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覺得,現在的孩子好像越來越離不開那些閃閃發光的屏幕了?
那些虛拟的遊戲世界雖然五彩斑斓,但它們真的能代替那些讓孩子們笑聲連連、身體活躍的傳統遊戲嗎?
我們是不是該讓孩子們回歸到那些能讓他們真正成長、真正快樂起來的遊戲世界了?
讓我們來聊聊遊戲的真谛。
西方的智者們,比如偉大的哲學家柏拉圖和康德,他們早就認識到遊戲不僅僅是玩耍那麽簡單。柏拉圖認爲遊戲可以激發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養人的德行和智慧;遊戲還是一種象征性行爲,幫助人們在精神層面上進行自我淨化和提升。而康德則認爲遊戲是自由的象征。
遊戲,是孩子們探索世界、發展自我、培養創造力的神奇鑰匙。
在古代中國,人們重視兒童的遊戲嗎?你也許會說不是吧。因爲在我們的印象裏,很多場面是私塾先生們手拿戒尺,在那裏檢查孩子們的背書情況,學生們也是規規矩矩,垂手而立,甚至呆若木雞。
事實并非完全如此,一些有智之士,早就發現了兒童的天性。
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哲學家王守仁在《傳習錄》中說:"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
意思是說兒童性情好動,喜歡嬉戲玩耍,而害怕受拘束和禁锢,就像草木剛剛萌芽,順其自然就會使它長得枝葉茂盛,摧撓它則很快會使它衰敗枯萎。
喜歡遊戲是孩子的天性!
因此對兒童進行教育,應該根據兒童生理、心理特點,順着兒童的性情,自然地促進他的發展,而不是束縛和限制。
《幼醫與幼蒙》中指出:教育孩子,不是把他變成一台知識存儲器,而是讓他 " 趨向鼓舞,心中喜悅 "。
什麽樣的事,能讓兒童心中喜悅,身體也獲得愉悅?
遊戲!遊戲!還是遊戲!
如果能把所有的學習,都設計成遊戲的模式,對于天下的孩子來說,那就太幸福了!
西方哲學家席勒曾說:" 在人的各種狀态下,正是遊戲,隻有遊戲,才能使人達到完善并同時發展人的雙重天性 "," 如果人在滿足他的遊戲沖動的這條道路上去尋求人的美的理想,那麽人是不會迷路的。"
什麽樣的遊戲适合孩子?
電子遊戲可以玩嗎?對兒童到底有沒有傷害?
有研究表明,玩一些電子遊戲可能對兒童的認知或身體有益,如提高反應時間和解決問題的技能。
但是,更多的結果是造成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由于兒童身體各器官的生長發育尚未成熟,又缺乏自我保護意識,電子屏幕容易對他們的眼睛造成輻射性傷害,屏幕色彩如果過于鮮豔也容易造成兒童焦躁不安,更有一些兒童沉迷電子遊戲,形成網瘾。
因此世界各國也對兒童上網時間、網絡遊戲上網運營數量及音頻、視頻産品标準體系等進行限定和管理。
2021 年 8 月 30 日,我們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在這份文件中,政府明确提出:" 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的時間。自本通知施行之日起,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 20 時至 21 時向未成年人提供 1 小時網絡遊戲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
美國兒科學會 2018 年關于玩耍的臨床報告稱:" 電子媒介(如電視、電子遊戲、智能手機和平闆電腦應用程序)的使用容易使人趨于被動,消耗人的創造力,而不是激發人們主動學習和社交。最重要的是,沉浸在電子媒介中會讓孩子們減少在戶外或室内玩耍的時間。"
" 在矽谷,一般來說,科技界地位越高的人,就越想讓自己的孩子遠離我們的任何産品。" 微軟研究中心的跨學科科學家、虛拟現實開發領域先驅傑倫 · 拉尼爾解釋道," 我所看到的是,大型科技公司的高管們把他們的孩子送進了(低技術産品的)華爾道夫學校,除非是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和嚴格的監督下,否則他們不讓孩子上網,當然最好的情況就是完全禁止孩子上網。"
結論非常清楚:玩電子遊戲一定要限制時間,而且發明這些遊戲産品的人打從心底不想讓自己的孩子接觸這些。
所以,電子遊戲可以有選擇性地玩,但是一定要有大人的監管和時間限制。
更明智的行爲,應該是引導孩子回歸自然的遊戲,傳統的遊戲。
什麽樣的遊戲才能真正
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呢?
