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任天堂 Switch 的累計銷量超過 1.29 億台,軟件銷量超 10.3 億份,目前仍然是全球最暢銷的便攜遊戲主機。縱使 Switch 有各種不是,但這還是第一方遊戲的最佳之選。
有着 "6 年高齡 " 的任天堂 Switch,距離 10 年裏程碑還有一小半。但硬件配置過時,遊戲表現能力跟不上時代發展,最近的 Switch OLED 也隻是 " 小修小補 ",導緻網友對它的下一代産品有着無限期待。
外界對下一代 Switch 的猜測可謂天馬行空,也有 " 清醒派 " 認爲,任天堂不可能會做如此激進的硬件升級。
又或者說,Switch 隻是任天堂在便攜式遊戲機的一個腳印,下一代或許不叫 "Switch",更不是可拆卸手柄的掌機形态。
近日,據 Gamerant 報道,任天堂申請了一項可拆卸多屏幕折疊設備的專利,難道可折疊的 "Switch" 要來了嗎?
從專利圖示意來看,任天堂新設備的形态頗有已停産的 Nintendo 3DS 的影子。有趣的是,設備可以作爲折疊形式打開 / 合上,也可以在需要分享快樂的時候拆分成兩台獨立的遊戲設備,兩個部分通過無線通信連接,讓兩個玩家使用同一台設備玩遊戲。
其中一個部分的正反面各擁有一塊屏幕,外屏或許是方便玩家以觸屏的形式完成遊戲的部分操作。嚴格來說,這是一台擁有三塊屏幕的 "Switch"。
專利圖的新設備,在我看來和 Switch 有一定的共同語言,那就是 " 分享快樂 ",通過可拆卸的設計,讓一台設備滿足兩人甚至是更多的遊戲需求。不過問題就在于,設備兩部分的屏幕并非統同尺寸,手柄布局不對等,拆開後的遊戲體驗可能不統一。
折疊掌機并不少見,并且有機會成爲未來的一大設計主流,除了标杆 Nintendo 3DS 外,AYANEO 近期也公布了以折疊設計爲主的 AYANEO FLIP,有 KB 和 DS 兩個版本,後者就是雙屏設計。
智能手機行業進化到折疊時代,遊戲主機也要進入 " 折疊紀元 "?
事實上,任天堂早前還公布了另外兩款新設備的設計專利,分别爲 " 便攜式遊戲設備 " 和 " 睡眠遊戲 ",前者是一款類似 Switch Lite 的便攜式遊戲主機,手柄爲不可拆卸的狀态。其中 "50" 和 "51" 據說是用于進氣和排氣的槽口,可見任天堂在探索主動風冷散熱的可行性,也就意味着背後有高性能硬件做支撐。
而 " 睡眠遊戲 " 是通過一系列技術,根據測量結果對用戶的睡眠質量進行分析。用戶的睡眠質量結果,最終會影響到遊戲的進度。
任天堂希望将遊戲進度植入到遊戲當中,讓玩家對睡眠一事帶有更多動力和目的性。在我看來,任天堂在不斷開發玩家與遊戲交互的可能性,《Switch 運動》等一系列主打人機體感交互的遊戲,是目前爲數不多的 " 第一方體驗 "。
同樣的,針對全新的主機設計,第一方遊戲适配也将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究竟是希望玩到更多的遊戲,還是基于硬件至上獲得更多的玩法和性能上限,任天堂應該更傾向前者。
畢竟帶給任天堂更大利益的,其實還是背後龐大的第一方遊戲矩陣。新産品折不折疊并不重要,任天堂隻需要證明,自己還是第一方主機遊戲的标杆,有能力做到更優秀的遊戲體驗,那麽這就足矣。
總之,它們都有可能是下一代 "Switch" 的解決方案之一,但在新一代任天堂遊戲主機出來之前,誰都不清楚具體的答案。專利畢竟是專利,任天堂并不一定會将其變爲現實。
當然,得益于 VR/AR/MR 生态的發展,頭顯類的主機設備備受重視。有網友認爲以任天堂的軟件開發能力和創意,進軍虛拟現實交互或許比 " 緻敬 "3DS 更強。其實老任的官網正在銷售一套名爲 "Nintendo Labo Toy-Con" 的組合套裝,圍繞 Switch 開發,把更多的遊玩空間交給玩家。
别怕,再等等,任天堂的新研發大樓建成了,新的遊戲主機也就不遠了吧。
遊戲和主機在任天堂裏,或許是一個遲遲未解開的矛盾。
任天堂打造了一個獨一無二的遊戲生态,還打造了多個現象級别的 IP,無論是做影視還是遊戲,這家公司總會有獨到的理解和令人意外的體驗。不過就 Switch 來看,它的硬件性能,似乎沒什麽服衆能力。
2017 年發布的主機産品,采用的是英偉達 2015 年推出的 Tegra X1 處理平台,對于 Switch 這樣站在 " 中年 " 階段的産品來說,面對更多玩法、特效更精美的新款大作已經是 " 有心無力 "。
公認爲 " 平台護航大作 " 的《塞爾達傳說:曠野之息》以及最新上市的《塞爾達傳說:王國之淚》,在 Switch 上運行頗爲吃力,顯示分辨率低、遊戲幀數低,以及複雜場景帶來的掉幀。說到這裏不免一想,如果 Switch 性能好點,玩遊戲的視覺體驗是否會更好一些?
順帶一提,《塞爾達傳說:王國之淚》的銷量已經超過了 1851 萬份。
但就目前來看,爲了在 Switch 平台上順利運行遊戲,開發團隊應該是做了不少妥協,不惜降低視覺表現,盡可能維持遊戲本身的核心體驗。
往好了看,Switch 的續航能力足夠突出,不需要 " 挂吊瓶 " 也可以在外玩很長一段時間。
可以說遊戲的設計和玩法才是核心,隻不過在我看來,一款遊戲的美術設計,遊戲廠商同樣傾注了大量的心血,畫面效果也是遊戲的一大組成部分。因爲平台性能不足而去犧牲畫面表現,玩家得不到完整體驗,總會覺得幾百塊錢不太值當。
關于下一代 Switch 的硬件提升說法衆多,不乏各種 " 支持 DLSS" " 高性能芯片 " " 高清顯示屏 " 等,把升級重點放在配置提升上。有保守觀望的人認爲,大幅度配置升級不是任天堂的作風。
任天堂美國總裁道格 · 鮑瑟在接受采訪時強調,下一代 Switch 的重點不是性能,而是畫面會發生什麽。盡管他沒有明确新遊戲機的具體參數,但由此可見,網絡上流傳的 "Switch 2" 會在畫面表現上做出重大升級與革新。
同時,讨論到主機叠代這一話題時,道格 · 鮑瑟也在暗示,Switch 2 或許可以向下兼容現款 Switch 所有遊戲,部分遊戲也會存在重制版本。或許,官方的确有在規劃新遊戲機項目。我們心心念念的 Switch 後續機型,已經在路上了。
坐擁龐大遊戲生态的任天堂,光靠第一方遊戲就足以将用戶牢牢 " 綁 " 住,市場上并沒有能夠對其造成直接影響的廠商,對硬件叠代的态度相對來說也會更消極。不過我相信,每一次任天堂新主機的降臨,總會給世界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