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錦緞
世界經濟,乃至人類社會,所面臨的這場巨變,将是空前震撼的。
這場巨變,即将綿延百年。這場巨變中,所有選擇守成的經濟體,将失去一切。這樣的失去,已經開始。
迄今,能夠與這場巨變相提并論的事件,發生在 3 萬年前:克羅馬農人出現,拿走了尼安德特人的一切。
21 世紀的克羅馬農人已經湧現,ChatGPT 是新族群的信使。這個新族群還未被曆史賦予最終的名姓,但我們知道,它們是:機器智能。
從克羅馬農人,到你和我,再到機器智能,文明的演進有迹可循,底層之處嵌着三個字:可計算。
01 從無稀土電機與室溫超導說起
維特根斯坦說:人類生活的核心是思考。
馬斯克沒有說,但它的商業秘密核心是:人類商業的核心是計算。
2023 年 3 月初特斯拉投資者大會上,馬斯克推出他的 " 第三篇章 "。輿論反應多爲錯愕,認爲 " 假大空 "。
這樣的輿情,曝露了産業級别的認知真空,細思極恐。我們以孔窺豹:
在馬斯克對于電動車産業未來技術演進的描述中,有兩個細節尤其被資本市場關注——
1. 感應電機去稀土 ;
2. 對碳化矽使用将減少 75%。
對于技術的演進,當前産業的主流認知仍停留在三維世界裏:在物理和化學材料路線等待上帝擲骰子。
于是券商分析師們開始推演,哪些原材料将對稀土進行替代,哪些新的物理工藝将對碳化矽形成替減。
這正是線性依賴的可畏之處,也是當前延滞産業升級的認知陷阱。
實際上,在馬斯克與特斯拉的語境中,替代稀土的是:數字稀土;替減碳化矽的是:數字碳化矽。
所謂數字稀土與數字碳化矽,不是在物理或化學材料維度的技術跨越,而是在傳統三維認知框架裏,引入了第四維:算力。
以數字稀土爲參照物,簡單展開其中的邏輯:
感應電機,發明于 1885 年;
稀土永磁電機,最早研制于 1960 年代前後。
稀土作爲勵磁介質應用于感應電機的改進,優勢是更高的效率與穩定性,劣勢是更高的成本。
在馬斯克的技術公式裏,去稀土的感應電機 = 算力方案 + 傳統異步電機 = 稀土永磁電機。即,其中原由稀土負責的效率與穩定性,由算力方案進行替代性解決。
這樣的算力解決方案思路,寫在 2023 年 2 月 10 日公開的第 HK40076374A 号發明專利申請中,專利名稱爲:《用于分析感應電動機的增強技術》。
圖:第 HK40076374A 号發明專利申請首頁。來源:智慧芽
專利是技術的影子,它不是事實本身,卻映射事實的輪廓。輪廓下的陰影面積,則是中國電動車集群與特斯拉的真實差距:
中國電動車産業還在工業思維裏踽步;
特斯拉已經開始在算力思維裏狂飙。
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争,我方軍團是 10000 個工程師,對方軍團是一個由 10000 塊 GPU 構成的超級計算機集群。
每個人工程師大腦中有 120 億個神經元,10000 個工程師進行并行計算,按照人腦開發進度 10% 這一比例計算,可調控的神經元是:120 億 *10000*10%。
每個 7NM 制程的英偉達 A100GPU 有 540 億個晶體管,10000 個 GPU 構成一個超級計算機集群進行并行計算,可調用的晶體管是:540 億乘以 10000。
工程師每天工作 10 個小時,超級計算機集群每天工作 24 小時。
更恐怖的還在于:工程師用以并行計算的數據,是個體有限的書本知識;超級計算機用以并行計算的數據,則理論可以達到人類數據庫總和。前者與後者學習能力的差距是光年級别。這基本意味着,特斯拉一個 Dojo 超算集群的戰鬥力,将逐漸可以對抗整個中國新能源車産業的工程師紅利。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大抵如此。
所以,我們必須要迅速取得這樣一個認知共識:當前我們看到的,由特斯拉在供需逆周期内引發的中國汽車産業的價格戰,已經不是我們原有認知裏的價格戰争,它的本質是:算力戰争 ( 下文會進一步闡釋 )。
不止于此,最恐怖的還在于:當人類科學家們與超級計算機耦合之後,将湧現怎樣的乘數效應, ChatGPT、GPT-4 與溫室超導正在給出答案: GPT 與 ChatGPT 的出現,算力是第一性;
