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王又新
華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
8 月底,85 歲的重慶前首富、力帆集團創辦人尹明善,親自把自己送進了養老院。一生都在自強不息的他,對外給出的理由是:不給兒女添麻煩。
3 年前,82 歲的他還親手向法院遞交了力帆集團的破産申請書。那期間,老爺子每天都會到公司上班,而傳說中的尹公子,尹明善的獨子尹喜地則常常不知所蹤。
尹明善 1938 年生于重慶長江邊的一個小鎮,當時,家裏的條件還不錯。
但這個家庭,最終讓他吃了幾十年的苦:先是因爲成分不好,被趕到農村;然後因爲成分不好,學習再好也讀不了大學;再然後被關進大牢,勞動改造。
直到 1979 年被平反,已經 41 歲的他,人生才看到希望。
1983 年 2 月,重慶出版社公開向社會招聘編輯,念書時成績好,勞改時還苦學英語的尹明善得到了這份工作,而且很快被提拔爲重慶出版社副社長。
這期間,下海經商熱慢慢升溫。
眼見很多人開始腰纏萬貫,自己一個月的工資卻隻夠買一張重慶到北京的機票,尹明善做出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決定——
" 下海 "。
1985 年底,他從熟悉的開始,創辦了重慶職業教育書社。挂的是 " 社 " 字,但也就是倒騰點圖書買賣。一個讀書人成爲一名書商。
當時,他已 47 歲。
知天命之年,才找到心儀的航向,尹明善披星戴月,勵精圖治。
因爲是老本行,他很快就闖出一片天,由其主編的《中學生一毛錢叢書》一出手就大獲成功,很快賣出超千萬冊,在圖書市場一炮走紅。
更重要的是,他一舉賺了 60 萬,在年近半百時赢得了人生第一筆 " 巨款 "。
1992 年,尹明善已經是重慶市最大的民營書商,但他面臨着一個不可突破的難題:主渠道永遠被新華書店這位老大霸着,他做得再好也隻能排第二。
看到天花闆的他,堅信做書商不會有大前途,決意尋找更高的舞台。
思慮清楚後,尹明善果斷停掉了已經收入穩定的圖書生意。
那之後,他涉足過香煙市場,做過服裝生意,但都不合心意。
直到一次偶然,尹明善眼睛一亮:
一位摩托車老闆告訴他,自己每月要幾百台發動機,但要麽是從日本進口,價格極高,要麽在河南購買,價格相對低但卻質量差。
重慶曾是重要的軍工城市,工業基礎雄厚,當時已是全國摩托車生産基地,不僅擁有 " 嘉陵 "、" 建設 " 這樣聲名顯赫的摩托車品牌企業,還有許多生産銷售維修摩托車配件,以及整車組裝的小企業。
更重要的是,當時的摩托車市場一派繁榮。
如果自己能做出摩托車發動機,豈不是個大生意?!
跟熱門,不做冷門生意,這是尹明善的一個生意經。後來的對外分享中,他曾多次強調,尤其中小企業,創業起步更要跟熱門,要紮堆,經濟學上稱作 " 聚集效應 "。
1992 年,54 歲的尹明善再次創業,一頭紮進摩托車這個熱門裏。
他在重慶郊區農村租下一個房間作爲車間,成立了重慶轟達車輛配件研究所 ( 力帆集團前身 ) ,開始制造摩托車配件。注冊資金爲 20 萬元人民币,是他折騰一番之後還剩的全部家當。
開業第一天,尹明善手下僅有 9 人。站在不足 40 平米的車間裏,他向這 9 名職工 " 大放狂言 ":
我一定要創造出全中國、全世界都沒有的發動機。
兩年後,尹明善的研究所開發出了四沖程 100 型發動機,寫下中國摩托車行業的一頁新曆史。
随後,他們又相繼開發出 90、100 型電啓發動機。
再之後,他自己做摩托車整車,而且依靠發動機等核心零部件優勢,很快打造出知名名牌。
依靠摩托車的高速發展,力帆也從小作坊變成了行業大巨人。
2000 年,62 歲的尹明善以 5.5 億元個人淨資産榮登 2000 年福布斯 50 位中國富豪排行榜。
同年 8 月,他還用 5580 萬元買下了寰島俱樂部,将其更名爲 " 重慶力帆足球俱樂部 ",并于當年在四萬球迷的雄起聲中,奪得西部球隊有史以來第一個冠軍。
2003 年,65 歲的尹明善已經成爲國内最大的摩托車生産商。
人生巅峰時刻,他卻找到當年做圖書的感覺:摩托車的空間有限了,中國未來最有前景的工業應該是汽車。力帆,必須做汽車。
于是,年過六旬的尹明善再次創業,并且挑戰起更大目标:
造中國人自己的汽車。
過程中,從資質到技術,尹明善發現自己低估了汽車的複雜性:" 從兩輪到四輪,隔着千山萬水。"
但他還是認準了目标,要幹到底,因爲他堅信,這條道路的方向是正确的。
2005 年 10 月,中央明确提出要鼓勵自主創新,力帆終于等到機會。
