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始于特斯拉,但不一定會終于特斯拉。大家都知道,當年初車企都在發布漲價海報時,特斯拉便拿起價格屠刀,打了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其它新能源和燃油車隻能是被迫跟進,價格戰一觸即發。
但時間來到 5 月份,在電池原材料價格腰斬的背景下,這個最先掀起價格戰的特斯拉一周宣布兩次漲價,難道這輪價格戰就要告一段落了?
很顯然,特斯拉的漲價并不能改變價格戰的趨勢,其他車企仍在通過其它方式降低售價,一如工信部近日曝光的 AION S Plus 新增車型,通過降低電機功率和續航降低售價門檻。所以,價格更低的 AION S Plus 能成爲埃安的又一增量嗎?
事實上,埃安在不久前剛在 AION Y 使用過類似的策略,在 AION Y Plus 基礎上,分别将電機功率和純電續航降低到 100kW、430km 後,以此推出 AION Y Younger 車型,而這次 AION S Plus 的新增車型很可能也會命名 AION S Younger。
最顯而易見就是埃安的電機和續航策略,AION S Plus 和 AION Y Plus 擁有同樣的 150kW 最大功率以及 510km 和 610km 兩個續航版本。
而據工信部數據顯示,新增車型的電機最大功率也是從 150kW 變成 100kW,雖然續航裏程還未公布,但很有可能是 430km,如果真是如此,不僅能夠滿足城市的代步需求,其它變化還可能會和 AION Y Younger 是一樣的。
從工信部申報就能看到,新車采用 ENO.146 概念車的低風阻設計,封閉式格栅搭配上兩側造型犀利的大燈和梯形包圍,讓前臉看上去有着非常高的品牌辨識度。
車身的隐藏式門把手、風暴式輪毂、AION 字樣 Logo 以及車尾的貫穿式尾燈都是熟悉的味道,爲了方便作出區分,不知新車後續是否會和 AION Y Younger 那樣擁有 " 天選之銀 " 及 " 永遠年青 " 兩種特殊配色。
車身尺寸方面,新車和現款車型保持一緻,長寬高分别爲 4810/1880/1515mm,軸距爲 2750mm,比比亞迪秦 PLUS EV、吉利幾何 A 都要大不少,如果将前排座椅放倒,甚至能形成不錯的單人床。
内飾目前還沒有具體信息,但結合 AION Y Younger 的變化,教授認爲新車基本是保持和現款一緻,10.25 英寸液晶儀表和 14.6 英寸中控屏應該不會缺席,還會搭載 1.9 平方米全景天幕、倒車影像、自動駐車、無鑰匙進入 / 啓動、ADiGO 車載智能系統、自動空調等配置。
可見,如果從降低入手門檻這個角度來看,在外觀、内飾以及空間都對齊 AION S Plus 的情況下,即使新車的動力和續航會弱一些,實用性、舒适性以及便利性仍是能兼顧的,日常代步還是真香。
隻是,在 AION S Plus 售價降低以後,埃安需要平衡好私人用戶市場和網約車市場的占比。
大家都知道,在 AION Y 和 AION S Plus 推出之後,埃安的私人用戶占比逐漸升高,有數據顯示,目前埃安 B 端的營運車隻占 2%,C 端個人購買的網約車占比爲 10%,剩下 88% 的銷量都是 C 端非營運消費。
可見,在快速升高的新能源滲透率助力以及産品的多維布局下,埃安正一點點撕掉網約車标簽。
例如 AION S 和 AION Y 都實施過的兩代同堂銷售策略,此前在各自都推出 PLUS 後,仍維持一段時間普通版和 PLUS 版車型銷售。如今兩者都加入了售價更低的 "Younger" 版本,其市場份額勢必将再進一步。
因爲如果參考 AION Y Younger 的調整幅度,AION S Plus 新增車型的售價應該也是在 1-1.2 萬元,也就是說 AION S Plus 的起售價就變成 13.78 萬左右,比 AION S 普通版的 13.98 萬元起售價還低。
在配置接近的情況下,對比比亞迪秦 PLUS EV 冠軍版和吉利幾何 A,新車擁有更潮酷的設計、更大的駕乘空間以及不錯的動力和續航表現,新車将吸引更多消費者是毋庸置疑的。
隻不過,同時也會有更多潛在網約車用戶将其加入購車清單,畢竟 AION S 普通版、秦 PLUS EV 以及幾何 A 都是網約車用戶青睐的車型,而當下 C 端個人購買純電車用作網約車的人群也是越來越多。
這時 AION S Plus 是要市場份額還是徹底撕掉網約車标簽,埃安可能需要做出更多思考來作答才行。
在教授看來,AION S Plus 推出續航和電機功率更低的版本,其實也是一種有效應對價格戰的方法,類似比亞迪售價更低的冠軍版車型,勢必會對銷量有一定促進作用。
目前兩門代步車市場已經陷入增長瓶頸,而 A0 和 A 級新能源市場增速是逐漸加快,在主流用戶對新能源車的接受度越來越高的背景下,憑借更親民的價格和強于同級的産品力,AION S Plus 或許能讓埃安再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