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焦點人物,當屬雷軍。
11 月 29 日,武漢大學迎來建校 130 周年華誕當天,武漢大學 1987 級計算機系校友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直接向母校捐贈了 13 億!
據了解,該筆捐贈刷新了武漢大學建校以來單筆最大捐贈額,也是全國高校收到的最大一筆校友個人現金捐贈。
雷軍表示,此次捐贈主要聚焦三個方向:支持數理化文史哲六大學科基礎研究、支持計算機領域科技創新、支持大學生培養。當天,小米公司董事長兼 CEO 雷軍出席建校 130 周年大會,并向母校武漢大學捐款 13 億元。
捐款當天晚上,雷軍發文稱激動一整天:" 今天一整天,我都特别激動,内心久久無法平靜。通過個人捐贈的方式向武漢大學 130 周年獻禮,支持基礎學科研究、科技創新和大學生培養,對我而言,這就是一場還願之旅。感恩母校,感恩時代。"
雷軍爲啥敢豪擲千金?他又有什麽底氣?
01 雷軍爲何要對母校如此大方?
值得一提的是,在雷軍捐款不久後,網上就傳出了兩張雷軍的圖片,文案顯示," 雷軍最落魄的時候,隻剩下銀行卡裏冰冷的 40 億 "。
這張圖引起了不小的争議,有不明所以的網友以爲雷軍相當有錢,雷軍本人很快轉發了該條微博稱:" 人生從來不是爽文,都是腳踏實地的曆程,感謝大家的理解與支持。"
他還在評論區補充寫道:" 希望大家不要傳謠信謠!"
雖然截圖是假的,但雷軍這些年沒少給母校捐了款卻是真的。
有人算過,從 1997 年開始,雷軍向武漢大學的捐贈總額就達 1.3 億元。
6 月 20 日,雷軍現身武大畢業典禮現場并發言,現場送給畢業生兩條建議:第一條建議是相信自己,每個人的人生都有無限可能。第二條建議是不僅要有夢想,更要有一步一步可實現的目标。
雷軍爲何要對母校這麽好?
" 從 26 年前首次向母校捐贈開始的還願之旅,今天終于達成了心願 ",雷軍曾表示,在他和衆多校友的心目中,武大就是全球最好的大學,爲了讓武大越來越好,每個人都可以用實際行動回饋母校。
雷軍還特别表示,關于捐款從來不主張攀比。武大 130 周年校慶,很多校友都積極捐款。每一份捐款都是校友對母校的愛,分量都一樣重。
這句話不是随便說說,此前捐贈教學樓的時候,雷軍就提出,要比校友陳東升少捐一塊錢,所以捐了一億少一塊。這次 130 周年校慶,捐贈 13 億現金,也是和陳東升校友商量過,并得到支持,向母校 130 年校慶獻禮。
雷軍爲何對母校有如此深的感情?他自己說,因爲自己上大學時曾獲得 2000 元的獎學金,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是一筆巨款。
後來,他發誓要萬倍回饋。在捐贈這筆錢之前,他捐款了 9999.9999 萬給母校蓋教學樓,其實要論回報,雷軍早已經充分還完了。
之所以還能繼續捐出 13 億,答案還是,雷軍對母校的深厚感謝之情。
武漢大學
據說雷軍大一時,讀了一本名爲《矽谷之火》的書,點燃了夢想之火。他開始有了一個看起來離譜的夢想,那就是創辦一家偉大的公司。
于是先給自己定了第一個目标:兩年修完大學四年全部學分,雷軍終于在兩年内修完了全部學分。随後,大三開始,他開始了創業的嘗試。
之所以能這麽早就可以放下學業壓力去創業,也多虧了武漢大學的寬松制度,1981 年武漢大學全面推行學分制後,到 1983 年暑假,首批共有 28 名學生提前畢業,隻要學生提前修完學分,接下來的生活大學也不會去幹預。
前幾天,雷軍在捐款演講中也提到," 武大最有魅力的,是特别關注人的自由發展,學風多元包容,從來不讓學生死讀書,而是讓學生充分自主發展,老師們也特别友善,師生關系特别融洽。"
武漢大學有多自由呢?很多武大人回憶,當時的武大,學生可以随意選修其他專業的課,可以談戀愛、跳交誼舞,可以穿最時興的喇叭褲。如果覺得老師的課講得不好,可以不聽,這是武漢大學曾經的校長劉道玉在開學第一天說的。
以此來看,雷軍說的并沒錯,沒有武漢大學,也許真的沒有雷軍的今天。
02 雷軍的創業史
雷軍的财富哪裏來?具體來看,主要來自小米集團、歡聚時代、金山軟件等幾家主要的上市公司。拿小米集團來說,雷軍持有的股份在 30% 左右。
如今,雷軍已經在中國創投界構築了一個龐大的資本版圖。根據 Tech 星球此前的不完全統計,從 2004 年第一次投資以來,雷軍旗下已投出至少 600 家企業,包含多家上市公司,覆蓋 IoT、文化娛樂、電商、金融等多個領域。
拉卡拉、UC 浏覽器、愛奇藝、蔚來、小鵬、貨拉拉、Boss 直聘、迅雷、獵豹移動等知名企業背後,都有雷軍的身影。
但其中最爲争氣,也是雷軍最大的 " 金字招牌 ",還要數雷軍的小米手機。