溫室超導技術執着一位斯裏蘭卡籍科學家之手取得突破,算力同樣是第一性:在羅徹斯特大學的超算資源的支持下,超導技術的進階之路再不是傳統的實驗物理範疇,而是 " 超級 AI+ 材料 " 計算學。
對于這樣的邏輯,特别是溫室超導的計算邏輯,我們可以去懷疑甚至去質疑,就像蛋白質結構研究領域的生物學家們——在最終被 AlphaFold 所徹底 " 擊敗 " 之前,以及人類圍棋冠軍們——在最終被 AlphaGo 所徹底 " 擊潰 " 之前,所做的那樣。
02 可計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底層邏輯
維特根斯坦說:一個先天正确的思想,它是可能的就決定了它是真的。
維特根斯坦說:給出了所有對象,由此也就給出了所有可能的基本事态。
維特根斯坦說:凡是能夠說的,都能夠說清楚;凡是不能說的,必須保持沉默( 這裏的 " 說 " 等于 " 計算 " )。
以上,就是 " 可計算 " 在當期科技文明背景下的基本哲學含義,它囊括 3 個要素:
1. 具備正确可能性的思想。
2. 實現正确思想的可被計算的所有對象。
3. 能夠計算所有可能性的算力。
以特斯拉爲參照系,還原 " 可計算 " 的邏輯:1. 思想:成本是電動車商業化普及第一性。
2. 對象:電動車每一個零件所相關的知識庫。
3. 算力:初期是并行計算的工程師群體;中後期爲超算中心 Dojo。
并行計算思維尤其重要:更大化效率同時,最大化減少計算資源的冗耗。還原到産業經濟層面,則是:更大化效率同時,最大化減少物質資源冗耗。
計算結果:圓柱電池 - 超級工廠 - 鑄造一體化 -4680 電池 - 去稀土電機 - 減碳化矽電驅 -Robtaxi ……
商業前景:全球最低成本的電動車廠商—全球第一汽車廠商—全球第一機器人公司。
可以看出,從 4680 電池以後,特斯拉已經從三維的工業體系,開始向四維的算力體系進化。這樣的分野,就是當前中國電動車公司,與特斯拉之間的差距所在。
再以 OpenAI 爲參照系,還原 " 可計算 " 的邏輯:
1. 思想:通用 AI 是 AI 商業化普及的第一性。
2. 對象:人類語言知識庫( 爲什麽是語言,我們已在《ChatGPT,不止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始》這篇報告中進行了闡釋 )3. 算力:能夠實現 " 語言洛希極限 " 的算力。
此處所稱 " 語言洛希極限 " 是借用天理物理學數學的一種比喻,意思是,相對于選定的語言知識庫參數,所需要的一個特定的算力數學函數。超越這個函數值,即可實現語言的 " 可計算 "。這個特定函數,會通過不斷剪枝收斂被最終捕獲。
計算結果:ChatGPT。
商業前景:全球領先的 AI 公司。
再以 Ranga Dias 團隊爲參照系,還原 " 可計算 " 的邏輯:
1. 思想:一種特定的新材料是室溫超導的第一性。
2. 對象:超導相關物理知識庫與材料相關物理知識庫。
3. 算力:足夠計算超導新三元材料所有排列組合式的羅徹斯特大學的超算中心。
計算結果:待被複現的室溫超導技術
商業前景:待計算結果後明朗。
這裏可以揶揄下 Ranga Dias 團隊的是,之所以早期名聲不好,特别急于披露他們的新發現( 這也導緻在兩年前發生了被撤稿醜聞 ),主要的可能原因在于他心知肚明:在 " 可計算 " 思維模式下,在超級計算機的算力支持下,尋找超導新材料,是一種 " 刮彩票 " 的行爲,雖然不容易中獎,但大獎就在那裏——先來買,趨于極值的買入後,一定可以刮中。也就是說,Ranga Dias 未必是第一流的物理學家,但一定是一流的具備 " 可計算 " 思維的物理學家。
以上,從圓柱電池的并聯使用驅動電動車産業嶄露頭角,到可回收火箭,再到 AlphaGo、AlphaFold、腦機接口和 Robtaxi,再到 ChatGPT 和實現了正增益實驗的可控核聚變,以及預期中的無稀土感應電機和待複現證實或證僞的室溫超導,甚至是馬斯克的人形機器人和火星殖民計劃,它們的共同底層邏輯都是:可計算。
