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政策的推動下,多地中小學校課間時間延長的改革無疑是一個積極的開始。然而,這一改變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思考。如何在确保學生安全的同時,讓他們真正享受到課間休息的益處,是學校、教師和家長共同面臨的課題。
作者 | Elise
編輯 | 安菲爾德
題圖 | 視覺中國
開學之前,收到 " 新學期課間休息時間從 10 分鍾延長至 15 分鍾 " 的學校通知時,陳薇深深松了一口氣。
上周她剛從眼科醫院拿到孩子的視力檢查報告,醫生臉色嚴肅地告訴她,孩子目前的遠視儲備已經不多(一種兒童視力發育的正常現象,可以延緩近視),需要嚴格控制用眼頻次,保證每天有足夠的戶外時間。否則,低齡近視兒童的度數會因爲眼球尚未發育完成而迅速增長,極易成爲高度近視患者。
2025 年春季學期開始,江蘇、廣東、海南等多個省份中小學開始實施一項新政策,将課間休息時間從 10 分鍾延長至 15 分鍾,以及保證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 2 小時。繼去年秋季學期北京、福建等地推行 "15 分鍾課間休息 " 後,推行相關政策的省市再一次擴大。
這項調整,源自近年來一些學校出現的學生 " 課間不出教室 " 現象——由于休息時間短、有安全顧慮等原因,學生們無法在課間出教室自由活動," 将課間 10 分鍾還給孩子 " 幾乎成爲全社會的心聲。
家長們最直接的焦慮來源,仍然是那個困擾中國青少年多年的問題——近視。
近年來,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2024 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爲 52.7%,其中小學生近視率爲 53.6%(城市 58.2%/ 農村 47.3%),初中生近視率爲 71.1%,高中生近視率 80.5%。中國學生的近視率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眼科專家指出,每日戶外活動不足 2 小時的學生群體,近視發生率比達标群體高出 47%。

家長們的近視焦慮,
多 5 分鍾還不夠
" 你家孩子近視了嗎?"
這話題無論何時提起,都能讓安靜的微信家長群熱鬧起來。家長們聊起大路燈、離焦鏡、OK 鏡,談論起眼軸和遠視儲備,這些都是近視兒童家長才能讀懂的 " 暗号 "。
阿裏健康等單位發布的《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白皮書》調研顯示,約 65% 的父母在孩子已經達到輕度近視才開始采取防控措施。家裏學生專用的 " 大路燈 ",書桌前夾着一個學生坐姿矯正器,桌上放着離焦鏡的眼鏡盒,一瓶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書包側袋插着的葉黃素軟糖,構成當代中國家庭特有的近視防控裝備體系。

(圖 /《好東西》)
陳薇對女兒近視的焦慮剛減輕不久,新的問題又來了。有一天她在和女兒雨涵閑聊時,女兒說她的好朋友可可利用課間 15 分鍾寫作業,并表示 " 班上好多同學都是這麽做的 "。
這讓陳薇大吃一驚,在她看來這些孩子未免有些過于 " 卷 " 了。她要求雨涵課間 15 分鍾必須離開教室,去戶外運動。但雨涵又表示,課間時間延長後,老師拖堂的時間也延長了。下課鈴響後,老師的口頭禅已經從 " 我再講兩句 " 變成了 " 我再講十分鍾 "。
張嘉欣的女兒婷婷今年十歲,才剛剛小學三年級,目前已近視 300 度,并且度數還在逐年上漲。遵照眼科醫生叮囑,張嘉欣每隔半年就要帶孩子去眼科檢查視力。
由于無法完全信任學校能保證孩子每天兩小時的戶外時間,張嘉欣把婷婷這學期的延時課幾乎全部改爲了運動型的興趣班,隻保留了周一的書法班。從周二到周五下課後,婷婷分别需要上中國舞、花樣跳繩、羽毛球和籃球課。
在張嘉欣的計算下," 這樣戶外時間總該是夠的 "。然而現實很快給她潑了一盆冷水——婷婷這種程度的近視兒童,一天兩小時戶外時間已經遠遠不夠,眼科醫生的建議是 "4-6 小時 ",如果周一至周五無法做到,周末也要把戶外時間累計補上。
這讓張嘉欣又陷入了兩難:" 但是這樣一來,學習時間怎麽辦?"

(圖 /《喬家兒女》)
因爲近視發現得晚,婷婷有一段時間看不清楚黑闆,跟不上課堂進度,成績也一落千丈。張嘉欣陷入了 " 保學習 " 還是 " 保戶外 " 的兩難中。她說:" 當代家長要焦慮的問題太多了,不僅僅是孩子近視本身,可能還包括課間時長的改變對孩子未來的擔憂,如升學、考試等。"
另外,家長可能還有其他擔憂,比如因爲學業壓力大,課後用眼時間仍然很長,課間 15 分鍾本來也隻是杯水車薪,可能不足以解決根本問題。
閨蜜給張嘉欣出了主意:" 我家孩子邊跳繩邊聽英語,運動學習兩不誤。" 說着她拿出了用 DeepSeek 給孩子定制的《每周護眼計劃》,表格裏精确到分鍾的日程:7:30-7:45 遠眺綠植,17:00-17:40 羽毛球 …… 最後一欄 " 放學後 " 卻被紅筆塗改過——原本的 " 英語閱讀 " 變成了 " 戶外英語角 "。
課間安全教育下,
老師和學生都放不開
雖然課間時間的延長爲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休息和活動機會,但同時也給班主任帶來了新的挑戰,特别是在确保學生安全方面。
" 安靜的課間 " 并非新問題。早在 2019 年,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 1908 名中小學生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7.2% 的受訪家長稱身邊中小學 " 安靜的課間 10 分鍾 " 現象普遍,且在小學中最爲突出。
有的學校禁止學生在課間嬉戲打鬧,一旦發現會扣班級分數、扣老師績效。作爲打工人,老師也隻能盡量讓學生留在教室,避免在活動時出任何意外。班主任還要不斷強調安全規則和預防措施,以确保學生了解如何在活動中保護自己和他人,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

