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千媽。
朋友在杭州醫院當兒科醫生,吐槽最近生長發育門診都快被家長擠爆了,天天加班累成狗。
我說是季節原因嗎,孩子 " 蹿個 " 就看春天。
朋友說季節隻是很小因素,主要是國家 3 月 1 日發布了最新版《7 歲以下兒童生長标準》。很多家長對着老版看,娃身高正常,對着新版看,發現居然快跌出正常值了,頓時就有點慌。
《7 歲以下兒童生長标準》
▲ 圖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完整版文末有提取方式 ~)
我去網上查了下,這次修訂距之前制定的兒童生長标準已有 10 年,這 10 年裏,中國孩子确實是越來越高。
之前大家不是鬧着公交免票應該從 " 量身高 " 變成 " 看年齡 " 嘛,很多娃才幼兒園,身高就超過免票标準 1.1 米了。
根據 2020 年發表在柳葉刀(Lancet)的研究,目前我國 19 歲女性平均身高已是 163.5cm,位居東亞第一,19 歲男性平均身高是 175.7cm,增幅也很可觀。
這個大背景下,修訂兒童生長标準也是必須。
隻是一些狡猾的商家和媒體,就開始利用變化販賣焦慮:
最新兒童身高标準出台!快看看你的孩子拖後腿了嗎?
搞得很多家長坐不住,稍有點偏下,就帶孩子去看生長門診。
朋友說起來頗有些無奈,我也很感慨,這都能卷,也是夠了。
不過也别說其它人,天下父母都差不多,前幾年我和千爸也爲小妞身高擔心過,踩過坑。回想起來,那些經曆還蠻有參考意義,今天就借機分享出來,或許能幫大家避避彎 ~
❤️ 今日分享經曆:孩子身高的迷思
閱讀收獲:避坑 + 科學的長高輔助
#1
一個因焦慮踩過的坑
千尋從出生就在華西做兒保,兒保每次都會量身高,進幼兒園前,她的身高指數算起來,屬于同齡人裏的中等偏下。
但當時華西醫生告訴我,隻要孩子生長曲線保持平穩,就不用太擔心,所以雖然指數偏低,我也保持着比較佛的心态。
後來幼兒園入學體檢,帶娃在社區醫院排隊,排在她前後的女娃都高出半個頭,一問年齡差不多,就留了個心。
正式入園後,我觀察班裏孩子,發現千尋比大多數孩子都要矮半個頭,雖然知道她年齡偏小,還是有點焦慮了。
于是三歲半時,帶妞去了家附近一家三甲醫院看專家門診。
醫生人狠話不多,直接開了測骨齡、抽血測激素等等一堆檢查。
我對這麽小的孩子要不要抽靜脈血有點猶豫,正好下午三點醫院血液科停止抽血,當天就隻測了骨齡。
▲ 圖源:網絡
結果出來後,醫生瞟一眼數據,說骨齡都 4 歲多了。
嚴肅的表情吓得我不輕,以至于他後面介紹生長素什麽,我都沒注意聽,隻記得腦袋嗡嗡的。
當天晚上,我就把手機拍照的數據發給做兒科醫生的朋友,朋友看了跟我說,很正常啊,影像顯示就是 3 歲 ~3 歲半。
唉,真是人間處處都是坑 ~
随後我又咨詢了朋友,孩子多大需要測骨齡。
朋友說,3 歲以上都可以,但測骨齡不是看年齡,是看需求。
比如家長明顯感覺孩子不長個,比同齡人矮,就可以測。
同時,朋友還提到一個真實案例,我覺得值得大家留意。
說是一個十歲左右女孩來醫院體檢,朋友目測她雙側乳房發育和成年人差不多了,就建議家長測下骨齡,一測發現已經 13 歲,很快就要閉合。
女孩當時雖然有 1.45 米,但按骨齡推測,後面可長空間隻有 5cm 左右,也就是說,她的最終身高可能隻有 150cm。
拿到結果,女孩媽媽眼眶都紅了,後悔沒早點關注孩子發育情況。
朋友一問,又是過度喂養導緻的性早熟。(說是接診中這類情況特别多)
女孩一家三代同住,爺爺奶奶總擔心孫女長不好,每天夥食都按高标準安排,女孩也确實 " 長勢喜人 ",但問題是身高長的同時體重長更快,145cm 時候,體重就 45 公斤了。
朋友說,很多家長尤其是老人,覺得孩子胖點沒什麽。
殊不知肥胖會促發性早熟,因爲脂肪細胞要分泌一種芳香化酶,在它的影響下,會促使産生雌激素,進而導緻性早熟。
