營銷中心,銷售人員李月告訴看房的客戶,110 平方米戶型可選的房主要在中高層,一二層和頂層已經全部賣完,低層中僅有五層和六層清退出來的幾套房源。
一棟住宅樓,每個樓層的售價都不同,一般來說,樓層越高,價格越高。一二層和頂層價格相對較低,次頂層售價最高,因爲視野和采光相對較好,又避免了頂層可能出現的漏水、保溫隔熱等問題。
李月說,以往,中高層戶型賣得較好,低層不好賣。但最近一段時間,她發現,購房者的偏好似乎變了,原本搶手的中高層去化較慢,尤其是次頂層,明顯滞銷;原本不好賣的一層、二層和頂層反而變成搶手貨。
有同樣感受的不隻是李月,一家頭部房企的北京區域營銷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網,無論是她負責銷售的項目,還是與同行交流得知的信息," 次頂層不好賣 " 的情況普遍存在,這一現象此前并不多見。
偏好變了
" 十一 " 假期,李月帶着一對老年夫婦看房,對方看上三居室戶型,但不喜歡住高層,更傾向一樓的房子。李月一查銷控表,發現一二層的房源已經全部被鎖定。
房源被鎖定,意味着房子已經有客戶預定或購買,無法再下訂。李月将情況如實告訴老年夫婦,想買一樓的房子,隻能等退清房源,不保證一定能買到。
老年夫婦回去商量了一下,第二天再次來到售樓處找到李月說,如果一二層已經沒房,三四層也可以考慮。
李月再次查詢銷控表,發現三四層和頂層的房源也全部被鎖定,五六層隻剩下兩三套房源,但七層至次頂層還有大量的可選房源。由于不喜歡高層,最終老年夫婦遺憾地走了。
看着到手的客戶飛走,李月有些郁悶,她帶着疑問找到項目銷售負責人,對方告訴她,被鎖定的房源均有客戶下訂,并沒有其他原因。這讓李月意識到,客戶确實偏好低層樓。
李月所在的樓盤共有 9 棟樓,總層高 9 層的有兩棟,總層高 11 層的有 7 棟;戶型有三種,分别是 90 平方米的兩居室、110 平方米的三居室和 120 平方米的四居室。開盤三個月以來,去化率超過 50%。
9 月下旬以來,央行、住建部等相關部委出台了包括降低首付比例、放松限購等一系列樓市新政,帶動樓市成交上行。李月所在的樓盤也不例外,去化的房源中有一大半是 10 月銷售的。
從 10 月的成交來看,110 平方米的三居室賣得最好,1 — 4 層及頂層的所有房源均已售罄,5 — 6 層僅有少量清退出來的房源。中高層的可選房源較爲充足,尤其是次頂層,銷量隻有個位數。
120 平方米的四居室可選房源較多,每一層都有房源,但低層和頂層賣得更好一些,而中高層去化率相對較低;90 平方米兩居室僅有二三十套," 十一 " 假期前已經全部售罄。
李月告訴經濟觀察網,一二層和頂層房源占全部房源比重在四分之一左右,截至目前已經貢獻了三分之一的成交量;次頂層房源占比在 8% 左右,爲成交量貢獻的比例在 5% 左右。
上述頭部房企北京區域營銷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網,今年下半年以來,她所在區域也關注到這一變化,每周、每月的營銷統計報表中,多數項目賣得最好的均爲低層房源,中高層尤其是次頂層越來越難賣了。
" 雖然低層和中高層房源都有銷售,但整體的銷售順序是從低層房源逐步向高層房源推進。" 該負責人說,并非所有項目都符合這一趨勢,這一變化主要集中在單價 8 萬元 / 平方米以下的項目。
價格敏感
在過去很長的時間裏,一個房地産項目最先賣掉的都是樓層相對較好的中高層房源,最後剩下的多爲低層和頂層房源。
