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趕上了國産化的東風
在小米汽車正式量産之前,小米集團還在繼續攢錢。
11 月 20 日,小米集團發布第三季度财報,财報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小米實現營收 708.9 億元,同比微增 0.6%,實現近 6 個季度來首次正增長。而在此前,由于手機行業疲軟,小米的收入水平已經持續下滑了一年多。
在收入漲幅有限的情況下,小米通過持續的 " 降本增效 ",實現了利潤新高,調整後淨利潤從去年同期的 21 億元增至 60 億元,同比增長了 182.9%;與此同時,小米手裏囤積的現金也創下曆史新高,截至 9 月 30 日,小米賬上現金儲備達到 1276 億元。
随着小米汽車量産時間的臨近,小米也即将迎來一輪燒錢的時光。對于新能源汽車而言,巨大的成本投入來自車輛本身。據此前媒體爆料,小米汽車單車售價在 30 萬元至 40 萬元,即使按最低 10 萬元一輛的成本計算,10 萬輛車的整車成本就高達 100 億元。
據小米集團合夥人兼總裁在 11 月 20 日晚的業績電話會上回應,小米汽車明年上半年量産的目标不變,并計劃進行第二次冬季測試。據财報披露,本季度小米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爲 17 億元。
01 繼續 " 囤糧 " 過冬
小米近期的幾份财報,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在于 " 降本增效 ",通過 " 規模與利潤并重 " 的經營策略,小米在穩固市場份額的同時,更多将精力放在了利潤的改善方面。
财報顯示,本季度小米總收入 709 億元,集團整體毛利率 22.7%,同比提升了 6.1 個百分點,按照國際通用會計準則,實現了 48.69 億元的淨利潤,去年同期則爲淨虧損 14.76 億元。
而按照更能反映經營狀況的非國際通用會計準則,小米分季度調整後淨利潤達到了 60 億元,去除 17 億元新業務費用後,經營利潤達到 77 億元,也創下了季度曆史新高。
但是作爲小米集團最大的收入來源,智能手機分部帶來的收入本季度依舊還在下跌狀态。财報顯示,本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分部收入從去年同期的 425 億元降至 416 億元,該分部收入下滑主要是由于小米手機的平均售價(ASP)下跌。
财報數據顯示,本季度小米手機的平均售價從去年第三季度的 1058.2 元減少 5.8% 至今年的 997 元。由此帶來的影響是,雖然該季度小米智能手機的整體出貨量同比增長了 4%,至 4180 萬台,但收入卻下跌了。
據小米集團 CFO 林世偉在 11 月 20 日的财報電話會上透露,小米手機在國内的平均售價其實是有所提升的,整體下跌主要是受海外市場影響,一方面是美元彙率波動造成以人民币結算的售價下滑,另一方面是拉美、非洲等新興市場增長拉低了平均售價。
不過小米手機的毛利率在持續改善,從今年二季度的 13.3% 進一步提升至三季度的 16.6%,同比去年提升了 7.7 個百分點,主要由于海外市場持續去庫存和國内市場産品結構優化。
手機不好賣,其他生态鏈産品就成爲了小米硬件增長的主要動力。
今年第三季度,小米 IoT 與生活消費産品分部收入由去年同期的 191 億元增長 8.5% 至今年三季度的 207 億元,主要增長動力來自平闆電腦、掃地機器人和智能大家電,該分部毛利率爲 17.8%。
除了賣硬件産品,互聯網服務也是小米收入的一大來源,同時也是利潤率最高的一部分收入,毛利率達到了 74.4%。
今年第三季度,小米互聯網服務分部收入由去年同期的 71 億元增長 9.7% 至 78 億元,其中境外互聯網服務收入大增,從去年同期的 17 億元增長 35.8% 至今年的 23 億元。
另外,庫存水平的下降,也是業績改善的重要原因,今年第三季度,小米的整體存貨金額爲 368 億元,同比下降了 30% 以上,實現了 11 個季度以來最低庫存水位。
對于小米而言,這份财報不算特别亮眼,主要看點在于利潤和現金流的改善,但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小米乃至整個手機行業正在逐步走出長達兩年的下行周期,迎來溫和複蘇。
不過三季度财報尚未展現出小米 14 銷量帶來的業績反響,該手機于 10 月份上市,上市後銷量迅速突破了百萬台,而第三季度業績截止日期僅到 9 月 30 日。不管是對小米,還是對整個手機行業而言,第四季度可能才是新的看點。
02 靜待小米汽車
最近三年,小米一直在發力高端化,在手機行業的國産化浪潮下,今年的小米 14 系列成爲近年來小米銷量最好的數字旗艦。
據小米在财報中披露,小米 14 系列開售 5 分鍾銷量達到小米 13 系列的 6 倍,并迅速突破了 100 萬台,助力小米雙十一全渠道支付金額突破 224 億元,創下曆年雙十一新紀錄。
據「市界」了解,截止到 11 月 21 日,小米 14 在各個渠道仍處于缺貨狀态。
在京東平台上,北京地區購買小米 14 和小米 14Pro,到貨時間均爲 11 月 30 日,不少線下小米門店也反映目前沒有現貨,需要調貨或預訂。在社交媒體上,不少用戶反映,下單的小米 14/14Pro 遲遲未能發貨。
據 Canalys 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排名第三,市占率爲 14.1%,市占率提升了 0.5% 個百分點,是前三名中唯一實現同比增長的品牌。
而在中國市場方面,Canalys 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國内手機市場溫和下跌 5%,小米是前五大手機廠商中出貨量唯一沒有下跌的品牌,出貨量與去年同期持平,市占率提升了 1%。
今年第四季度雖然才剛開始,但手機行業确實正在迎來複蘇趨勢。據數據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日前披露,今年 10 月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了 11%,華爲和小米成爲增長的主要動力,小米 10 月份的銷量增長了 33%。
小米管理層也在 11 月 20 日的電話會上表達了對四季度和 2024 年市場的謹慎樂觀态度。盧偉冰在電話會上表示,他個人對今年第四季度手機市場同比轉正有信心,并認爲 2024 年全球手機大盤大約會有 5% 左右的增長。
小米能夠和華爲一起成爲這一輪國内手機市場複蘇的主要動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品牌定位的變化。
今年 10 月,随着自研系統澎湃 OS 的發布,被媒體多次公開肯定,被認爲是國産操作系統的另一次突破,官方的多次肯定,讓小米吃到了這一輪國産浪潮的紅利,也給小米 14 系列銷量帶來了巨大助力。
但即使迎來溫和複蘇,手機行業高增長的時代畢竟一去不返,在耕耘手機市場的同時,小米如今更多将未來戰略重心放在了汽車業務上。通過不斷 " 囤糧 " 攢錢,小米正在爲明年小米汽車量産燒錢做準備。
此前有媒體報道,雷軍對小米汽車的年銷量預期是 10 萬台,但是盧偉冰在電話會上表示,雷軍從來沒有說過類似的話。與此同時,盧偉冰也重申了小米汽車的目标,希望花 15 年到 20 年時間成爲全球前五的汽車公司。
" 這是一個非常宏大而具有挑戰性的目标,基于這樣一個目标,我們的确在每個階段有目标的裏程碑。" 盧偉冰表示。據每日經濟新聞此前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小米汽車已經開始試生産,将在 12 月開始批量生産,明年 2 月上市開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