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 925 秋季全場景新品發布會上,有一個消息,官宣隻用了大約一分鍾的時間,在我們看來,卻可能是這場發布會最重要的一分鍾,也是最大的 " 彩蛋 "。
發布會接近結束時,餘承東突然宣布:鴻蒙原生應用全面啓動,HarmonyOS NEXT 開發者預覽版将在 2024 年第一季度面向開發者開放。
有人說,此舉是爲了在操作系統方面,與谷歌和蘋果三分天下。
但僅僅是把移動操作系統重做一遍,可能遮蔽了鴻蒙真正的光彩,也忽視了鴻蒙原生應用所隐含的機會。
本文想跟大家聊聊,我們從這場發布會的 " 最大彩蛋 " 中,讀出什麽?
原生應用的代際更叠
有必要先搞清楚,究竟什麽是原生應用。
Native App 原生應用,狹義指的是移動原生應用,專門針對 iOS/Android 等移動操作系統而生的,使用原生程式編寫源代碼,被安裝到手機 / 平闆 /PC 等移動設備裏,可以直接調用移動操作系統的 Device API。
移動原生應用依托在智能手機、平闆等移動設備上使用的移動操作系統來運行。
而移動原生應用的上一代,就是 PC 時代的 Web 應用。由于原生開發模式下,原生應用 APP 直接依托于操作系統,移植到不同平台上比較麻煩,所以需要獨立開發對應的版本并分别維護。一般來說,一個項目需要配備移動原生應用(Android 端、iOS 端)和網頁原生應用(Web 端)至少三個開發團隊。
既然這麽麻煩,爲什麽企業和開發者還要費盡心思,去開發原生應用呢?
答案就是:在一張全新的畫布(技術 / 操作系統)上,畫出更美的畫(應用體驗)。
首先,原生應用的能力更強大。移動原生應用,可以調用手機、平闆等移動終端的硬件設備能力,比如語音、短信、GPS、藍牙、攝像頭、AI 智慧計算等,從而打造出功能更加完善、體驗更豐富的應用。
其次,原生應用的加載速度更快。采用原生程式編寫運行的原生程序,所有的 UI 元素、數據、邏輯框架都打包成一個安裝包,安裝在本地,這樣每次使用都可以直接調用,反應速度就很快。而 H5、網頁等 Web 應用被 " 移植 " 到移動端,通過手機、平闆來訪問時,每次都要重新加載,一旦網絡不好,就會出現加載緩慢、卡死之類的情況,用戶體驗不夠穩定。
由此不難看出," 原生 " 概念的本質,是随着技術底座的更新換代,對上層應用不斷推翻重構。
所以,雲原生應用如火如荼,是因爲能充分利用雲計算的彈性伸縮、按需付費、自動恢複等特性。
AI 原生應用方興未艾,許多 APP 正在被大模型和 AI 全面重構,以獲得更加強大的理解、分析、生成等能力。
iOS/Android 原生應用支撐了移動互聯網的浪潮,是因爲它們天然适配移動操作系統,比 Web App 更加流暢、易用。
同樣的,鴻蒙原生應用的全面啓動,接過了下一代操作系統的接力棒,而不是爲了将已有的移動操作系統重做一遍。
那麽下一個問題來了,鴻蒙原生應用和基于 iOS/Android 的移動原生應用,有什麽本質的不同嗎?
