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雷科技 Ieitech
我,蔚來,造車新勢力三大巨頭之一,看到現在的汽車行業,隻想重複古人的一句話 " 曆史是個圈 "。
汽車行業發展百餘年,某些東西似乎要回到 189 年前的狀态,而曾我那曾被一衆車企看不上的方案,終于要被其他車企學習和效仿。
在寒冷冬季的街頭,開着挂着綠牌的電動汽車,看着充滿電後預計裏程不足 200 公裏的續航,此時你是否希望,能夠有人發明一種液體,加入到汽車之中,就可以讓汽車跑幾百公裏,而且補充能源的時間僅需幾分鍾。
的确,以人類的科技,使用液體作爲汽車的動力能源難度 " 太高 ",電池這種古老的能源,在汽車行業應用的曆史極爲久遠。(PS:世界上第一輛電池爲動力的汽車發明于 1834 年,第一輛以汽油爲動力的汽車發明于 1885 年)
在遙遠的 189 年前,距離可充電電池發明還有 50 多年,電力驅動的汽車發明了,可充電電池卻沒有被發明出來,汽車隻能使用幹電池供電,那麽汽車該如何補充能源呢?沒辦法,隻有換電池這一種方案。
咦,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熟悉,沒錯,正是這幾年我蔚來一直在推進的換電方案。
把車拆開→取出舊電池→放入新電池→組裝好車,一套流程并不需要多長時間,尤其是在換電模式成熟後,幾分鍾就夠了。不能通過加液體的方式補充能源,那就來更換固體吧。
站在車企的立場上,充電也好,換電也好,核心問題無非是能否将其轉化成産品的競争力,能否從中獲得利益。
現在新能源車企大多選擇充電模式,甚至某些新能源企業自己連充電站都不願意建設,搞得車主隻能去蹭别家的充電樁,這裏真的不想點名,是誰,誰心裏清楚。節省了成本,苦了消費者。
換電模式也有一些車企入場,比如奔馳、北汽等,但真正下死功夫,全力推進換電方案的車企,實際上隻有我蔚來一家。
話說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共有三大造車新勢力,合稱 " 造車新勢力禦三家 "。然而行業發展如逆水行舟,進步的少了就是後退。今年 2 月,理想賣了 16620 輛,我賣了 12157 輛,小鵬已然出現掉隊迹象,2 月銷量僅 6010 輛。
按理說,實現中高端市場車型覆蓋的小鵬,相較于隻有高端車型的我和理想更具優勢,但我們所擁有的一項東西,小鵬汽車卻并不明顯,不是什麽亂七八糟的技術,而是足以吸引消費者的特色。
理想的核心競争力是增程式,我的服務造車新勢力可以排第一,換電模式更是舉世無雙,小鵬的優勢在自動駕駛,可中國還不允許自動駕駛商用呢。
換電,是我的核心競争點,曾經許多車企不願意做換電模式,認爲換電沒有前途、成本太高。但我用多年持之以恒的投入告訴大家,換電才是未來,而我的競争對手理想,即将布局換電模式。
那個曾經車企看不上的換電模式,即将成爲車企難以高攀的香饽饽。
除了更高的效率,換電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能夠帶來更高的利益。
在前幾天的媒體溝通會上,我的頭号競争對手理想老闆李想居然說,電動汽車不做電池,成本比燃油車低。
這簡直是廢話,我旗下的蔚來 ET7 标準續航版(75kWh)版本電池價格爲 70000 元,平均 933 元 /kWh,長續航版本(100kWh)電池價格爲 128000 元,平均 1280 元 /kWh,我能不知道成本有多高嗎?
李想說這句 " 廢話 ",無疑是表明自己的态度,理想純電動汽車要搞租電池 + 換電模式。
沒錯,時至今日理想居然隻有增程式電動汽車,一輛純電動都沒有。盡管今天增程式泛用性更高,适合跑長途,城市出行成本也低,但車企搞新能源,不就是爲了淘汰化石燃料,純電動才是未來。
理想的第一款純電動汽車,預計将于 2023 年 9 月前後量産,現在已經到了提前布局的關鍵時間,理想的第一步就是租電池與換電模式。
既然要換電,那肯定隻有租電池的車主才能使用,畢竟買電池的車主,如果選擇了整車購買,肯定不願意自己的電池随便更換,萬一換來一個品質不好的,豈不是虧了。
租電池和買電池的成本不難計算,以蔚來 ET7 爲例,75kWh 電池選擇租賃模式,汽車價格立減 7 萬元,每月租金 980 元起,一年也就是 11760 元,租電池大約 6 年,付出的成本與購買電池相同。
圖源:蔚來汽車
中國已取消汽車強制報廢年限,改爲 60 萬公裏,非營運車輛一年也就一兩萬公裏,頂多三萬公裏左右,生命周期跑到這個裏程基本不可能。
因而站在車企的角度,租電池和換電模式利潤太高了,至于短期内建設換電站、置備所需電池的成本高,短期投入難免的,但我們這些造車新勢力又不企業,哪個手頭沒有幾百億現金儲備?
但是,我們車企也要依靠消費者,從消費者的角度考慮,才能設計出适合他們的産品與模式,付錢的消費者就是我們的上帝。那麽,對于我們的上帝而言,換電和租電池模式會是好事嗎?
是不是好事,要看一輛車要開多久。可能很多人以爲中國人換車周期很長,至少也要十年左右,畢竟咱們還是發展中國家,J.D.Power 統計的數據卻告訴我們,中國人的購買力可強得很!
數據調研機構 J.D.Power 調查的報告顯示,中國 43% 的車主會在三年内換車,60% 的車主會在五年内換車。也就是說,實際上租電池的成本還沒追上買電池,大多數人已經換車了。
當然,這裏面還有一些細節要扣,比如買的電池在出二手時,也是能賣錢的,對于首任車主,我蔚來還會提供終身每月免費換電次數。整體來看,對于擔心電池續航衰減和嫌棄充電太慢的車主,我的換電模式明顯更适合中國的 " 上帝們 "。
換電是充電之外的另一種選擇,但二者并不沖突,可以互爲補充,我蔚來全力突進換電模式,也不是不給建充電站啊。換電模式未能普及,關鍵還是成本太高,而且每一家車企的産品設計不同、電池類型不同,無法做到兼容适配,需要單獨完善生态。
充電的标準已被統一,換電同樣需要如此,全球五大電池企業,有兩家在中國,其中甯德時代已經加入了換電模式的部署,隻要比亞迪參與進來,再有相關部門出面聯動各大車企,推出統一的标準,換電更有前景,我蔚來才高瞻遠矚!
189 年過去,汽車終于要回到幾分鍾就能 " 充滿電 " 的狀态了!(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