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的發明極大地便利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但是,大規模塑料垃圾的産生以及不當的塑料處理方式,使塑料垃圾(也就是白色污染)成爲當下最嚴峻的環境問題之一。
塑料垃圾問題之所以難以解決,主要是石油基塑料在自然界中需要上百年才能降解,這給土壤和環境造成了污染。要想從源頭解決 " 白色污染 ",應該用可降解塑料,如用聚乳酸(PLA)代替石油基塑料。
爲了加快可降解塑料的降解速度,我國科學家發明了一種 " 活 " 塑料,通過對微生物進行基因編輯,使其産生具備耐受極端環境能力的芽孢,在特定條件下分泌塑料降解酶,并通過塑料加工方法将芽孢包埋在塑料基質中。
在日常環境中,芽孢保持休眠狀态,塑料保持穩定的使用性能,隻有在特定條件下(如表面侵蝕、堆肥),塑料中的芽孢才會被激活并啓動降解程序,完成塑料的完全降解。
通過改造芽孢編程可以降解 " 活 " 塑料。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 1 ]
不可降解塑料
塑料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它的曆史可追溯到 19 世紀末。到了 20 世紀中期,随着石油化工工業的發展,塑料的生産成本大幅降低,塑料的應用範圍也進一步擴大,成爲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塑料的廣泛應用也帶來了很多環境問題,随處可見的 " 白色污染 " 已經嚴重威脅到地球和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石油基塑料需長達幾百年才能降解,相較人類的時間跨度來說,基本可以定義爲 " 不可降解塑料 "。
爲什麽塑料降解如此艱難?因爲塑料是最近一百多年才出現的高分子聚合物。一百年的時間對人類來說可能夠長,但對大自然而言就是彈指一瞬,在這麽短的時間内,還不足夠進化出能快速降解這些塑料的微生物。
據統計,傳統的石油基塑料,例如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降解時間都在百年以上。
各種塑料降解需要的時間。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 2 ]
可降解塑料
随着塑料垃圾問題日益嚴重,人類也意識到解決 " 白色污染 " 的緊迫性,開始尋找石油基塑料的代替品。我國出台了從 " 限塑令 " 到 " 禁塑令 " 的許多政策,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在這樣的背景下,可降解塑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有一類生物來源的高分子聚合物,自然界中存在能夠快速降解它們的微生物和酶,可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内自然降解這些聚合物,它們被稱爲 " 可降解塑料 ",如聚乳酸(PLA)、聚己二酸 / 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聚羟基脂肪酸(PH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碳酸酯(PCL)等。
目前,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石油基塑料,已經成爲國内外的發展趨勢,例如超市有償提供的可降解塑料袋、餐飲行業的可降解塑料吸管,以及醫院做手術用的可降解手術縫線(不需要拆線)等。
可降解塑料袋。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芽孢:提高降解速度
要想提高可降解塑料的降解速度,就要增加降解酶的數量。将降解酶放到塑料中,在塑料被廢棄的時候自動釋放出降解酶,提高降解速度。不過,如何把降解酶保存到塑料中,并保證平時使用時不降解,廢棄時才啓動降解呢?科研工作者們想到了細菌的一個特殊結構——芽孢。
自然界通過億萬年的演化,使諸多微生物進化出了抵抗惡劣環境條件的能力。當不再适合生物生存和繁殖的極端環境到來時,細菌就會轉變成芽孢的形式,這種轉變可以讓細菌獲得超強的抵禦能力。芽孢可以忍受極端的幹燥、溫度和壓力,而這些極端環境恰好存在于塑料加工的環境中。
因此,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戴卓君團隊提出,通過合成生物學方法改造枯草芽孢杆菌,将可控分泌塑料降解酶(洋蔥霍爾德菌脂肪酶,Lipase BC)的基因線路導入枯草芽孢杆菌,并在二價錳離子的環境中,迫使枯草芽孢杆菌 " 休眠 ",形成芽孢形态。
産生的芽孢同樣帶有編輯的基因線路,并且相比于細菌還具備了針對高溫、高壓、有機溶劑和幹燥的耐受性。研究團隊通過将基因工程改造的芽孢溶液與聚碳酸酯(PCL)塑料母粒直接混合,通過高溫熔融擠出或者有機溶劑方法制備了一系列含有芽孢的塑料。
在物理性能方面的各項測試中," 活 " 塑料與普通塑料(PCL)在屈服強度、應力極限、最大形變量和熔點等參數上均沒有顯著區别。在不需要任何其他外源制劑的加入下,土壤環境中," 活 " 塑料能夠在 25 天 -30 天内被完全降解,而傳統可降解塑料(PCL)則需要 55 天左右才能被降解至肉眼不可見。
爲了驗證系統的普适性,研究人員繼續嘗試了其他的塑料體系,将芽孢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己二酸 / 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聚乳酸(PLA)、聚羟基脂肪酸(PHA)以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合材料進行混合加工,制備了相應的 " 活 " 塑料。
" 活 " 塑料在土壤中的降解過程 a." 活 " 塑料在土壤中 30 天即可完全降解;b. 普通的 PCL 塑料在土壤中 55 天完全降解。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 1 ]
研究人員還将 " 活 " 塑料置于常見的碳酸飲料環境中浸泡 2 個月,在沒有外界作用的情況下," 活 " 塑料能夠保持穩定的外形,說明活體塑料能夠像傳統塑料一樣正常使用,隻有在它們被破壞或被廢棄時,才會啓動降解程序。這項研究爲新型可生物降解塑料的開發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方法,有望助力解決當下的塑料污染困境。
結語
" 活 " 塑料的發明爲解決塑料垃圾(白色污染)這一全球性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決方案。通過生物工程技術,科學家們成功地将微生物的自然進化優勢與現代材料科學相結合,創造出一種能夠在特定條件下自主降解的塑料。這一創新成果不僅在理論上展示了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也在實踐中爲減少塑料垃圾的環境影響帶來了切實的希望。
然而," 活 " 塑料的推廣和應用仍需克服諸多挑戰,包括生産成本、技術成熟度以及大規模應用的社會接受度等問題。隻有在科技進步與政策引導的雙重推動下,這一新型材料才能真正走向市場,成爲應對 " 白色污染 " 的利器。
未來,我們期待更多這方面的科技創新,從源頭上減少塑料污染,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我們共同努力,爲保護地球環境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 1 ] Tang et al. Degradable living plastics programmed by engineered spores.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2024, 206, 20.
[ 2 ] Choi et al. 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degradation of plastics using microbes. Nature Microbiology. 2023, 8, 2253 – 2276.
[ 3 ] Geyer, et al. Production, use, and fate of all plastics ever made. Science Advance. 2017, 3, e1700782.
策劃制作
出品丨科普中國
作者丨 Denovo 團隊
監制丨中國科普博覽
責編丨董娜娜
審校丨徐來 林林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内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原創圖文轉載請後台回複 " 轉載 "
點亮 " 在看 "
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