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青橙财經,作者丨方詩意,編輯丨六子
你參與過 " 輕松籌 " 嗎?大概率參與過。但你可能不知道,你的善款讓某些從業者瘋狂斂财,你付款時無意中填報的信息讓你成爲平台的流量變現工具……一邊斂錢,一邊大肆宣傳 " 善舉 ",一邊把愛心人士當做賺錢工具,輕松籌一系列的操作策略,可能讓你深陷其中——畢竟 6 年來再無融資消息的輕松籌,距上市目标出現似乎若隐若現。
01 「善良的 " 漏洞 "」
其實作爲最樸實的基層老百姓,我相信大多數人還是感謝輕松籌和水滴籌這樣的平台, 是他們的出現讓一些本來家境貧寒的家庭面臨家人得病沒錢醫治的時候看到了希望。畢竟在失去親人面前,很多成年人都深有體會,所以很多人都會伸出善良的雙手,去幫助有需要的人。
也正是這樣的平台,我們看到了很多有需要的人得到了必要的幫助,讓全社會有能力的人去自願幫助他們,從而讓一個家庭獲得了新生。這一點來說不管是上市已久的水滴籌還是考慮上市的輕松籌,他們都是值得我們認可的。
但是随着該行業的蓬勃發展,我們發現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善款的思路開始瘋狂的斂财,這也會導緻一些真實有需要的病人得不到相對公平的救助。
* 來源于輕松官方截圖
無獨有偶,在本月 23 日我們看到一位自媒體老師因爲自己的父親發起了輕松籌的救助,而捐助的款項卻隻有 8000 餘元,而他發起的金額達到 150000 元,他這個情況反應來看,似乎 " 愛心 " 平台籌款并沒有那麽高效。
但是我們爲何能夠頻繁收到一些愛心籌款的求助呢,到底多少是自願的主動求助,還是背後又另有隐情呢,随着一些媒體平台的曝光,我們發現還真的有人在利用大家的善心在吃 "xue" 饅頭。其實這些機構及個人他們的玩法略有差異,但大同小異。
在業内,已經有相對完整的 " 産業鏈 ":有人專門在醫院盯着,隻要看到有患者就會跟過去,以關注、關愛志願者的角色出現在患者或家屬眼前,以幫助籌款爲名義獲得患者及家屬信任,同時收集他們的詳細個人信息,這些人的角色是" 獵頭 ";接着," 獵頭 " 會把患者信息進行 " 包裝 ",然後發布到籌款平台上,後續的" 推手 "會在長期潛伏的業主群、校友群、家長群、購物群、廣場舞群等衆多社群中,或者在長期 " 養 " 好的抖音、視頻号、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上,以患者家屬的角色發布求助鏈接,尋求大家奉獻愛心。
很多群友看到 " 校友 "、" 鄰居 " 等身邊人的求助信息,再看到文案中催人淚下的故事、孩子或老人的慘狀都會慷慨解囊,但這筆善款卻并不能全部進入真正的求助者口袋中。
" 獵頭 " 會收取一定比例的傭金、勞務費,美其名曰 " 賺個辛苦錢 "。事實上,大多數有籌款需求的患者或家屬急需救命款,所以在他們看來,支付 " 一定比例的勞務費 " 是心甘情願的。這也更加助長了這條吸血産業鏈的嚣張氣焰。
但是我們回頭來看,像輕松籌和水滴籌這樣的企業他們是否有責任和義務去監督這樣的事兒發生或者降低發生呢,青橙财經認爲是相當有必要的。正因爲 " 博同情騙愛心 " 的問題頻繁出現,讓本來的有捐贈想法的善良網友會開始質疑自己的行爲,因爲他們無法判斷哪一種才是真正有需要被救助的。
而從病人及家屬來說,他們親眼目睹了 " 自身情況 " 被吃人血饅頭的現實,被 " 有心人 " 真正利用的自己的病痛賺到了錢。今年初,浙江的陳先生就遇到了這樣的糟心事兒。
他的兒子被查出白血病,他已傾盡全家财力,但還是沒湊夠高額的手術費、治療費。入院陪床期間,有所謂 " 志願者 " 找到他稱,可以在輕松籌幫他籌款,但會收取一定比例的傭金。
陳先生覺得," 志願者 " 好心幫忙,又搭功夫又搭人情,收取一定傭金也正常,于是在 " 志願者 " 的幫助下發布了求助信息。孰料籌款 10180 元後,對方竟然要 8080 元的傭金," 志願者 " 真實嘴臉此刻露出來了:他嚣張的對陳先生說,隻有他可以幫忙湊上救命錢,如果不答應他的條件,那陳先生一分錢得不到。
陳先生這才意識到,他們一家人井掉入了由溫情和善意埋下的陷井中。最終,陳先生通過權威媒體維權以及報警等手段解決了這件事。
事件來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3566610538377557&wfr=spider&for=pc
陳先生的遭遇在網絡中持續發酵,不少網友們的評論、留言及業内人士的 " 指點 ",最終讓大家明白其實輕松籌的背後還是存在漏洞,那麽這樣的漏洞到底平台方知不知道,暫且畫個問号!