通常,一棟樓的價格由低向高依次是一層、二層、頂層、三層至次頂層,每升一層樓,單價貴幾百元。一二層和頂層房源由于不好賣,定價相對較低。
開發商爲了提高一二層和頂層的去化率,一般會爲一層房源贈送花園或地下室等,爲頂層房源贈送閣樓或露台。這些措施提升了房源的附加值,更易于出售及賣出好價格。
李月所在樓盤的一層和頂層沒有額外贈送面積,一二層和頂層等傳統去化較難的房源,與中高層房源存在較大的價格差距。
以李月所在項目某一棟樓的 120 平方米四居室爲例,綜合算下來,頂層房源總價比次頂層便宜 45 萬元;二層房源總價比次頂層便宜 85 萬元,一層房源總價比次頂層便宜 150 萬元。
同樣的戶型格局,同樣的使用面積,樓層之間巨大的價差讓低層房源具備更高的性價比,最先售罄的是傳統最難銷售的房源,以往暢銷的中高層房源反而越來越難賣了。
李月所在項目的備案均價在 6 萬元 / 平方米左右,這一銷售價格面對的大部分是改善型客戶,他們的購房預算受限于二手房市場行情,因此對價格格外敏感,更願意追求高性價比的房源。
不同收入群體對價格的敏感程度不同,并非所有購房者均對價格敏感。
上述頭部房企北京區域營銷負責人發現,她負責銷售的幾個樓盤中,單價 8 萬元 / 平方米以上的項目,賣得最好的依然是中高層;一二層和頂層的房源同樣存在去化難題。
她與同行交流也發現,單價超過 8 萬元 / 平方米的豪宅類項目,中高層及次頂層房源并沒有因爲價格高而賣得不好,仍然是購房者優先選擇的房源。
此外,據她介紹,一些遠郊區的項目,由于購房者主要來自本區域,雖然項目售價也低于 8 萬元 / 平方米,但中高層房源不好賣的情況并不明顯,最先賣掉的幾乎都是樓層好的房源。
聯動效應
近年來,一二線城市樓市的需求群體逐步演變爲以改善型需求爲主。李月介紹,她所在樓盤的成交客戶中,改善型需求占比超過九成。有些購房者雖爲首次置業,但也是通過父母名下房産置換而來。
李月說,多數購房者更希望選擇中高層房源,但購房預算卡在一定區間内,樓層之間價格差距相對較大,購房者依靠個人收入提升首付和月供的能力有限,一定程度限制了選擇範圍。
樓市新政出台前,由于市場成交冷淡,一部分置換客戶想要快速賣掉老房子,早日購買新房,就需要降價出售;尤其是老房子還沒賣掉但已經交了新房訂金的客戶,爲了在規定期限内湊夠首付款,不得不降價賣掉老房子。
在這種情況下,北京二手房價格普遍下跌,跌幅遠遠高于新房,部分區域的 " 老破小 " 價格跌幅超過四成。房價持續下跌又進一步加重了購房者的觀望情緒,尤其是以二手房爲主要消費對象的剛需客或首次置業群體。
李月說,二手房價格下跌意味着部分改善型客戶購房預算下降。比如,原來的老房子市場價是 300 萬元,那麽改善型客戶的購房預算可以到 500 萬元左右;但如果老房子價格降至 200 萬元,就隻能選擇三四百萬元的房子。
一旦預算下降,購房者将面臨兩種選擇:一種是換項目,根據預算重新選定新樓盤;另一種是不換項目,選擇樓層較差的房源。
上述頭部房企北京區域營銷負責人說,大部分改善型需求不會輕易換項目,因爲 " 不甘心 ",但會根據自己的積蓄和收入适當調整意向房源的面積和樓層,比如本來打算買四居室,現在隻能買三居室。
除了 " 不甘心 ",購房者不願更換項目更多是出于現實利益的考量。在房地産回歸居住屬性的背景下,随着大量投資客的離場,新房和二手房交易量大幅下降,區域間價格分化也在不斷加劇。對購房者來說,選擇項目的意義,遠比選擇樓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