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日,央視總台報道,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處了一系列貸款中介黑色鏈條案,較完整地揭開了個人信息從被洩露到被利用的過程。
據央視報道,上海市有不少消費者近期經常能接到号稱銀行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通話中,對方能非常精準地講出你的姓名、家庭地址、工作單位等個人隐私信息。前期對騷擾電話的類型進行了統計和分析,我們發覺目前在貸款中介行業,騷擾電話問題比較突出,我們非常想知道消費者的個人信息爲什麽會流入到這些商家手中。
在一家遭突擊檢查的貸款中介公司負責人的手機和工作電腦中,執法人員發現大量購買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該負責人以 2888 塊錢的價格購買了 4 萬多條消費者個人信息。購買的信息當中包含消費者的姓名、電話、工作單位、家庭住址等一些非常隐私的信息。這家貸款中介公司購買海量個人信息後,就像 " 一魚三吃 " 一樣,對消費者進行多維度轟炸式騷擾。
第一種是通過人工撥打騷擾電話的方式。第二種是通過 AI 群呼語音系統向消費者撥打騷擾電話。一個 AI 群呼賬号每天可以向消費者撥打 3000 到 3500 個左右騷擾電話。第三種是通過短信群發平台向消費者發送騷擾短信。一個群發平台賬号可以向消費者每天發送 22 萬條的騷擾短信,而且價格極其便宜,花了 8400 塊錢,核算到每條騷擾短信的成本也就三四分錢。
報道指出,AI 機器人倚仗中國平安貸款中心的名義,但實際上和中國平安也沒有任何關聯。
消費者在接聽了 AI 語音系統打來的騷擾電話以後,隻要通話時長夠長,對話輪次夠多,哪怕是 80 多歲退休的消費者,也會被 AI 判定爲極具貸款意向的客戶,随後消費者還可能接到貸款中介打來的人工騷擾電話。
一套 AI 語音系統可以理解成一個大的手機,撥打電話的費用的成本是非常低的,每分鍾隻要一毛四,一天如果撥打 3471 個電話,費用隻需要 37.3 元,比養一個話務員的成本低太多了。中介實際上購買了 3 個 AI 座席,一個座席每天可以最大撥打 3500 通電話,有 3 個就可以一天打 10000 通。
執法人員初步調查發現,一家貸款中介公司隻要購買 AI 語音群呼系統和多個座席賬号,就可以自動批量地給消費者撥打騷擾電話。
随後,執法人員順藤摸瓜,對開發和銷售這個 AI 語音群呼系統的平台進行摸排調查,這家 AI 群呼系統軟件公司的客戶遍布全國多個省市,有 1200 多個賬号購買了這套 AI 群呼系統。
據了解,開發和銷售這款 AI 語音群呼系統的是一家網絡信息科技公司,在執法檢查現場,執法人員找到了大量購買這款系統的相關賬戶和話費充值記錄。
通過執法記錄儀可以看到,這家公司的電腦中存有多家不同銀行關于金融貸款等内容的話術模闆。相關負責人承認,他們的 AI 語音平台,可以根據貸款中介公司等買家客戶的需求,定制語音話術。這個 AI 平台銷往全國的 1200 多個賬号中,有一些買家是上海的貸款中介。
執法人員對這家 AI 智能呼叫平台進行調查時,發現上海有三十幾家貸款中介公司也曾經購買、使用了這個 AI 智能呼叫平台。深入調查後發現,多家貸款中介涉嫌非法購買和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
貸款中介公司非法購買的消費者個人信息,有的約合一兩分錢一條,有的則約合七八十塊錢一條。據了解,這些信息的價格和消費者個人信息的隐私内容和精準度等方面密切相關。
這些貸款中介公司首先是通過了 AI 群呼系統初篩的信息,都是有貸款需求的客戶。其次這個信息當中包含的要素比較多,有客戶的姓名、電話、年收入等等精準信息,還有這些消費者對貸款金額的需求,甚至傾向于向哪家銀行貸款等等非常精準的信息。
據了解,貸款中介非法獲得大量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後,首先會把這些信息以文件的形式,上傳到 AI 語音群呼系統的後台。
央視網透露,這些貸款中介公司的辦公地點往往比較紮堆,這次查獲的 5 家涉案貸款中介都位于浦東的同一棟寫字樓内。
通過查看相關執法記錄儀可以看到,這些貸款中介公司内随處可見 " 個人汽車抵押貸款 " 等商業宣傳用語,這些和很多消費者接到的騷擾電話内容和短信内容非常相似。此外,一些貸款中介公司的牆上還懸挂巨大橫幅,赫然寫着 " 恭喜公司上月放款突破 6000 萬 " 等字樣。
對此,上海市市監局挖出了一條貸款中介後面的黑灰産業鏈。上遊公司鑽研話術模闆,開發 AI 語音群呼系統,爲貸款中介提供定制服務。下遊的貸款中介非法收集、使用消費者信息,利用外呼的人工 AI 語音,冒充信貸部門誘導貸款。
據了解,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執法部門持續在全市開展兩輪 " 清鏈 " 行動,出動 450 多名執法人員,對全市的貸款中介進行集中執法,結果發現,有 48 家貸款中介涉及非法收集、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冒用銀行名義開展貸款業務,這些行爲侵害了消費者權益。
按相關法律規定,上海市市場監管部門将買賣個人信息數量達到一定标準的公司或個人,依法移送公安機關做進一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