當然備受诟病的還有捐款時" 被綁定 " 的手續費,如輕松籌、水滴籌、愛心籌等平台,屢次遭到各地網友指責和媒體曝光——用戶捐款時,平台會默認附加 3 元的 " 手續費 ",盡管可以通過不勾選等方式取消這筆費用或者申請退款,但這種行爲不免會讓人産生捆綁捐款的厭惡情緒。
對于來自多方的輿論壓力,輕松籌方面多次予以回應:" 凡是收傭金的都是個人行爲 "," 平台 0 手續費 "," 平台搭建純屬獻愛心 "," 公司不靠這個賺錢 " ……但看似無辜的回應都會令明眼人覺得越描越黑。
其實,大大方方收手續費也未嘗不可。早年間,比輕松籌晚 2 年起步的水滴籌也遭遇過類似的輿論風波,或許是從長遠考慮,或許是爲了透明化運營,2022 年 4 月開始,水滴籌宣布試行收取服務費,用于維持平台正常運營,收費标準爲籌款金額的 3%,單個籌款項目收費最高不超過 5000 元,此外用戶還需要支付 0.6% 的第三方支付通道手續費。同年底開始,水滴籌透明運營委員會按月公布已完結籌款案例的資金情況,旨在正面回應 " 高抽成 " 的網絡輿論。
是否還有其他貓膩暫不得而知,但從态度來說,正視手續費、正面回應、歡迎網友監督這些行爲來說水滴籌似乎更早已看清了現實,隻有打消大衆的疑慮才可能将愛心公益行爲傳遞下去。
但是面對不法分子的借機斂财行爲,這些愛心平台方有必要加大宣傳力度,告知病人及家屬凡是在醫院出現這樣冒充官方平台的人可以直接報警,平台如果無法鑒别投機分子,是否要禁止自己平台的工作人員進入醫院去引導做捐贈的行爲,如果無法保證真實的公益愛心行爲,那可能真的是在作惡。
02「" 輕松 " 的算盤」
作爲行業的兩個領跑者,輕松籌和水滴籌的戰場遠不止在網絡中的口水戰,地面戰也是常有的事兒,且雙方的吃相都不怎麽好看。影響最大的一次輿論風波發生于 2020 年 4 月,據北京商報報道,兩家公司的員工發生肢體沖突,水滴籌毆打他人者被行政拘留 14 天。
兩個公司員工打架的根源在于市場的争奪——在醫院搶 " 客戶 ",但隻有深入行業才能了解到,這些 " 客戶 " 是這兩家公司乃至全行業權力争奪的核心。這是爲什麽呢?
今年 9 月,輕松集團執行副總裁馬孝武在 " 數據驅動醫療大健康 " 閉門會上公開表示,輕松集團旗下有四大業務闆塊,其中,輕松籌、輕松公益立足于個人救助和公益幫扶,另外還有輕松保嚴選、輕松健康,各業務闆塊通過聯動,形成閉環,可以爲用戶提供一站式健康解決方案。
馬孝武說,輕松集團并不通過輕松籌這條業務線賺錢,而是通過保險和健康業務營收。" 輕松籌這條業務單線其實是賠錢的,我們成立 9 周,輕松籌賠了 9 年。"
既然項目不賺錢,還有前文所述的風險,那麽輕松集團爲什麽還要堅持輕松籌的業務呢?其實背後大有文章。
馬孝武說,輕松集團體系中,大健康用戶和保險用戶可以相互轉化。這句話往深一點理解就是,輕松 4 大産品中的所有用戶數據都可以打通,都可以相互轉化。
黑貓消費者平台上關于輕松籌的投訴衆多,比如 2 月的一條投訴中,用戶表示:我是第一次輕松籌上捐錢,然後捐款後就收到一條短信,說我已經成功投保,但我沒有投保過啊,這不是洩露我的個人信息嗎!
* 來源于黑貓投訴截圖
仔細想一下就明白了,在輕松籌平台上捐款時,捐款者留下的個人信息,日後就成了輕松保險産品的獲客手段,而獲得這些客戶的成本就是大家的慈善和愛心,平台的獲客成本幾乎爲 0!