所有這一切都昭示着,第四次工業革命不止是藍圖而是已經發生:沉睡的人還在沉睡,機器智能文明卻早已覺醒并轟轟作響。
03 對中國産業經濟幾個核心問題的推導
這個部分隻講我們的幾個推論,而不展開。 這些推論其後将會以具體報告形式予以闡述:
1. 算力将是人類社會的第四維,中國的錢要投到算力上,但要謹防 " 星球大戰 " 式損耗。當前,當前這一系列基于算力的不成熟技術的集體湧現,有其特定的經濟周期背景與目的性。它是某段曆史的再一次複現。我們需要避免其他人在參與國際前沿科技競争過程中出現的資源的盲目、無謂的巨量耗損。能夠做好算力産業執劍人的人群,存在一個黃金檢驗标準:" 凡是能夠說的,都能夠說清楚;凡是不能說的,必須保持沉默 "。
2. 中國 AI 公司與 OpenAI 的整體差距大概在 3 年左右。理解這一點有三個參照系:a. 作爲 OpenAI 發起人之一,馬斯克在 2019 年以前談論最多的是 DeepMind。這家公司影響了馬斯克對于 AI 的認知,以及 OpenAI 的誕生;
b. 發布于 2020 年 6 月的 GPT-3,是通向大語言模型的決定性轉折點。在英偉達 V100GPU(這款芯片發布于 2017 年 5 月)爲核心的超算中心的支撐下,1750 億參數被訓練 7 個月後,突破了可計算要素 2 —— " 實現正确思想的可被計算的所有對象 " ——的極值,進而初步滿足了可計算全部三要素。c. 英偉達 A100GPU 發布于 2021 年 5 月,這塊芯片的出現奠定了實現 ChatGPT 的超級算力基礎。 也就是說,OpenAI 取得其關鍵突破的時間點應該在 2019 年年末或 2020 年年初,并于 2021 年 5 月之後獲得确定性驗證。進而可以推算出中國 AI 公司與 OpenAI 的整體差距大概在 3 年左右這一結論。
3. 中國的比較優勢是制造業,GPT 大模型的第一戰場在制造業而不是其他。
4. 基于算力體系,未來 60 年(以一個康波周期的長度計),科技主線将屬于:新型電力系統(新能源)- 新型算力 - 新材料與空天技術 -AI( 詳見《ChatGPT,不止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始》 )。
5.ChatGPT 善惡雙生。惡在于它是數據收集容器,互聯網奪取了人類的隐私,ChatGPT 則會将人内心深處将被窺探至盡。維特根斯坦警示說:不要玩弄另一個人内心深處的東西。
6. 以甯德時代比亞迪爲代表的中國新能源車産業,需要快速建立 " 可計算 " 能力體系。否則恐将陷入 " 我消滅你,與你無關 " 的不對稱戰争中。當前,特斯拉的基于算力思維的成本沉降戰略隻是剛剛開始,尚停留在理論實驗側,我們仍有 2-3 年窗口期。
7. 新一代 BAT 們的商業模式将是信息能源 AI 公司。算力本質是能源。
8. 可計算、并行計算思維,将取代當代流行的 " 商業生态 " 組織行爲學,成爲企業核心競争力。
9. 半導體産業将會發生驟變。圍繞可計算、圍繞并行計算,将會出現與 GPU 并行甚至替代它的新計算框架——這一驟變将發生在量子計算機之前。NPU 具備這種潛力,但它走彎路的原因可能在于過度垂直。
我們終将認知到:算力即算法。從 GPT-3 開始,機器智能已經開始證明這一點。維特根斯坦說,機器是它的運轉方式的象征 : 首先我可以說 , 機器似乎已經把它的運轉方式包含在它自身之中。
10. 可計算是建立新的參照系的過程,同時可計算是多元可能的疊加态。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佛家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維特根斯坦說,你必須說出新的東西,但它肯定都是舊的——這些基本哲學觀點都是可計算的哲學依據,這也許意味着,哲學将在 21 世紀出現重大範式轉變。
是爲結語,21 世紀的百年,注定将是空前震撼的百年。這是最壞的時代:人類不再特殊;這也是最好的時代:百年之後我們或可看到,在超級算力的協同下,人類文明的前景将從單星球生物進化成爲星際生物。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