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 3 月 13 日早間,美國财政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紐約州金融監管機構于當地時間周日關閉了側重加密貨币業務的 Signature Bank。這些監管機構表示,Signature Bank 的儲戶将可以完全提取他們的存款。" 這家機構的所有儲戶都将得到補償。與矽谷銀行的決議一樣,納稅人不會承擔任何損失。"
美國财政部認爲,部分機構的問題與矽谷銀行類似,當前的情況不同于 2008 年。目前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 FDIC ) 的存款保險基金規模超過 1000 億美元,足以覆蓋所有矽谷銀行和 Signature Bank 的存款金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Signature Bank 是什麽銀行?
據公開資料顯示,Signature 銀行是一家總部位于紐約的商業銀行,主要爲中小企業和高淨值個人提供金融服務。它也是全球爲數不多的加密友好銀行,爲許多區塊鏈機構、交易所和基金會提供賬戶。
Signature 銀行的重要客戶有很多,其中一部分是與區塊鏈相關的機構。Signature 銀行是第一家推出基于區塊鏈的數字支付平台的 FDIC 保險銀行。它的 Signet 平台允許商業客戶以美元進行實時支付。它也是第一個得到紐約州金融服務部門批準使用的解決方案。一些使用 Signet 平台的區塊鏈客戶包括 Coinbase、Kraken、Bitstamp、Gemini、Circle 等。
據 Signature 銀行的官方數據,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這家銀行的資産規模爲 1103.6 億美元,儲戶存款規模爲 885.9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6125 億元)。它在 S&P Global 的美國最大銀行排名中,基于存款規模排名第 19 位。
截至美股上周五(3 月 10 日)收盤,Signature 銀行(SBNY)股價收跌 22.87%,而在過去 5 個交易日裏,該股已經累計跌去近 38%。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 FDIC ) 宣布,爲處理最近關閉的 Signature Bank 的客戶賬戶,已設立了一個 " 過渡銀行 "。FDIC 表示,這家由政府運營的新機構将确保賬戶不受幹擾地運營,同時監管機構将爲這家關閉銀行的資産尋找買家。
一位熟悉 Signature Bank 業務的人士稱,讓 Signature Bank 進入破産管理的決定令該公司的管理人員感到意外,他們是在公開宣布之前不久得知這一消息的。上周五,該銀行遭遇了大量存款外流,但到周日,情況已經穩定下來。
紐約州金融服務部主任阿德裏安娜 · 哈裏斯(Adrienne A. Harris)在聲明中表示," 根據市場事件,與所有受監管實體保持密切聯系,監測市場趨勢,并與其他州和聯邦監管機構密切合作,以保護消費者,确保我們監管的實體健康發展,維護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
分析師:未發展到 2008 年危機程度
按照正常情況,美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這種資産,除非遇到全球金融危機,持有到期不會出現本金層面的虧損,美聯儲激進加息隻不過是導緻過程中的交易價格下跌。從資産負債表上來看,矽谷銀行在國債和 MBS 上帶來的回報水平是 1.49% 和 1.91%,減去 0.25% 左右的成本,完全能夠盈利。
然而自 2022 年開始,一切都變了。美聯儲開啓激進加息周期之後,美債收益率全線下跌,美債價格跌幅巨大(收益率與美債價格變動方向相反),再加上矽谷的科技公司融資需求驟降,因此,債市暴跌對矽谷銀行形成巨大沖擊。
矽谷銀行在過去幾年存款大幅增長的時候,用吸收進來的資金在資産端配置了大量長久期的持有至到期資産和可供出售資産。這兩種資産如何理解?
企業會計處理中的 " 可供出售金融資産(AFS)" 是指交易性金融資産和持有至到期投資以外的其他的債權證券和權益證券,主要存在價值是獲取利息、股利或市價增值。" 持有至到期金融資産(HTM)" 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額固定或可确定,且企業有明确意圖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資産。
圖片來源:新華社
由字面意義可見,該行持有的大量固定資産被計入了 HTM,其流動性遠不如 AFS。當然,前者的收益要高一些。雪上加霜的是,矽谷銀行吸收進來的資金在資産端配置的持有至到期資産,要比可供出售資産多得多。這不僅加大了期限錯配,還面臨着巨大的利率風險。
這就使得矽谷銀行面臨着雙重壓力:在加息的背景下,矽谷銀行隻能付出更多成本高息攬存,才能穩住負債,但這會導緻息差收窄,擠壓收入和利潤空間;反之,面臨着提款壓力,公司隻能被迫打折出售資産,相當于普通儲戶提前支取大額存單,對公司影響可想而知。
持有到期的話,這些資産不會出現本金層面的損失,但一旦在債券市場抛售,那麽賬面浮虧就可能變成真正的虧損。矽谷銀行被接管是否會引發連鎖反應?未來是否會有越來越多的美國銀行遭遇類似危機?市場似乎還未顯得太過擔憂。
美國投行 CFRA Research 的分析師壓力山大 · 約庫姆認爲,大多數銀行會沒事,隻是一些專業銀行及主要服務高淨值人士的銀行可能會有一些擔憂。不過至少目前來看還沒到 2008 年金融危機的程度。
" 從杠杆方面和流動性角度來看,當前整體情況可能并不像市場擔憂的那麽緊張。" 前述興業證券分析師對記者表示。
國信證券分析人士認爲,矽谷銀行問題大概率不會演變成更加廣泛的危機事件,主要是因爲公司的問題比較獨立,幾乎不存在與其他金融機構的交叉風險。對我國銀行而言,更是沒有什麽直接影響。
從市場分析來看,矽谷銀行破産事件是由于多重特殊因素疊加而成,有其不可複制性,似乎不大會傳導至其他銀行,尤其是中資銀行系統。
海通證券研報指出,曆史上美聯儲緊縮周期往往觸發全球經濟、金融風險,本次矽谷銀行倒閉事件或是預警。目前看矽谷銀行事件相關風險或可控,當前美國經濟整體仍具韌性未來是否存在風險仍需進一步觀察。海外其餘國家經濟整體較弱、債務較高,其潛在風險或值得警惕,如新興市場、歐洲、日本。
中信證券研報認爲,美國矽谷銀行困境的主因是美聯儲持續加息背景下流動性風險的暴露,不過矽谷銀行的流動性壓力未必意味着其将破産。市場恐慌情緒正在蔓延,但我們認爲目前矽谷銀行的流動性壓力尚不至于發展到債務危機,也不足以引發金融海嘯。美國高利率環境下金融體系的風險在逐步累積,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挂與債市流動性不足等問題可能放大局部金融風險,未來局部性金融風險仍需防範。
(免責聲明:本文内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編輯 |孫志成 畢陸名 蓋源源
校對 |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每經網(記者:劉嘉魁)、央視财經、美國财政部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