再仔細想一下,最需要保險的用戶發生的場景在哪裏?最需要保險的人群是哪個人群?答案顯而易見,場景在醫院,在急診,在病房!所以,這也就可以理解爲什麽輕松籌和水滴籌的員工會在醫院大打出手,而且不止發生在一個城市。
可以說,醫院是包括輕松籌、水滴籌等愛心籌款平台中最核心的獲客場景,無論是急診還是病房,隻要是患者,都可能成爲平台的 " 客戶 "。患者的親朋好友、愛心捐款者、醫院的醫生等,則很快能夠吸納爲平台的另一種 " 客戶 "。
不同的是,急需捐款的患者可以 " 幫助 " 平台帶來直接的流量,讓更多的愛心人士進入" 流量池 ",并在捐款留下個人信息。後續,平台方可以輕易通過捐款者的信息,觸達甚至轉化爲保險産品或健康産品的客戶。
受捐者本人,未來也可能轉化爲保險産品的客戶。醫生這一人群,既符合保險産品定位,又符合介紹患者進入平台流量池的角色,可謂機關算盡,一舉多得。
電影《讓子彈飛》中有這麽一句台詞:老子不掙窮鬼的錢!
愛心籌款平台看起來也是如此,不掙患者的錢,但患者是平台流量的根本,是平台獲客的根本,是平台盈利的根本。所以馬孝武的那句話也就更好理解爲:" 左手是引流的,右手才是賺錢的 "!
03 「不 " 輕松 " 的目标」
一直以來,輕松集團始終對外宣稱 " 擁有 3000 萬家庭信賴的健康保障科技平台,已在互聯網健康保障領域深耕 9 年 "。
但有趣的是,近年來,輕松集團及輕松籌從未在正式場合及權威媒體公開過營業收入、盈利狀況等。隻有馬孝武在今年閉門會上公開表示:整個集團是盈利的狀态。
企查查顯示,2014 年至 2017 年,輕松籌先後 4 輪融資,攬收近 6,000 萬美元。參與投資的機構不乏知名機構,其中 2014 年 12 月,獲得 IDG 的 100 萬美元 A 輪投資;2015 年 12 月,獲 1,000 萬美元 B 輪融資,德同資本加入;2016 年再獲 2,000 萬美元的 B+ 輪投資,新增騰訊投資和同道資本;2017 年 1 月,得 2,800 萬美元的 C 輪投資,IDG 旗下成長基金、德同資本、騰訊投資、同道資本繼續跟投。
但是,2017 年融資後,再未出現輕松籌融資消息。2020 年,一則招聘信息再次引發市場猜想。據報道,輕松籌招聘公關負責人崗位,并在崗位職責中明确寫到:需全面參與上市籌備公關工作,參與制定整體方案,并負責推進實施。不過,随後再未傳出任何上市消息。反而是在 2022 年,有媒體曝出輕松籌估值 20 億元,拟整體出售的消息。但輕松籌方面很快予以否認。
相比之下,比輕松籌成立晚了 2 年的競品水滴公司實現彎道超車,并在2021 年赴美上市。隻是水滴的日子并不光鮮,據《金融投資報》報道,2018-2021 年間,持續虧損、逐年遞增,4 年時間虧損額超過 30 億元。
2022 年,首次扭虧爲盈,全年營業收入 28.02 億元,同比下滑 12.6%;淨利潤 6.08 億元,同比增長 138.61%。但盈利靠的不是經營能力,而是 " 節衣縮食 "。
二者的經營模式如出一轍,即靠籌款産品産生流量用于獲客,沉澱和教育客戶後,再通過保險實現商業變現。看似完美的商業閉環,多年來始終被各界诟病:我在平台上付出關愛,平台卻在變着花樣割我韭菜。
直至今日,誰也沒有把握好 " 公益 " 與 " 生意 " 間的尺度。
值得關注的是,持續遭遇上遊無法輸血,中遊政策收緊,下遊盈利能力備受質疑,備受 " 夾闆氣 " 的輕松籌于 2021 年被爆出在沒有任何征兆的情況下,将人力外包方 58 魔方簽下的數千名員工優化調整。
瘦身或許是爲了騰籠換鳥和尋找其他賽道,輕松集團在疫情期間布局" 互聯網 + 醫療健康 " 業務。據悉,其收購的朵爾互聯網醫院重點發展 " 互聯網醫療診後 + 醫藥服務 " 模式。但業内認爲,其始終逃不開 " 賣保險 " 的影子。而且,這一步跨得并不 " 輕松 ",該領域的巨頭京東、阿裏,平安早在戰場已經殺紅了眼,盡管營收和股價遭遇斷崖式下跌,但背靠大樹的老三位依然玩得興起。
* 來源于網絡
而整整 6 年沒有融資收入的輕松集團,恐怕連賽場都進不去。剛剛度過的 9 歲生日,輕松集團也沒玩出新意,除了找幾個明星站台助威外,既沒有發布颠覆性的、令人眼前一亮的産品,也沒有發布相關的營業數據,隻是把所謂公益的故事又講了一遍。
隻是我們發現我們的愛心并不輕松,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