萬物智聯的原生底座
新一代的原生應用,背後都有新一代的技術底座,作爲支撐。鴻蒙操作系統,與 iOS/Android 等移動操作系統,在四個方面的區别是非常明顯的:
1. 一 " 統 " 統管 VS 一 " 機 " 統管。
無論 Android 還是 IOS,都天然地将大量硬件能力,放在了智能手機裏,讓手機成了一個高度集成的智慧終端。" 以手機爲中心 " 的典型表現是,初代智能家居往往都是用一個手機 APP 來控制各種智能家電設備。
鴻蒙系統的解決思路,是各種設備都可以用同一套操作系統來驅動和管理,對分散的電子設備進行控制,比如全屋智能有很多的家電、傳感器、攝像頭等,每個設備由不同的廠商開發,一整套東西要維護、操作,用戶是非常辛苦的。利用鴻蒙系統把所有設備都連接到一個 " 大腦 ",所有狀态一目了然,這就是萬物智聯底座才擁有的能力。
2. 設備融合 VS 設備孤立。
蘋果 / 安卓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沒有從操作系統層面考慮過硬件解耦的可能性。手機、平闆、PC、智能手表、TWS 耳機,甚至門鈴、窗簾、吊燈……不同設備的硬件能力不同、屏幕尺寸不同、交互方式不同、存儲空間不同、計算性能不同,互聯互通隻能通過同一套網絡協議來實現。
鴻蒙系統誕生之初,在操作系統層面實現了架構解耦,軟總線會讓各種外部設備的能力都顯示在列表裏,拍照、錄像、語音、通話、屏幕顯示等,通過統一的分布式軟總線,按需提取不同的設備能力。
硬件邊界被打破,服務和數據的跨終端無縫流轉,也就成爲可能。一個典型的落地應用,就是華爲的 " 超級終端 ",可以将多個終端融合在一起,調動其他設備的能力,比如用一台設備的攝像頭拍攝,另一台設備實時觀看控制。
3. 一次開發 VS 多端開發。
對于 Android/IOS 開發者來說,一個應用程序,需要考慮不同的組網協議(藍牙、WiFi、zigbee 等),針對海量異構硬件,分别進行适配、打包、上傳、維護、更新,工作量之大,更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鴻蒙系統的分布式架構和原子化編程框架,應用開發者可以隻寫一次代碼,在所有屏幕上都能跑。簡單來說,就是讓開發者在不同設備的屏幕規格下,從系統底層進行像素轉換,自動适配手機、折疊屏、平闆、PC、智慧屏、智能手表等不同設備的顯示效果,不需要每一個設備都單獨打包、手動上傳和繁瑣的維護。
4. 底層安全 VS 上層安全。
數據是資産。無論移動互聯網時代,還是萬物互聯時代,數據都是由設備産生的,而數據的控制權、安全性、可靠性,都取決于操作系統。
iOS/Android 通過管理規則和機制來約束開發者,來控制軟件對用戶數據、權限的訪問和使用。國産軟件的開發者想要更深一步,将安全能力與芯片結合起來,就很難實現了,更基礎、更底層的内核是動不了的,因爲系統不是國人自己寫的。
而這正是自研系統的價值。鴻蒙系統的安全、AI 等基礎能力,是自己完完全全從底層寫上來的,将安全性部署到了内核層,并将各種能力硬化到芯片層面,這就讓很多新的、更高級别的安全管理規則,能夠落地。比如讓鴻蒙終端設備,達到企業數據庫的安全等級。
總結一下,多設備并存的萬物智聯時代,依托鴻蒙系統的鴻蒙原生應用,可以充分發揮下一代操作系統的特性,實現移動原生的 iOS/Android 應用所不可能實現的功能。
敲開 " 彩蛋 "
開發者會得到什麽?
原生開發模式下,原生應用都要獨立開發。因此,鴻蒙原生應用,不再兼容安卓 APP,相當于讓開發人員放棄以前做安卓應用開發的技能,重新搞一套,需要投入真金白銀的時間和精力。
有人可能會擔憂,這樣開發者會不會覺得成本太高,風險太大,就放棄開發鴻蒙原生應用了?
所以,鴻蒙原生應用要立起來,必須帶給開發者實實在在的回報。敲開這顆 " 彩蛋 ",裏面必須藏着禮物,而不是空氣甚至地雷。
我們采訪過一些鴻蒙生态的開發者,看看他們都 " 拆 " 出了哪些東西?
