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一聲驚雷!某中字頭的證券公司釋放了一顆 " 探風氣球 ",聲稱延遲退休方案或将在 2023 年 3 月的兩會上出台,未來實現男性和女性 65 歲同齡退休。一石激起千層浪。如果 2023 年啟動延遲退休,1963 年至 1973 年出生的人,三種人開心,三類人吃虧!以下 3 大矛盾不解決,7.7 億人不答應。
延遲退休意味着多工作五年、多繳五年社保、晚領五年養老金,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延遲退休。即便在發達的歐美國家,推行延遲退休也受到普通員工的抵觸。比如,2023 年春節期間,法國爆發大罷工,反對延遲退休 2 年的計劃。但是,對于那些收入高、職業安穩、家庭負擔輕的人來說,延遲退休是一種福音,對那麼相反的人群就是一場災難。
一是,領導層級開心,工薪階層吃虧。權力、職位、金錢就是荷爾蒙,君不見某些人在位時門庭若市,一旦退休就是門可羅雀,延遲退休相同于打了激素。普通工薪階層,拼死拼活忙一輩子,到了五六十歲就幹不動了,期盼正常退休。
二是,機關事業人員開心,靈活就業人員吃虧。機關事業人員進的是好單位,端的是金飯碗,吃的是公家飯,衣食無憂,旱澇保收,延遲退休還能漲工資、增加工齡,領取更高的退休金。靈活就業人員沒有單位依靠,端的是泥飯碗,吃的是自己掙的飯,吃了上頓沒下頓,還要全額購買社保,延遲退休增加經濟負擔。
三是,國企管理人員開心,4050 人員吃虧。國企管理人員在年薪福利上追求與國際接軌,動辄幾十萬上百年,在績效考核、裁員壓力上與國情接軌,即使企業虧損也不少一分錢,延遲退休一年就多掙百萬,恨不能延遲到地老天荒。4050 人員就是 40 歲被裁員的女性、50 歲被裁員的男性,再也沒人雇傭他們了,他們即便想延遲退休,誰招聘他們呢?
所以,我們建議專家不要再建議了,尤其是有些西式的社保專家,天天鼓吹延遲退休要與國際接軌,請問以下 3 大矛盾,如何解決?
【1】财富分配不合理。
我國的工資收入隻占 GPD 的 40-50%,發達國家占到 GDP 的 65-75%,這就是我們民間常說的 " 藏富于民 " 的概念。2022 年 GDP 達到 121 萬億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社會财富看上去很龐大,但是财富主要流向了圍城内和資本圈層,比如,财政供養的 8000 萬圍城内人占據 14 億人收入的 42%。所以,普通打工族不太接受延遲退休,多工作五年已經很難很累,還掙不到錢,付出與彙報不能成正比。所以,隻有圍城内的人歡迎延遲退休。
【2】養老體系 " 三軌制 " 不公平。
現行的養老體系主要有三類,一類是由财政供養的機關事業人員,一類是自己繳社保給自己養老的企業人員,一類人是個人購買養老保險領取極低養老金的城鄉居民。企業人員本質上是自己交錢養老,個人繳納個人賬戶的部分從工資内代扣,單位繳納社保統籌部分其實也是薪酬福利包裡屬于自己的錢。2014 年以前的機關事業人員自己不交錢(工齡視同繳費年限),卻要從企業人員交錢積累的養老基金裡支出養老金,而且還要 " 吃 " 掉相當于企退人員 2 倍的錢。機關事業人員不交錢卻能從别人交的錢裡拿走 2 份錢,農民交的公糧算不算視同繳費年限呢?
【3】我們的延遲退休該不該與國際接軌呢?
很多 " 西式 " 社保專家建議立即啟動延長退休,理由就是我們要向發達國家接軌,他們都搞延遲退休,我們也要搞。有良知的人反駁道:我們對 60 歲以上老年人再就業體系準備好了嗎?60 歲以上老年人還能被招聘嗎?老年人繼續從事繁重工作,身體能扛得住嗎?安全事故怎麼預防?職業健康怎麼辦?勞動保護到位了嗎?企業不随便裁員嗎?工作強度和工作時長怎麼不跟國際接軌?休假權怎麼不向國際接軌?在職員工的工資待遇怎麼不向國際接軌?醫療保險體系怎麼不向國際接軌?
PS:目前,勞動力人口大于有八九億人,除了 8000 萬圍城内的人歡迎延遲退休,另外 7.7 億成熟的工薪族不高興。多多轉發,共同呼籲政策更加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