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評論員 範文清
2023 年我國汽車出口數量首次超越日本,成爲全球汽車出口第一大國。
我國汽車出口能取得如此優異的成績,與國内汽車産業經過多年創新發展,産品競争力穩步提升密切相關。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依托領先的 " 三電 " 和 " 雙智 " 技術,以及完善的供應鏈布局,我國的電動車品牌在産品力和成本控制上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比較優勢。如今,在全球範圍内,新一代電動汽車的最新車型基本在中國市場率先推出,全球新一代汽車相關技術也往往在中國市場率先應用,這就爲中國新能源汽車産業領跑全球奠定了堅實基礎,也使得中國汽車品牌可以在國際市場上,與跨國電動車品牌一較高下。
不過,成績面前我們仍要保持冷靜,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國在汽車出口領域存在的問題。
首先,在汽車出口額上,我國與德國仍有差距。公開數據顯示,2023 年我國汽車出口額約 1016 億美元,超過日本,但不及德國同期的 1500 億美元。2023 年德國汽車的出口量約爲 320 萬輛,遠遠低于中國,但德國汽車的出口構成中以豪華車居多,保時捷、寶馬 7 系、邁巴赫等豪華車,将德國汽車的出口單價拉高到了 5.7 萬美元左右。而我國汽車的出口單價與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這意味着我國在高端汽車的出口上仍有短闆,品牌力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其次,在産能構成上,我國車企的海外本地化生産率還不高。以日系車爲例,2022 年日本國内汽車産量爲 784 萬輛,出口 381.3 萬輛,海外産量高達 1695 萬輛,這意味着日系車的本土汽車出口量和在海外基地生産的汽車總量實際上已經超過 2000 萬輛。而德國和美國車企的海外汽車産量也都超過了 1000 萬輛。相比之下,中國車企海外本地化生産所占份額依然很小,未來發展空間較大。
出口汽車的價值含量以及本國車企在海外基地的産銷量,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是汽車強國的兩個主要标準,也是我國車企走向全球化需要 " 補課 " 的地方。特别是後一點,在當地建廠、生産和銷售,不僅能滿足當地市場的消費需求,爲當地創造稅收和就業,還能有效避免貿易保護主義帶來的摩擦,提升汽車品牌的全球影響力。
面對日趨複雜的國際形勢,中國汽車行業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正視挑戰,抓住機遇,對電動化和智能化所引發的國際汽車産業競争格局變化保持深刻洞見,持續依靠創新力量和不畏艱難、敢于挑戰的精神,推動中國汽車出口高質量發展,爲我國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