當年 12 月 19 日,力帆轎車取得國家發改委核準的準生證,成爲繼吉利、奇瑞、比亞迪之後,又一家被承認的自主品牌轎車生産企業。
2006 年 1 月 19 日,力帆第一款自主品牌轎車力帆 520 全球上市。
2010 年 11 月 25 日,力帆更在上交所成功挂牌,開啓國内民營車企 A 股上市的先河。此後不久,尹明善家族以超過 110 億賬面身價,成爲重慶首富 。
但上市後的力帆,業績一直不理想,越來越困難。
困難之下,尹明善依然激情不減。一邊努力推新車,試圖改變業績,一邊艱難轉型向新能源。但這些努力都變成了,越努力,越失去。
2019 年,力帆的汽車銷量由此前的 10 來萬輛跌到了 2 萬多輛,集團的一些其他業務諸如金融、地産等也都危機乍現,81 歲的尹明善再次走入至暗時刻。
此後不久,力帆徹底停擺,走入司法重整程序,白發蒼蒼的尹明善又開始了千言萬語,千方百計,千山萬水和千辛萬苦。
但這次,爲的卻不是創業,而是告别。
最終,吉利汽車與重慶兩江新區共同發起設立 30 億元滿江紅投資基金,以持有上市公司力帆股份 29.99% 股份的方式,接手了。
坊間甚至有傳言,李書福不但出手收購,而且刻意給了更高價格,是爲了表達對尹明善的敬意,讓他安度晚年。
而時光倒退 20 來年,吉利和力帆,正在摩托車領域打得頭破血流。
吉利入主之後,力帆股份曾有過一次更名,但力帆二字仍被保留下來,從力帆股份改名爲力帆科技。
如今,融入吉利汽車,扭虧爲盈的力帆科技,已成爲吉利的換電新能源平台,以及主打 B 端運營車輛的楓葉汽車品牌的運營主體。
去年,力帆科技還與吉利集團聯合成立了睿藍汽車,繼續向家用轎車進軍。
但這一切,和尹明善已經沒啥關系了。
尹明善有一對兒女,長子尹喜地,次女尹索微。
力帆尚還如日中天之時,外界就曾不斷猜測,誰會接班。
尹明善也曾多次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大意是:兒女如果能幹,肯定不會故意放着不用;兒女如果不能幹,那就從外面找人。
2015 年 6 月 8 日,這個答案終于揭曉。
當天,尹明善一口氣放了兩個大招:
一是啓動了 " 力帆 i.Blue1.0" 新能源戰略,宣布已在這個項目上投入了 52 億元的真金白銀,是力帆在新能源領域從未有過的大手筆。
二是在與力帆集團總工程師陳衛、總裁尚遊,一起按下啓動 i.Blue 1.0 戰略的按鈕後,他拉着兩人的手舉過頭頂,對所有人宣布:
" 他們就是力帆的接班人 !"
對了解力帆和尹家的人來說,這個決定已經不是意外。
因爲,在接班問題上,女兒尹索微不是培養對象,而那個被努力培養過的兒子尹喜地,實在不像是一個能幹的接班人。
尹喜地曾被尹明善安排從銷售幹起,一步步在集團曆練。
摩托車業務高峰時,力帆的 5 家工廠,其中 3 家都是尹喜地打理,2010 年,39 歲的尹喜地還出任了力帆足球俱樂部董事長。
但尹喜地的這些工作幹得一般般,關于他,最出名也就隻有那個傳說:
以天價成爲中國第一位布加迪威龍車主,提車當天,從機場高速狂飙回市區,全程專業攝影師和航拍隊跟拍,此後不久,又在高速上飙車,被交警處罰。
媒體追問 " 花了多少錢?" 尹喜地洋洋得意:
" 原價 3000 萬,加稅 3800 萬。"
面對這樣的兒子,尹明善一定是頭疼不已,但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辦法。
或者說,他可能也發自内心地,不想非得讓兒子怎麽樣。
從早年的暗無天日,到後來的創業艱難,他恐怕比大多人都對工作,生活,人生,幸福這些東西,有自己的定義。
一位見證了力帆重整過程的人曾告訴我,尹老爺子特别能拿得起,放得下。這也是力帆相比其他遇到困境企業而言,能更快重整與重啓的關鍵。
一個佐證是,力帆破産的過程中,尹明善還在三聯書店,出版了他的首部随筆文集:《芭蕉飕飕》。
這次進養老院,他的說法則是:" 我兒女雙全,房子也很大,有錢居家養老,什麽都不愁。但 80 歲後,我慢慢改變了我的養老觀念……無論多大年紀,我都要愛我的子女,少給子女添麻煩,甚至不給他們添麻煩。"
當然了,他住的也不是一般的養老院,而是泰康旗下的養老院渝園。經過多次調查了解之後,他确信,住這個養老院,會比自己在家裏要好得多。
▲圖源泰康之家渝園
從現場照片看,白發蒼蒼的尹明善,依然是精氣神十足。力帆重整之後,曾有人認爲,尹明善或許還會再次上火線,重整家族與企業。
現在看來,他是徹底想開,徹底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