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 2023 中國汽車論壇上,大衆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表示,在中國,大衆汽車希望在新時代繼續發揮引領作用。
未來幾年至關重要,大衆汽車集團已經制定并正在落實面向 2030 年的發展計劃。具體來看,"2030 目标 " 包含以下三個重要支柱。
首先,将繼續發揮在燃油車市場中的優勢。
今年,大衆汽車集團在中國燃油車市場的份額從 18% 提升到了 20%。未來幾年,大衆将繼續通過新款途觀、速騰、邁騰、及奧迪 Q4 和 Q8 等新車型強化産品陣容。到 2030 年将推出共計 17 款全新燃油車型。
與此同時,大衆正在大力投資開發新技術,例如聚焦中國市場的高階駕駛輔助功能以及全新車内導航系統的研發工作。兩項創新都得益于本土研發,以及與合資企業夥伴極爲高效的協作。
此外,大衆汽車正在推動混合動力技術的發展,逐步将燃油車型向插電式混動動力車型轉變,成爲該細分市場強大的參與者。
第二,将加速純電動産品攻勢。
2022 年,大衆集團推出了奧迪 e-tronGT、Q4e-tron 和 Q5e-tron 三款全新車型。上海車展期間推出了大衆汽車品牌首款純電動轎車 ID.7。首批車型将于秋季交付客戶。
今年年底,新的合資企業大衆安徽将正式投産。除了将出口歐洲市場的純電動車型 Cupra Tavascan,另一款大衆汽車品牌車型預計将于 2024 年下線。
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也将于 2024 年底在長春投産。奧迪将在 2025 年和 2026 年推出三款新車型。至 2030 年,集團旗下品牌将有不少于 30 款純電動車型。
第三,進一步深化 " 在中國,爲中國 " 的發展。
基于 " 在中國,爲中國 " 戰略,未來,我們将更加注重本土技術的開發,更好地利用本土創新力量,更敏捷地響應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爲此,大衆汽車正快速拓展本土開發實力。
前不久,集團宣布在中國成立一家全新的研發公司:大衆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集團爲此在合肥投資了逾 75 億元人民币。新公司将成爲集團在德國總部以外最大的研發中心,聚焦先進的電動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的開發。
未來,将有超過 2000 名研發人員在此從事新産品的研發。同時,通過與采購團隊的緊密合作,現有及新的供應商夥伴将可以在早期階段就參與到産品開發的過程中。
集團旗下軟件子公司 CARIAD 中國也在持續提升其研發實力。同時将對 CARIAD 進行調整,聚焦軟件産品與車輛的功能集成,并與本土夥伴密切合作。
2021 年,我們收購了電池制造商國軒高科約 25% 的股份,未來,我們将通過國軒高科生産标準電芯。該公司是集團全球電池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此,我們正在美國、歐洲和中國建設工廠。
貝瑞德表示,盡管燃油車市場總體規模在縮小,但大衆集團将充分發揮自身在燃油車市場上的優勢,憑借自身規模和成本優勢,仍保持可觀的盈利。這将爲集團在華智能網聯汽車業務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 此外,大衆汽車在中國被賦予了更多的自主權和決策權。在新的管理模式下,我們也在做出更多‘在中國,爲中國’的決策。如此一來,大衆汽車集團(中國)正逐步成爲集團的第二總部。"
貝瑞德坦言,大衆汽車正以 " 中國速度 " 加速發展。通過這些投資及合作,集團新産品和技術的開發周期将縮短約 30%,并顯著提升競争力。随着技術的飛躍式發展,我們已經爲中國市場制定了最先進的智能網聯車型的發展計劃。
此外,大衆還在持續拓展及優化現有電動車型矩陣。新車型将進一步強化我們在快速增長的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地位。預計到 2030 年,大衆汽車集團旗下品牌在售純電動車型将不少于 30 款。
他同時呼籲:非常歡迎全新的電動汽車稅收計劃,該計劃将有助于快速推進綠色轉型。這些購買激勵措施将确保量産車型細分市場進一步受益于電動化轉型,并确保整個市場的電動化普及與擴展。
針對一些電動汽車市場的初創企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争和高昂的動力電池價格,将面臨退出市場的現象,貝瑞德引用分析人士的話稱,有約 80% 新創企業正在或即将退出市場,或者迫切地需要新的資本投入。競争環境的整合正在全面展開。
這最終将損害消費者的利益,他們無法再獲得退市品牌的服務,或将目睹自己所購車型大幅降價。而在這種環境下,包括大衆汽車和奧迪等在内更爲強勁的品牌,能夠繼續爲消費者提供穩定和可靠的服務。
他也明确表示,站在國際汽車制造商的視角,中國已經成爲大衆的 " 健身中心 "。
" 我們必須更努力、更快速地‘鍛煉’自己,以緊跟市場發展趨勢。即使目前環境充滿挑戰,大衆汽車集團仍緻力于實現業務的持續增長。對大衆來說,業務的盈利能力是最重要的,不會爲了實現短期的交付量增長而參與不健康的市場競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