2012 年最爲風光的企業,小米必有姓名,中國互聯網站長年會上雷軍曾表示,互聯網創業方法論概括起來就是 " 專注、極緻、口碑、快 " 七字訣,自己正是用這七字訣創辦了小米,也幫助 20 多家公司創業。
小米成了 " 風口上那隻豬 ",雷軍甚至數次在采訪中表示," 我人生的最後一件事情,就是做小米。"
小米幫助雷軍的人生經曆實現巨大蛻變,但随着時間發展,小米也曾多次陷入低谷。
比如在 2015 年,小米手機未能完成當年的銷售目标,由此進入了兩年的低谷期。要知道,手機行業銷量一旦下滑,就很難逆轉。
當時雷軍開始主動反思,小米陷入低谷真正的原因在于内外兩方面的多項困難,最關鍵的是自身的能力不夠,隻是過去很多問題都被高速增長掩蓋了,而一旦失速,這些問題就立即暴露出來。
爲此,雷軍親自接管手機部,以 " 交付、創新、質量 " 爲目的,全面補足短闆,在團隊的不懈努力下,小米逐漸重回正軌。
小米的第二次低谷,雷軍曾提到,是過去三年在小米的高端之路上,一開始非常不順。
" 小米 11 遭遇重大挫折。大家憋了一口氣,花很大力氣做小米 12,但還是不達預期。大家沒想到做高端這麽難,更沒想到投入這麽大,沮喪的情緒在公司裏彌漫開來。"
小米 11
當時小米内部對高端戰略也是充滿争議,但雷軍還是最終堅持了下來,甚至将高端化之路視爲公司的 " 生死之戰 "。
還是堅持 " 體驗優先 " 的理念,小米拿出死磕的勁做高端手機,自研龍骨轉軸、自研航天纖維複合材料,還與徕卡合作等等 ...... 到了小米 13 系列終于迎來轉機,此後包括折疊屏在内,小米的高端系列也逐漸被人們認可。
雷軍此後回憶這段低谷,說是其近十年來最痛苦,也是收獲最大的一次體驗。
如今手機行業已經不再是藍海風口,54 歲的雷軍,再一次面對人生的諸多難題。
這幾年,小米曾經的創始人都在紛紛離開。
周光平、黃江吉、黎萬強先後卸任小米高管職務并離開小米,劉德在 2018 年後基本告别業務一線,林斌在 2019 年後鮮少露面,洪鋒和王川相繼退出業務一線。
合夥人離開背後,是基本盤業務的疲軟。2022 年,小米的智能手機業務收入同比減少 19.9%。要知道,這可是小米最核心的業務,營收貢獻近 6 成。手機越來越不好賣了,2022 年,小米賣出手機 1.5 億部,同比減少了 20.9%,少賣了 4000 萬部。
今年最新的第三季度,智能手機業務營收同比下滑 2%,同時手機出貨均價同比下滑了 6%。智能手機市場也已經開始見頂了。
不甘心的雷軍,很快就找到了新的方向,那就是造車。
03 不死心的雷軍,要靠電車再次起飛
2021 年 3 月,小米集團正式宣布造車,雷軍親自挂帥,對外喊出預計未來 10 年投資 100 億美元,計劃 2024 年實現量産。
這一次,雷軍再次宣布,造車将是自己人生中最後一次重大創業項目,他願意押上人生全部聲譽,親自帶隊,爲小米汽車而戰。
爲了體現對造車的重視,雷軍稱," 自從 2021 年宣布造車後,自己的時間有二分之一花在汽車上,四分之一花在手機,四分之一花在其他事情上 "。
但這也被不少人質疑太過于燒錢,按照李斌此前的說法,新創企業想要造車,至少需要 200 億以上的資金,甚至又在抱着 " 不看好 " 的态度。
與此同時,還有很多人質疑小米是個組裝廠,沒有一點核心的技術,跟華爲比,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面對各種質疑,也許雷軍早已經習慣。
正如他曾經做手機、在金山的時候,總會有人抱以冷眼和嘲笑,但現實是,雷軍的公司不僅活下來,還成功了,雷軍從一個一無所有的大學生,到身家百億的财富大佬,本身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
雷軍這個人身上,總會有一種樂觀向上的态度,也許正是這種自信與勤奮,讓他用實際行動默默打了不少質疑者的臉。
比如對于研發力缺失的質疑,雷軍最近回應," 從整體來看,小米的确跟全球最頂級的那幾家科技公司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作爲一家 13 年的公司,小米在研發上的投入和實力,還是挺強的。"
雷軍還拿出數據證明,2022 年的時候小米的研發投入了 162 億元,到 2023 年預計就達到了 200 億。并且未來五年,還會投入超 1000 億元用于技術研發。" 我們之前一個工廠也沒有,要黑可以黑我們是皮包公司 "。
小米造車确實不容易,從入局的時間來說相對較晚,其他玩家遇到的産能、銷量等難題,小米汽車一個都躲不過。
不過從過往經曆來看,從供職金山,再到創辦小米,雷軍都從無數困難中走出來了。造車也是一樣,接下來無論遇到什麽難題,或許正如雷軍說的,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一時一刻的成敗得失,都不那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