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福感情牌背後也許是理智的算計;然而在生死一線間的汽車行業,跟魏建軍等 " 老夥計們 " 談感情,隻能是自我感動。
作者 | 木 子
責編 | 尚 武
出品 | 汽車 K 線
打出感情牌的中國電動車品牌領軍企業比亞迪,一邊說排放合規,一邊 " 悄悄地 " 把低壓油箱換成高壓油箱。難道真如長城汽車高管所言," 編織再‘大’的格局,也掩蓋不了内心的慌張。"
随着相關部門機構的介入調查,以及長城汽車 CTO 不斷發難,引發業界關注的 " 油箱門 " 事件再次成爲輿論焦點。長城汽車和比亞迪之間的 " 火藥味 ",越來越濃。
不過,商業競争就是如此,商場如戰場,而壞了規矩,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1
幾條微博的威力
8 月 9 日,在比亞迪 500 萬輛新能源車下線活動上,其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數度哽咽,并喊出 " 我們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 "。
該口号迅速得到不少同行的 " 認可和祝福 ",有人盛贊比亞迪和王傳福的 " 大格局 ",如多家造車新勢力創始人。
然而,在資本市場,比亞迪雙股并沒有迎來預想中的上揚走勢。8 月 10 日,比亞迪港股僅微漲 0.15%,A 股甚至下跌 0.08%。不僅如此,比亞迪的 " 老對手 " 長城汽車,同樣不買賬。
甚至長城汽車高管的幾條微博,可能還造成了投資者和資本市場對比亞迪的擔憂。從 8 月 11 日至今,比亞迪 A 股和港股股價,仍處于雙雙震蕩下行态勢,跌幅均在 10% 左右。
8 月 11 日上午,長城汽車 CTO 王遠力在微博上評價道:" 我們不要道德綁架的在一起,我們不要被裹挾着在一起,我們不要‘我跟你談法律,你跟我談感情’的在一起,商業還是要用商業的邏輯來解決,如果隻是口頭上強調在一起,那一定是嘴上蜜糖,内心砒霜,那還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吧。"
就在王遠力發表該犀利言論當天,比亞迪 A/H 股分别收跌 1.31% 和 1.93%。與此同時,長城汽車 A/H 雙股則分别收跌 2.54% 和 2.57%,并沒在資本市場讨到好處。
值得一提的是,似是言猶未盡,11 日晚間,王遠力又發布微博稱," 我們首先是一個法制社會,其次才是人情社會。即使打感情牌也要遵紀守法,這是底線。"
王遠力還表示,"2023 年 6 月 25 日,生态環境部已就長城汽車 4 月 11 日向生态環境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舉報比亞迪秦 PLUS DM-i、比亞迪宋 PLUS DM-i 采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标的問題,展開聯合調查。"
8 月 14 日,王遠力再發微博表示:" 編織再‘大’的格局,也掩蓋不了内心的慌張。"
而該微博的三張配圖頗具看點,第一張是比亞迪答複投資者問時,闡述了比亞迪擁有技術及專利可以實現常壓油箱達到排放标準;第二張是比亞迪多款車型 5 月份後陸續将低壓油箱換爲高壓油箱;第三張則是媒體對比亞迪将低壓油箱切換爲高壓油箱的質疑。
不知是否因魏建軍手下大将王遠力的火力太猛,比亞迪雙股于 8 月 14 日迎來近期股價下跌和市值蒸發較慘的一天,其中 A 股收跌 5.18%,港股收跌 6.21%。
王傳福恐怕怎麽也沒想到,一次日常公關策劃的發布會,會引來如此回應,甚至可以說是資本市場的 " 橫禍 "。然而,面對王遠力犀利的三條微博,截止發文,比亞迪暫未作出回應。
不過,若如比亞迪答投資者,即便搭載低壓油箱也能做到符合排放标準,那麽比亞迪爲何要在被長城汽車舉報後,将低壓油箱換成高壓油箱呢?這樣的做法,不免有 " 此地無銀三百兩 " 的嫌疑。
目前有關部門已經介入調查 " 油箱門 ",相信不久就會揭曉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若調查結果顯示比亞迪排放不達标,這家新能源汽車制造商,或将面臨巨額罰款,金額恐怕讓比亞迪吃不消,也将影響其品牌人設。畢竟,誠信守法是一家上市公司的生命。