首先,是國産化的機會。
現在國家極力推進數字中國建設戰略,政府、企業都在尋找數字中國的答案,而且,各個區域和城市的差異化較大,不同的答案意味着數字化解決方案的定制化規模,被前所未有地放大。
一位電子政務項目的負責人表示,數字政務會碰到設備安全、數據安全、應用安全的問題,政府希望打造全國産的生态構架,底層硬件采用國産芯片,操作系統采用鴻蒙,應用也是基于此開發的原生應用,比如公文、郵件、會晤、會議、流轉簽等。鴻蒙原生應用在開發過程中采用了更加安全的技術和語言,與這類開發者更加适配。
坦率地說,很多開發者一開始選擇鴻蒙,并不是因爲什麽分布式軟總線的 " 黑科技 ",而是因爲自研。操作系統要聯接底層硬件和上層應用,沒有全棧國産化的操作系統,相當于數字底座會有供應鏈風險,很多客戶,尤其是大型政企,會有顧慮。這時候,基于鴻蒙系統的軟硬件,往往會得到更多支持。
其次,是伴随着國産化的系統性能需求。
國産化軟硬件要達到海外主流産品的水平,甚至品質更高,這就需要操作系統、原生應用和國産計算硬件,進行深度适配,提高運行效率,保證系統的流暢度和應用的穩定性。實話說,這對操作系統來說,并不是一個容易的任務。
鴻蒙原生應用,可以直接調用鴻蒙系統的核心接口和組件,獲得更好的性能表現。前不久,騰訊手遊《王者榮耀》也宣布對華爲 Mate60 和 Mate60Pro 機型進行超高幀率的适配支持,說明鴻蒙系統的技術底座已經優化的比較成熟了。
此外,面向萬物互聯的原生功能。
在新一代操作系統上生長出來的 " 原生應用 ",性能和體驗都是使用前代技術、适配前代硬件的 " 移植應用 ",所不能比拟的。很多鴻蒙開發者,也希望能發揮鴻蒙系統架構解耦、硬件互助、原生智能、一次開發多端部署等豐富的原生能力。
以輸入法爲例,要麽手機、平闆、PC 等不同終端 / 系統分别安裝,互不打通,要麽通過雲端來同步詞庫數據,有一定的延遲和局限性。每次換設備,就要重新适應一次輸入法。有的設備存儲空間 / 計算能力比較小,就沒法安裝較大的程序包和功能豐富的 APP。
一位國民級輸入法 APP 的開發者曾告訴我們,通過鴻蒙系統的分布式能力,使用手機端輸入法,就可以爲智能家居或者智能汽車環境中的電視、冰箱、座艙系統等,進行文字輸入。再比如,手表端的語音輸入,可以傳輸到手機端,進行語音識别,再把結果傳回給手表,不需要調用雲端大量的服務器資源,在本地就能完成跨端同步。
中國市場足夠大,中國産品足夠多,這就給鴻蒙原生應用,提供了極大的用戶規模和增長空間。
那麽,鴻蒙原生應用,有沒有挑戰呢?
當然有。挑戰不在技術,不在 OS 系統,不在解決方案。最大的挑戰在于,人才還遠遠不夠。
一旦吸引不了足夠多的開發者,無法給用戶提供豐富多彩的應用,那鴻蒙生态也無法建立起來。所以,鴻蒙系統初期選擇兼容安卓,給開發者和用戶有一個緩沖适應的過程,也逐漸了解鴻蒙系統。
随着鴻蒙生态的逐漸成熟,一方面,大家都對鴻蒙系統的了解和認同在加深。
鴻蒙已經成長爲全球第三大操作系統,受衆認知度打開,HarmonyOS 4.0 發布後,成爲史上升級速度最快的 HarmonyOS 版本,有充沛的人才資源,去支持鴻蒙原生應用的開發。
另一方面,鴻蒙原生應用的圈子在擴大。
鴻蒙硬件圈,遠遠超出了華爲硬件圈,除了華爲,還有一大批手機、智能家居品牌,正在加入鴻蒙生态。海外手機品牌如 WOKO 想要打開中國市場,榮耀等其他國産手機品牌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美的、九陽等智能家居企業,以及新日電動車等出行場景,選擇搭載 HarmonyOS,或加入 HarmonyOS Connect (鴻蒙智聯)開放平台,共同探索新一代操作系統的應用落地。
鴻蒙如今的生态保有量,設備數量超過 7 億台,而且不隻是智能手機、平闆這類産品形态成熟多年的産品,還包括可穿戴設備、智能汽車、全屋智能等正在快速創新中的設備形态。
對于開發者來說,這是一個移動互聯網時代并不存在的巨大市場,一個不隻有華爲硬件的廣闊天地,有大量空白的創新地帶,是難得一遇的藍海。所以,開發者來做鴻蒙原生應用的動力,也已經充足。
從馬車到鐵軌,從印刷機到電視機,從 PC 到智能手機,從傳統 IT 到雲,從互聯網到萬物智聯……技術的曆史已然告訴我們,新路不是舊路的延續,而是對舊路的颠覆。
不斷發掘新的原生領域,開辟新的跑道,讓别人遷徙到我們修築的新路上,這才是真正的創新力量。
鴻蒙操作系統,就是中國生長起來的一條原生技術之路。而原生應用的開發,可以提升整體用戶體驗,幫操作系統提高對生态系統的控制力。
由此不難預見,鴻蒙原生應用的全面啓動,将讓更多人踏上鴻蒙之路。萬物互聯時代的原生風貌,已經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