(圖 /《朱同在三年級丢失了超能力》)
" 其實我們比家長更清楚孩子需要活動。" 江蘇省某小學班主任王莉說:" 但在更長的課間時間内,學生可能會進行更多樣化的活動,這可能會增加發生緊急情況的風險,如摔倒、打架等,安全事故的責任最終将落到班主任上。"
王莉所帶的三年級位于教學樓 " 事故高發區 " ——樓梯轉角、洗手間與飲水機的三角地帶。王莉手機裏存着 17 段家長投訴錄音,既有 " 孩子課間沒時間上廁所 ",也有 " 教師課間監管不力導緻受傷 ",還有的家長向學校遞交《強化課間安全管理倡議》,表示 " 甯可近視也不能摔成殘疾,請老師嚴格執行安全管理規定 "。
去年,王莉所在的學校還曾因兩起追逐磕碰事故被家長舉報到教育局,因爲事故造成學生骨折,班主任也被追責。" 學期評優沒了,績效獎金還要扣發 10%。"
作爲班主任,課間安全問題往往首當其責,需要準備好應對這些突發狀況。在政策與現實的夾縫中,更多教育者選擇柔性應對。王莉說:" 學生在學校出現任何磕碰,老師都難逃幹系。幾乎每個班主任都經曆過處理學生問題到半夜的情況。現在我必須保持防禦姿态站立執勤,并且用嚴厲的眼神警告每一個跑得太快的學生。"
爲了應對延長後的課間 15 分鍾,有的學校開會探讨實行 " 網格化 " 責任體系,例如各班走廊劃分若幹個安全網格,由輪班老師完成巡查;也有人建議用上高科技監控,實時監測分貝值,超過 70dB 自動推送警告;或者教學生課間做眼保健操。
15 分鍾的快樂
王莉曾給同學們布置一份語文作業,請學生談談對于課間延長到 15 分鍾的感受。其中一個孩子在作業本上寫道:"15 分鍾的快樂,既要塞進陽光、歡笑,又不能噎住喉嚨。"
這句話深深觸動了王莉,80 後的她想起自己學生時代的課間,跳皮筋、踢毽子、賽跑,同學們充滿歡聲笑語。而現在,當她長大成人,在相似的校園肩負起成年人的責任,看到奔跑的學生時,她會感到緊張、流汗,一股無形的心理壓力籠罩着她。
王莉說:" 教師的壓力主要來自過高、過多的社會期待,與不合理的校園管理體制。安全教育是每天的常規,但小學生在玩耍時常常忘得一幹二淨,前後拉扯、追逐打鬧。爲了确保學生的安全,老師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規劃和組織課間活動。而這些非教學工作,正越來越多地擠占老師準備教學内容的時間。"
北大臨床心理學博士徐凱文在談到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時候,也曾提到:現在比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更迫切的,是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因爲他們的職業倦怠和耗竭非常嚴重。
許多教師都表示希望能夠将原本用于監督學生課間安全的時間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備課和教學準備中。在課間時間延長的情況下,教師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設計課程内容,準備教學材料,以及進行自我專業發展,而非承擔更多行政、評估等其他任務。
在 2025 年上海兩會上,被稱爲 " 布袋院士 " 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趙東元曾聯合 6 名人大代表,建議課間時長延長到 15 分鍾。趙東元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據其調查,當前不少家長對課間 15 分鍾是支持的态度,但部分教師對于學生的校園安全仍有顧慮。
趙東元說:" 我認爲面對這一問題,需要班主任來參與課間活動的整個過程,學校要做好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全力排除活動場所的安全隐患,适當增加課間活動安全監督員。此外,學校也要在課間活動形式上有創新意識,增加活動的豐富度、吸引力,充分調動教師、學生走到戶外的積極性。"

内蒙古鄂爾多斯,康巴什區第六小學學生在大課間參加足球運動。(圖 / 視覺中國)
在新政策的推動下,多地中小學校課間時間延長的改革無疑是一個積極的開始。然而,這一改變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思考。如何在确保學生安全的同時,讓他們真正享受到課間休息的益處,是學校、教師和家長共同面臨的課題。
每天下午快放學時,陳薇都會提前來到學校門口等待,遠遠望着女兒和同學們在排隊放學。她懷念起自己讀書時教室門前同學們跳繩、踢毽子、跳皮筋的熱鬧景象。希望這些孩子們也能放松下來,感受同樣的快樂。
校對:遇見;運營:嘻嘻;排版:佐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