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篇臨時起意的短文。
急就章,是因爲早已看不慣。
我寫這篇推送,起因是看到了昨天的一條熱搜:張譯拒跳科目三。
我看到這幾個字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又是電影路演。
了解詳情後,也果然如此。《三大隊》路演,有人請主演一起跳 " 科目三 "(和駕駛考試無關,這是一種時下流行于短視頻平台的低難度低觀賞性舞蹈),張譯婉拒了,說得很溫和,但态度其實挺強硬的:
我們還是想聽聽對這部電影的深度解讀,如果我們把時間放在跳舞上,我希望閑暇的時間陪大家玩。
翻譯翻譯就是:
什麽玩意兒啊。
參加過電影首映和路演的朋友都知道,本就不多的互動時間被大量和電影本身無關的内容占據,已經越來越常見,甚至可以用 " 普及 " 二字。
邀請張譯一起跳科目三,算是此種互動的模闆之一。
常見模闆還有:一觀衆熱情舉手,表示有話想對某位主演說,主演一臉好奇,想聽聽觀衆有何高見,觀衆則脫口就是一句土味情話,什麽 " 我想買塊地你的死心塌地 ",什麽 " 我感冒了因爲我對你沒有抵抗力 ",諸如此類,主演尴尬一笑說聲謝謝,觀衆身邊的人拿起手機拍下視頻,發到平台。
除了土味情話之外,幫朋友完成心願,也很常見。模闆是這樣的:一觀衆熱情舉手,表示自己是爲朋友而來,随即拿起手機錄起視頻,希望某主演能對着手機說點吉祥話,或是生日祝福,或是考試順利,主演被架了起來,隻能照做,觀衆錄完,,滿意坐下,将視頻發到平台。
不管是模闆一還是模闆二,一套流程做下來,都似乎是皆大歡喜,誰也沒損失什麽,但電影拍了什麽,好像也沒人關心了。
作爲常常身處現場的觀衆,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四個字:浪費時間。
有時候我看的電影還真挺有讨論價值的,我也想聽聽主創聊聊電影,如果現場有水平較高的觀衆,能問出幾個我本來并沒有想到的問題,那更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但大多數時候,這都是一廂情願。
何況,首映和路演留下來的互動時間其實往往不久,最多半小時,少的可能不過五分鍾而已,這個說個土味情話,那個錄個吉祥話,要真有人配合觀衆跳個科目三,可不就把時間消耗完了嗎?
說這些,肯定有人覺得我較真。
因爲誰都知道,這些互動環節都是安排好的。
安排這些無聊的互動環節,原因也很簡單,一是這的确利于短視頻平台傳播,二是這有效地防範了明星說錯話。
再絕望的文盲,配合觀衆說個吉祥話也不會說錯,跟着跳跳舞,也很難成爲黑點。
沒文化的明星不會露蠢,有腦子的明星也不會說多了話被人指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這種無聊的路演互動,自然就會被很多宣傳者加以推廣了。
但有人拒絕總是令人欣慰,有人發聲就值得我叫一聲好。如果你看多了那些無聊的場面,甚至會有大快人心之感。
張譯算是打了個樣。我是來宣傳電影的,你幹嘛淨整這些有的沒的?
說到底,這是個小事兒,但小事兒的背後,體現的是三個字:
不專業。
記得有次某外片路演,外國導演到了,互動時間蠻長的,自然也就少不了無聊的環節,各種套路玩了一遍之後,我能看出該導演除了疲憊外,更多的是不解。
他或許不理解在中國和觀衆互動爲什麽套路很多内容卻很少,大家明明剛看完電影,怎麽卻都不聊電影?
這看在外人眼裏,可不就是不專業嗎?
小環節上都不專業,大環節上能沒問題嗎?
很簡單的道理,但沒人戳破,也就無人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