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差不多 10 年前, VR 虛拟現實還是一個很科幻的東西,而短短幾年時間, VR 就從科幻電影裏的産物,變成了網上能買到的數碼産品。
在 VR 設備的發展曆程中,有一開始做得不錯但是價格昂貴的 HTC ,也有國内 VR 一體機的扛把子 Pico ,還有目前市場占有率數一數二的 Meta 。
Meta 聽上去還是有點不習慣,在改名前它叫 Facebook 。。。
Meta 收購 Quest 之後就相繼推出了數款 VR 設備,其中 Quest 2 由于功能已經比較完善,價格合人民币也來到了兩千多塊,是全世界很多人初體驗 VR 世界的首選。
比如托尼和辦公室的許多同事,我們這幫 VR 愛好者幾乎人手一個 Quest 2 。
但我們的目标可不是元宇宙這麽虛無缥缈的東西,我們買它單純就是想玩遊戲。。。
Quest 2 這方面表現還不錯,用起來挺流暢,可以靠本體運行遊戲,也可以串流 PC 來運行 VR 大作。
但它也有許多明顯的缺點,比如性能受限、畫面有點糊、手柄比較笨重等等。
而在它發售三年之後, Quest 3 終于來了。
先來個祖傳省流:這是一台全方位升級的VR 設備,各方面都很成熟,已有的功能更進一步,同時加入了一些嘗鮮的玩意兒。
外觀方面, Quest 3 依舊是大家刻闆印象中的 VR 設備的樣子,一個頭戴設備加倆手柄,但它們的外觀和配置都經過了大幅優化。
首先是頭戴設備,它比上一代明顯要薄一些,佩戴會更加方便,重量是幾乎沒變的,托尼個人感覺佩戴舒适度比上一代好一點。
這是由于 Quest 3 采用了 Pancake 光學模組,同樣這麽設計的國産 VR 一體機 Pico 4 也比上一代輕薄了許多。
同時正面也多了三個黑色的條條,看上去更加賽博了。
不過這可不是亂加的,因爲這裏面又塞進去了幾個鏡頭和傳感器,讓 Quest 3 有了更高的精準度,并支持了 MR 混合現實功能。
這個具體怎麽玩,咱們後面給大家展示。
頭戴設備的整體設計托尼還是挺滿意的,沒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也在意料之中。
隻可惜穿戴的方式,還是采用了三點式來讓設備跟頭部 " 鎖死 " 。。。
雖然在腦袋上面整一根綁帶可以讓設備非常牢固,但是隻要一戴上去,你的發型就别想要了。。。
所以這一代 Quest 3 ,依然是對發型很不友好的一代。
手柄的變化則要明顯得多,上一代手柄那個看着就很傻的圓環終于沒了。。。
除了消失的圓環,手柄的握持手感也經過了優化,比上一代更加小巧,而且振動會更加細膩。
外觀看上去很不錯對不對,符合很多人對 VR 設備的想象?
在實際體驗中, Quest 3 也對得起這樣的外觀,各方面體驗都明顯好于上一代。
其中使用感受變化最明顯的,就是由于多了幾顆攝像頭,所以你現在可以在佩戴 Quest 3 的時候更清楚地看見外面的情況了。
有的人可能會說這不多此一舉嗎?我都戴了 VR 爲啥還要看清現實世界?
此言差矣,如果你用過一段時間VR 設備,就會知道這個功能有多重要了。。。
正是因爲佩戴的時候看不見外面,但爲了保證周圍環境安全,才需要一個不用摘下頭顯也能快速查看情況的功能。
雖然 Quest 2 和 3 的切換方式相同,都隻需要輕拍兩下頭顯右側,但之前的 Quest 隻能采集到十分模糊的黑白畫面,類似這樣:
怎麽說呢,我用門鎖拍的照片都比這清楚。。。
相比之下, Quest 3 可以算是史詩級升級了,不僅攝像頭清晰度有了大幅提升,而且是彩色的!
