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收到很多找工作的問題,今天集中聊聊。
我發現許多人找工作和找對象的狀态挺像,尤其是年輕的朋友,特别容易一見鍾情,而不是日久生情。
隻要 HR 把公司的美好藍圖描繪一通,糖衣炮彈的組合拳一打,就陷進了美好的幻想,忘記了冷靜的分析。
這就像看到一個顔值高的小哥哥小姐姐,就恨不得連以後孩子姓什麽都想好了一樣。
至于對方的人品如何,性格合不合适,成長背景是不是門當戶對,全都抛之腦後。
這種心态,我統稱爲找工作時的 " 戀愛腦 "。
戀愛腦有什麽特點?
本來自己有一大堆條件和标準,但隻要碰到喜歡的人,這些标準可以一再降低和妥協,甚至全部消失。
哪怕對方的人品有問題,三觀跟你不合,做過不好的事情,可你依然愛着 TA。
談戀愛或許可以這樣,但找工作絕對不行。因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人生投資行爲,每一個階段的目标和計劃,最好都能想周全了再行動。
不然就容易走彎路,被身邊的同齡人甩在身後。
很少有人第一段戀愛就和對方白頭偕老。學生時代的愛情爲什麽大多無疾而終,那是因爲那時候你根本不清楚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麽。
混沌初開的年紀,人生才剛剛開始,喜歡一個人遵從的是内心沖動,而不是理性思考。
随着戀愛次數的增加,你才會了解不同性格的人,才知道什麽樣的人适合自己,什麽樣的人不适合自己,自己到底需要一個什麽樣的人生伴侶。
你能夠明明白白說出一二三條出來,而不是 " 看感覺 "," 看眼緣 ",會說出這些模棱兩可詞彙的人,是還沒搞明白自己到底要什麽。
所以說,愛不是沖動,愛是練習。
找工作是一樣的道理。
許多人找工作沖着公司名氣響,平台大,客戶資源多于是想去。
誠然這些是優勢,但這些優勢能否對你的個人職業成長有幫助,能幫到多少,幫到什麽程度,這些都要打問号。
公司平台大,能接觸的客戶資源多,這對于一個業務總監崗位的人來說是有用的,可對于一個剛入行的小朋友來講,這還不如有一個認真負責願意教你的老闆來得實在。
公司平台大,客戶多,這些聽上去很美妙,但能對你産生的直接幫助其實并不多。
因爲你隻是龐大公司架構中的一小環。平日工作裏,周圍有同事跟着,上面有老闆盯着,你能享受到公司光環帶給你的紅利,大部分都會被更上面的人吃掉。
大公司的優勢體現在流程規範化,業務多元化,視野國際化上,這些東西好是好,隻是你還沒有到享受這個好處的時候。
更多時候,你隻是挂着個工牌,把公司名字說出去好聽而已。
所以一定要分清楚你的人生階段性目标,和公司發展目标之間的區别。這是兩個目标,千萬不要混淆在一起思考。
你的人生目标,和公司的目标之間有沒有必然聯系,公司目标的實現能不能對你的個人目标有所幫助,這個值得反複揣摩。
如果你是個剛進公司不久的新人,那這個公司明年是不是 IPO 上市,跟你一毛錢關系都沒有。
因爲公司不會給你配股,就算配也配不了多少。蛋糕一定是先分給公司的元老功臣們,然後再一級級切下來,到你手裏大概隻會剩一點奶油。
更普遍的情況是,公司上市以後要削減成本,控制利潤率,因爲要對股東負責。
所以公司給到員工的福利政策可能都會變少,比如加班交通餐費報銷這些會卡得更死,團建一個月一次改爲半年一次,這些反而對你日常工作的影響更大。
我倒不是說公司在騙你,還是那句話,有些公司的好處,和你沒什麽關系。
公司的目标和你的個人目标之間是兩條平行線,兩者并沒有交集,那就沒必要去幻想。
反而你要去找到一些實在的東西,能對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标有切實提升的東西。
就像前面講的,有一個認真負責願意帶你的好老闆,比這個公司名頭響平台大更重要。
因爲他能幫你解決每天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你思考問題的方法對不對,有沒有走彎路,會不會運用公司現有的工具和資源,哪些工作細節是需要注意的,這些打基礎的技能,在很多大公司裏不見得會有人手把手教你。
相反如果你能跟到一個好老闆,即使在一個沒什麽名氣的地方,一樣能學到知識,這些近在眼前的東西遠比宏大叙事要有用得多。
再比如工作環境。
這個環境,倒不是指辦公室的裝修怎麽樣,是不是在豪華 CBD,出差是不是住五星級酒店,而是你工作的整體氛圍。
在這個氛圍下,你能不能被激發出主觀能動性,主動去學習新知識,迎接新挑戰,而不是每天安逸度日,或者負能量爆棚。
比如我有個做數據安全管理的朋友,最近把自己的創業公司賣掉了,實現了财務自由。
他十幾年前和小夥伴們剛開始創業的時候,在學校的寝室裏搭地方幹,那環境絕對不能說舒服。
但大家都富有激情,奔着同一個理想拼命努力。就算每天吃泡面打地鋪,在冬天沒有暖氣的寝室裏敲代碼,也能自得其樂。
用他的話說,和這幫兄弟一起就算沒幹成,最後也開心。
這就是氛圍帶動的作用。
跟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有困難了一起想辦法解決,彼此啓發,争辯,甚至爲了把一件事情做好而 " 吵架 ",最後吵完了還能彼此不計前嫌,繼續工作。
這種能激發出每個人個體潛能的環境,比什麽豪華辦公室裝修都管用。
因爲它會帶給你切實感知到的經驗和技能的提升,這些會有利于你未來職場更上一層樓的發展。
又比如公司給你的 title。
确實,能獲得一個更高的職稱 title,會給自己的簡曆加分不少,說出去也有面子。但你有沒有想過,自己能不能擔得起這個 title?如果擔不起,有沒有什麽風險?