孩子體重超過 60 斤,就可能啓動性腺發育。目前最新指标是,女孩 7.5 歲前第二性征發育或者 10 歲前月經來潮,男孩 10 歲前性發育,都可以診斷爲小兒性早熟。
所以,兒科醫生的建議是:
一定要科學喂養,孩子可以保持适度饑餓感,人體在饑餓的時候,腦垂體反而會分泌更多生長激素,刺激骨骼生長。
同時,如果孩子體型偏胖,家長一定要做好骨齡監測。
#2
一個對孩子長個很有
幫助的運動
與醫生朋友的通話緩解了我們的焦慮。
随後,除了日常飲食保證孩子必需的蛋白質,不過度喂養外,我們開始按朋友建議,加強運動引導。
我家的運動項目比較多元,籃球、網球、跳繩 ...... 回頭看,跳繩可能是對孩子長個影響最大的。
因爲有年春天,正好也是幼小銜接期,我每天堅持帶千尋在小區練跳繩,就那個季節,她的個頭突然蹭蹭往上竄了好幾厘米。
當然,也可能不全是跳繩原因,或許也是妞正好到了長個的年紀。
但跳繩的确是得到國際公認的 " 長個運動 "。
美國兒科醫生普遍認爲,孩子身高大部分由基因決定,還有部分取決于後天,最重要就是營養和運動。
其中運動以能伸展身體,彈跳的 " 縱向運動 " 效果最好,而跳繩就是跳躍類運動裏唯一純粹的縱向運動!
本身跳繩也是學校體考的必過項目,所以,非常建議大家帶孩子養成好習慣,每天花上十來二十分鍾跳一跳,對身體有好處。
【PS:關于如何選跳繩,如何教孩子跳繩,如何用世界跳繩冠軍張少華老師的兩個方法提速,我都放在這篇裏了《" 既長身高又長智力 " 的運動隻有它!中考體改後,我更覺得要早抓》】
#3
一個特别好的運動視頻
最後,再給大家分享一個孩子長高用的運動視頻:
Little Sports
"Little Sports" 是專爲兒童制作的運動視頻課,在國外特别火,據說對長高效果顯著,被稱爲幼兒版 Keep。
當孩子不方便戶外運動,我們就可以借助這套視頻,在室内玩起來、動起來!不需要器材,非常方便。
除了運動長高的 " 剛需 ",我覺得 Little Sports 那麽受家長歡迎還有幾個原因:
一是雖然針對兒童設計,但并不是低幼的蹦蹦跳跳,很多動作大人都可以和孩子一起練,很有親子氛圍感!(順便自己也動動,權當減肥咯 ^v^)
二是每集都是一個主題訓練,科學地幫娃訓練體能,非常有針對性,需要練哪就練哪,秒殺市面很多體能課!
比如,專門的增高運動:
喚醒身體器官的全身運動:
操作性很強,娃肯定喜歡的趣味運動:
養成良好身姿的站立運動:
還有專爲小胖墩定制,能減肚子的減肥運動:
除了專項練習,還有 7 天挑戰賽、3 天訓練營等供娃選擇,鍛煉耐力和恒心:
三是Little Sports 每集時長 10-30 分鍾,看上去運動量不小,但因爲設計科學,孩子實操起來壓力不大,也不容易受傷。
比如,每組運動間隙,都會有個 rest time 修整時間,等孩子呼吸平緩,再進行下一組:
一組運動結束,會有拉伸時間,幫助舒展肌肉,避免受傷,很講運動科學 ~
參照人物的動作也非常真實,我放個動圖大家感受下 ~
視頻裏兩個小孩動作雖然一樣,但頻率和幅度都是不一樣的,現實中的運動也是如此:
【PS:視頻資源文末有提取方式】
EASTWEST
現在千尋的身高一直保持着中等偏上的指标,而我和千爸的心态也漸漸趨于淡定。
我慢慢意識到,家長的焦慮似乎貫穿了整個育兒過程,小時候我們擔心孩子生長發育,睡得好不好、吃得好不好;大一些,又開始關心她的興趣發展和學習成績。
但每每回溯從前,也總會發現,當時的很多擔心,其實都沒有必要。
人啊,就是這麽奇怪,明明從自己經曆中已經懂得,大多曾經視若泰山的事,回頭看都是過眼煙雲,卻依然抵擋不住做父母的魔障,繼續在孩子身上操着莫名的心,忘記成長有差異,不該被一時的數據亂了陣腳,擾了安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