即使戴着VR ,也能夠清楚地看見周圍的環境,周圍的人在做什麽。
雖然整體畫面還是有着濃濃的噪點,有點膠片相機的畫質,但勉強用手機回個消息也不是不行。。。
這樣即使我們用着頭戴設備,也可以方便地和外界溝通交流,又便捷又安全。
除了這一點,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功能,就是 Quest 3 支持了混合現實畫面。
混合現實 Mixed Reality 簡稱 MR ,簡單來講, MR 就是把虛拟的畫面融合進現實的内容中,讓二者互相打個配合。
幾個月前果子那個售價 3499 美元的 Vision Pro ,同樣主打這個功能。
而 Quest 3 才 499 美元,隻有它的零頭。
話說回來,如果你不清楚 MR 的玩法,那麽 Quest 3 自帶的遊戲《 初次相遇 》就是一個很好的 MR 教程。
初次遊玩需要掃描周圍的環境, Quest 3 的掃描速度還是挺快的,這有點出乎我的意料。
看樣子骁龍 XR2 Gen2 芯片的性能确實不錯,這波高通立大功嗷。
之所以要掃描,是因爲遊戲需要根據現實中的環境來打配合,比如遊戲中就會打破天花闆,從天而降一個飛船形狀的東西。
而作爲一款射擊遊戲,如果你打到了牆壁,那麽牆壁就會破碎掉,露出 " 外面的世界 " 。
這就是混合現實的大緻玩法,這種虛實結合的畫面,有時候反而要比純虛拟畫面更有樂趣,更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說完了 MR 混合現實,接下來我打算跟大家聊聊 Quest 3 的新型交互方式。
前面提到了 Quest 3 的手柄,它的外觀更加小巧精緻,振動細膩,指向精準,體驗很不錯。
但這次,你可以不用手柄,直接用雙手就可以操作!
如果差友們看過一些科幻片,應該或多或少都見過裏面的角色,用雙手對着空中的虛拟屏幕指指點點的畫面。
而當你戴上 Quest 3 之後,這樣的操作也能變爲現實。
這套手勢操作上手非常簡單,點擊和滑動的操作跟平常玩手機其實差不多。
你還可以像現實生活抓取東西那樣,用手指捏住邊緣,就可以直接拖拽頁面了。
要是你懶得伸手,也可以直接 " 隔空取物 " ,看準位置之後,大拇指和食指輕輕碰一下就可以替代伸手點擊。
曾經科幻片才會出現的場景,正在被科技逐漸改寫爲現實。
結果巧了嗎這不是,果子的 Vision Pro 也有類似的功能。。。
這套手勢操作的準确率确實不錯,但很可惜的是,除了簡單的界面操作,大多數時候還是手柄效率更高。。。
如果你想虛空打字的話,那麽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機械鍵盤的手感和效率可以爆殺這玩意兒。。。
打字對于手勢識别的準确度和響應速度要求都很高,但目前 Quest 3 還達不到這個程度。
除非,你是個 " 一指禅 " 選手。。。
Quest 3 的槽點還有很多,比如小紮還是忘不了元宇宙,非要在裏面做一個很難用的 VR 開會軟件。。。
以及相比之下,純虛拟畫面的進步就沒有 MR 來得震撼了,雖然分辨率有所提升,但還沒有到那種徹底以假亂真的程度。
還有一個很多人要知道的事情,雖然 Quest 3 自帶中文界面,但它并沒有國行版本。
當然,如果你本來就是一個沖浪大師,那麽這種産品直接去亞馬遜無腦下單就可以了。
有一說一,很多海外發售的産品,托尼基本都是通過亞馬遜激情下單的。。。
雖說買的都是洋玩意兒,但亞馬遜的購物過程,跟某東和并夕夕啥的基本沒區别,一鍵下單就完事兒了。
最近正好趕上黑五,相當于是外國人的雙十一,有些産品的折扣可能比你想象的還要低,想海外購的差友們可以去亞馬遜一波打包回來。
最後,如果你是一位 PC VR 玩家,它當然也可以使用有線或者無線的方式進行串流,把它當做一個單純的 VR 頭顯設備。
像《半衰期:艾莉克斯》《 Boneworks 》和《神力科莎》 VR 模式等遊戲,都可以用 Quest 3 來進行串流。
不過具體的遊戲體驗,就要看你的電腦配置如何了。。。
總得來講,它 499 美元的起售價和上一代相比确實高了不少,畢竟合人民币都要三千多塊了。
但 Quest 3 的綜合體驗,讓托尼覺得它是值這個價錢的。
更加精準快速的響應、 MR 混合現實的加入和手勢操作的加持,讓 Quest 3 成爲了一款非常全能的消費級VR 頭顯設備。
蘋果 Vision Pro 有的功能,我 Quest 3 都有,價格隻有你的零頭。。。
而且,我還不需要外挂電池。
當然這是開玩笑的, Vision Pro 無論是顯示效果還是超強的算力,跟 Quest 系列都不是一條賽道的,人家的官方名稱叫做 " 空間計算設備 " 。
但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 Quest 3 才是那個讓更多人都買得起的玩具。
對于目前這類頭顯的定位來說,它仍然是一個比手機和電腦更加高級的玩具,也是讓我們一窺未來的入口。
至于什麽《 頭号玩家 》那樣的元宇宙,還有什麽虛拟會議室,還是都靠邊吧,我們這群臭打遊戲的,隻想用 VR 一次玩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