在管理學上有個彼得定律,講的是所有人最終都将晉升到一個他不能勝任的職位上去。
這個現象其實非常普遍。
假如你目前的能力隻能到經理,但通過跳槽後,一下子給你個總監的 title,你 hold 不 hold 的住?
如果 hold 不住,新同事會怎麽想你,新老闆會怎麽想你,這麽多眼睛盯着你,這個壓力你有沒有辦法應對?你有沒有辦法短期内迅速上手,擔得起這個責任?
曾經有一位讀者問我說,自己拿到一個不錯的 offer,薪資 title 都比現在跳了一大級,隻是擔心以自己目前的能力還不能完全勝任,應該怎麽辦?
我說你先全面評估一下,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期限,比如三個月之内一定要能夠勝任 80% 的新工作,如果做不到,這個 offer 就不要接。
因爲你接了,以後勝任不了就會給人落下話柄,你再跳槽的時候别人做背景調查就會知道。
任何行業的圈子都是越往上越小,這會對你的圈内名聲造成負面影響,其實是劃不來。
有句話叫經得住多大的贊美,就擔得起多大的诋毀。還有一句話叫所有命運的饋贈,全都暗中标記好了價格。
這都說明了一個質樸的道理,凡事都有代價,沒有天上掉餡餅的故事。
找工作,是一個不斷認知和完善自己的過程。
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戀人,同樣也不存在完美的工作。帶着戀愛腦去找工作,很容易被表象迷惑,一頭紮進去,不撞南牆不回頭。
20 多歲的時候找工作,最重要的是打基本功。
哪裏能夠讓你全面、快速、專業地學到工作上的基本功,就去哪裏。
比如做事情的步驟規劃能力,第一步該做什麽,第二步該做什麽,哪些工作可以同時平行進行,如何去做時間管理。
要最大化發揮自己的能效産出,而不是每天加班累死累活,事情卻沒幹出來多少。
再比如對行業的理解,你所在的公司隻是整個行業價值鏈中的一環,你可以先吃透這一環,然後再到下一環的地方去。
前期花 5-10 年時間能吃透一個行業的上下遊,後期你就變成這個行業的萬金油。
而且這個階段的薪資大家基本上都一樣,8000 塊和 10000 塊差不了多少。但基本功打好了,過個三五年,這個差距就可能變成 50000 塊和 10000 塊的差距。
并且時間越久,這個差距拉得越大。
30 多歲找工作,重要的是看能不能發揮你的倍數化能力。
一個人的能力再強也隻是一個人,但如果你能帶領一個團隊,把你的能力複制到團隊成員身上去,這個工作産出就會成倍放大,你下面人做出來的業績也都會算在你頭上。
自然的,你獲得的物質回報也會提高一個大檔次。
而對你的要求也會更多元化,比如團隊管理能力,溝通共情能力,業務領導能力。這時再去看公司平台實力大小,公司在業界的知名度,才會和你的能力匹配上。
如果公司能給到你足夠的話語權和資源調配能力,那麽你未來的職業生涯就是一條指數級增長的曲線,而不是緩慢爬坡的平滑曲線。
到了 40 歲以後,說實話去什麽公司已經不重要了,反而你在這個圈子裏認識誰最重要。
此刻才真正到了拼行業資源和人脈的時候。因爲你有這個資格,也有這個實力。
不管是去創業還是做高管,最後看的都是你的個人品牌,而不是一紙簡曆。
人生不同階段,職場需求是不一樣的。一定要理清楚自己現在處于什麽階段,最急迫需要的是什麽,再去看這份工作能否滿足你的需求,最後篩選出優先級,懂得做取舍。
千萬不要越級考慮,想要的太多,最後得不償失。
找工作不要帶着戀愛腦,而要帶着理科腦。步步爲營,慢慢走,反而會更快。
以上,共勉 =)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張良計 "(ID:zhang_liangj),作者:張良計,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