現在有很多身體類的遊戲,跳繩,踢鍵子,搭積木,跳房子,各種球類活動遊戲,等等,都非常好。應該放手讓孩子多去玩一玩。
另外,我們還忽略了一種遊戲,結合了身體發展與語言發展、心智發展的遊戲——遊戲童謠。
簡單說,一邊玩遊戲,一邊念童謠。這也許是很多大人小時候的美好記憶吧。
接下來,我們重點來聊一聊遊戲童謠。
騎竹馬
邊做動作邊唱的童謠能夠提高孩子的身體協調性和節奏感,同時也能夠提升他的語言能力。
遊戲的三個重要特點——娛樂性、模仿性和創造性。
娛樂性
好玩,開心是第一位的。
好玩的遊戲,會形成一種愉悅的氣氛。孩子在這樣輕松愉悅的環境下,特别容易打開自我,放飛自我,幫孩子形成一種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态。
無論是《跳蹦床》還是《蕩秋千》,都可以讓孩子沉浸在這種歡快的遊戲氛圍中。這兩首遊戲童謠的最後一句很相似,都是 " 像隻鳥兒 " 一樣,營造出一種自由快樂的氛圍。
模仿性
遊戲,是幼兒生理心理需要相一緻的活動類型。既是兒童娛樂自己的方式,也是兒童學習社會的方式。
兒童是怎樣學習社會的?是通過模仿開始的。
遠古人原始的狩獵遊戲,也告訴我們這一真理。
古代有一首歌謠——《彈歌》,可以理解爲先人們設計的捕獵遊戲活動。
彈歌
《吳越春秋》
斷竹,續竹;
飛土,逐宍。
——《日有所誦(一年級)》
在遠古時期,想要生存,先要從模仿遊戲開始。
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小時候愛玩什麽遊戲?
——過家家,或者說是扮演遊戲。
孔子小時候做遊戲,常常擺起各種祭器,學做祭祀的禮儀動作。
遊戲精神一直貫穿人類的生存與生活,乃至文明的延續都離不開遊戲。
而我們現在的孩子一樣喜歡模仿遊戲。喜歡 " 過家家 ",喜歡像大人一樣開鋪子,賣東西。這種模仿性,是需要滿足孩子的。因爲這是一種想象性的體驗,也是孩子社會性的體現。
孩子爲什麽喜歡模仿?也許是人類的基因決定,模仿有利于生存,模仿成爲兒童的一種天性。有時候家長會制止孩子的模仿,但其實是無效的,要不然也不會有孟母三遷的故事了。
最好的辦法是給孩子一些正确的,或者說更利于兒童健康成長的模仿對象。
而且模仿的背後其實是兒童的好奇心。我們更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
創造性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遊戲。
遊戲是兒童的基本生活方式,也是發展兒童社會性的最佳途徑。兒童往往是通過遊戲來感受生活,認識生活,理解生活,甚至創造生活。
兒童對自己的身體也是好奇的,用自己的身體動作,再去想象,創造出一個個更有趣的事物。
像 " 翻花繩 " 一樣,去尋找更多的變化,去發現事物更多的可能性。
像這樣的《颠倒歌》,更是可以打破孩子的固定思維,幫助孩子放飛想象力,創造出一個颠倒的世界。
遊戲童謠,作爲一種傳統的遊戲形式,提供了豐富的互動性和創造性。
這些童謠都來自于《小步日誦》,一套給幼兒的語言啓蒙分級誦本。分爲幼兒 1 級 - 幼兒 3 級,适合3-6 歲的孩子。每級都包含 1 冊遊戲童謠。每一冊的遊戲童謠,會結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身心特點,在難度上有差異排布。
《小步日誦》裏都有
哪些類型的遊戲童謠?
親子遊戲
《拉鋸》,這是一個簡單的親子互動遊戲,通過模拟鋸木頭的動作,孩子們可以學習節奏和協調性,同時也能夠增進親子間的情感交流。
身體遊戲
《鬥鬥蟲》,孩子與自然萬物的遊戲,通過模仿蟲子的動作,可以學習觀察和模仿,同時也能夠增強他們對自然世界的認識和興趣。
集體遊戲
《打掌掌》,兩個孩子之間的遊戲,通過拍手和唱誦,孩子們可以學習節奏感和社交技能,同時也能夠在遊戲中體驗合作的樂趣。
《點點斑斑》,是一群孩子的遊戲。不僅能夠讓孩子們在愉快的集體氛圍中學習語言,還能增進同伴間的情感交流和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這些遊戲,孩子們能夠在玩樂中學習,同時也能夠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和自信心。
語言遊戲
語言是可以拿來 " 玩 " 的。詩歌是一種高級的創意活動,是 " 玩文字遊戲 " 的典範。而童謠、兒歌,是歌謠體,本質上就是詩歌。
對于幼兒來說,誦讀這些有意思的童謠,玩一玩 " 語言遊戲 ",不僅讓孩子變得口齒伶俐,思維敏捷,也讓孩子對語言養成一種敏銳的感受力。
謎語歌
繞口令
猜謎語和繞口令,是最經典的語言遊戲,能夠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思維敏捷性。
問答歌
問答歌,用一問一答的方式,不僅幫助孩子認知萬物,也能發散孩子的想象力,更能培養孩子的社交技能和合作精神。
兒字歌
頭字歌
《小小子兒》《四個頭》,這兩首都是字頭歌。以 " 兒 " 字爲結尾,或以 " 頭 " 字爲結尾。這種重複的韻律和結構有助于兒童語言的發展。通過反複吟唱,孩子們可以更好地掌握語言的節奏和韻律,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感。
遊戲是兒童詩意的存在,遊戲的存在使兒童在這個世界詩意地栖居,快樂地栖居。
《小步日誦》通過精選适合兒童的經典童謠、兒歌,爲孩子們提供了一個豐富、美妙的語言環境,一個五彩斑斓的遊戲世界。
玩一玩遊戲童謠,讓孩子們能夠在玩樂中學習,健康快樂中成長。
讀一讀這些文本,感受文本的音韻、節奏、趣味和内涵,不斷積累并豐富孩子的語言,發展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點亮小星标 ★ 精彩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