這不禁讓人想起,大約 10 年前,大衆汽車集團陷入的 " 排放門 " 醜聞……好在比亞迪規模沒那麽大。
2
業績分化背後,汽車行業已到了 " 生死戰 "
如果說 " 我跟你講在一起,你跟我談打一架 ",商業競争隻是表象,比亞迪和長城汽車在各項業績方面的表現,則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圖片來源于比亞迪産銷快報」
根據比亞迪披露最新銷量數據顯示,今年 1-7 月,比亞迪累計銷量爲 151.78 萬輛,同比大漲 87.63%,并完成年度 300 萬銷量目标的 50.59%。
同期,長城汽車披露銷量數據顯示,今年 1-7 月累計銷量僅爲 62.83 萬輛,同比增長 1.26%,完成年度 160 萬銷量目标的 39.27%。
「圖片來源于長城汽車産銷快報」
從兩者披露的銷量數據和增速來看,比亞迪是長城汽車的 2.4 倍和 70 倍。而從銷量目标的完成可能性來看,比亞迪完成可能性更高,而長城汽車想要完成則難度不小。
根據比亞迪和長城汽車目前銷量完成情況,前者需在接下來 5 個月,月銷量達到 29.64 萬輛,後者則需月銷量達到 19.43 萬輛,才能分别完成今年的銷量目标。
對于今年 7 月銷量沖至 26.64 萬輛的比亞迪而言,要達成 29.64 萬輛的月度分任務,雖不輕松,但難度相對較小。不過對于今年最高月銷不足 11 萬輛的長城汽車而言,要想達成 19.43 萬輛的月度任務,則十分困難。
正如汽車 K 線在一文中所擔憂的,今年以來,長城汽車旗下的哈弗、長城皮卡、歐拉和坦克 4 個品牌表現多少有些羸弱。因此,長城汽車要想實現 160 萬輛的年度目标,難度可想而知。
除了在銷量上甩開了長城汽車,在财務表現上,比亞迪同樣力壓長城汽車,更可以說兩極分化。對曾經單車淨利潤媲美法拉利,淨利潤曾破百億的長城汽車,這顯然不是滋味。
根據比亞迪披露的 2023 上半年業績預告,預計期内歸母淨利潤爲 105 億 ~117 億元,同比增長 192%~225%;扣非淨利潤爲 93 億~103 億元,同比猛增 207%~240%。
「圖片來源于比亞迪業績預告」
而長城汽車披露的 2023 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長城汽車預計期内歸母淨利潤僅爲 11.5 億~15.5 億元,同比大降 72.32%~79.47%;扣非淨利潤爲 6 億~8.5 億元,同比驟減 58.71%~70.86%。這樣的表現,與比亞迪可謂大相徑庭。
如果跟自身相比,比亞迪的利潤表現創下了同期曆史新高,當然其中的補貼金額占多少,則有待考量。而長城汽車的利潤表現則可能墊底 2018 年以來的上半年利潤表現,企業壓力可想而知。
所以,電動化發展大勢之下,比亞迪 " 獨領風騷 ",又怎能不讓旁人眼紅呢?除了長城汽車,東風集團股份日前發布盈利預警也顯示,其 2023 上半年淨利潤将大減 80%,近期,該集團對旗下乘用車品牌進行了整合。
未來還長,現在也隻是階段性分出勝負——吉利、奇瑞都憋着一股勁兒;新勢力颠覆之心,更是不死不滅;外資汽車巨頭更是活得滋潤,等着中國市場混沌過後,殺個 " 回馬槍 ",收拾殘局(不過這個機會恐怕很難)。
在生機勃勃的增量市場,大家可以是 " 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在嚴峻、有限的存量市場,那就可能是赤裸裸的 " 零和博弈 "。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才是中國汽車企業應有的胸襟。
當然,不管競争多麽激烈,堅守法律法規和道德底線,是每個企業都要遵守、踐行的底線。至于長城汽車舉報比亞迪的行爲,雖然在業界罕見,但站在行業長遠發展角度來看,并非壞事。
誠如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所說,大家要相互尊重、相互監督,要在陽光下透明的競争。似乎,不少上市汽車公司已經有了主意。
更重要的是,此次 " 油箱門 " 事件,以及由此引發的長城汽車和比亞迪之間的鹬蚌相争,不僅有利于産業健康發展,也将給所有參與者敲響警鍾,讓消費者得利,讓環境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