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席亞洲
獨立軍事評論員,IT 業觀察者
本周,觀網軍工組在珠海參觀第十五屆中國航展。筆者在 2016 年珠海航展時寫的軍評中感慨我國軍工技術領域已經進入了 " 自由王國 ",很多朋友覺得這個說法很有意思,并且成了某種網絡熱詞。
而通過最近幾次航展,筆者的深切感受是,我們在進入 " 自由王國 " 後,有了更大的進步,那就是比戰場現實領先一步。
俄烏戰争中俄軍困境的問題就在于他們運用的軍事理論和武器裝備落後于戰場現實
如果說 2016 年時,我們對于世界大環境的感受是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 即将到來,那麽今天我們已經處于這個大變局之中了;變局已經開始," 天下大亂 " 不再是未來時,而是進行時。
區别在于,2016 年時,大家對于未來戰争,以及爲适應未來戰争而開發的新型武器裝備,更多還是基于理論、計算和概念;而如今,中東、歐洲的大規模軍事沖突已在相當程度上驗證了之前的種種設想。雖然這些沖突中的許多情況還僅僅是一些特定環境下的特殊情況,與未來其他環境下,不同對手之間的情況并不能直接劃等号,但它就是活生生的現實,是以幾十萬人的生命爲代價換來的實踐經驗,對其進行深入研究是有必要的。即使這些經驗最後被證明對未來其他地區、其他環境、其他技術背景下的沖突并不适用,那也必須經過慎重思考和研究的結論,而不能簡單忽略。
從 19 世紀 60 年代到 20 世紀初的那幾場戰争,在後世的眼光看來,一戰中主要戰場元素都已陸續出現,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各國仍堅持過時的戰争理論和概念,最後經過痛苦的實踐,不得不适應戰争現實。而到了二戰,德國人的閃擊戰理論引領潮流,首次走在戰場現實的前面。從那時起,先進的理論引領先進的武器裝備設計,讓思想領先于戰場現實,成爲以較小代價取得重大勝利的不二法門。
對于不了解冷戰到今天軍事技術和軍事理論變革的普通人來說,會以爲冷戰時代相關變革的速度又變慢了,并以爲各國軍隊進入 19 世紀末 20 世紀之交那樣的軍事理論進步遠遠慢于技術變革的狀态,這其實是一種巨大的錯誤。
實際上冷戰時代美蘇軍事理論每隔十年都有一個重大轉變,并相應的發展一代新型武器。美蘇引領潮流,中國隻能跟随。
通過俄烏戰場上的現狀,我們可以看出,當你的軍事理論和實踐處于跟随狀态,那就要付出巨大代價,幾十萬的生命代價。
所以如果我們結合俄烏戰争的戰場現實來看本屆航展,可以關注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本屆航展上可以明顯注意到幾種展品的密集出現,第一是高能微波武器,目前這可能是反無人機領域的最佳答案。因爲現有的反無人機手段當中," 軟殺傷 " 手段,或者說幹擾,是一種相對有限的對抗方式,其作用更多是 " 過濾 " 掉你的幹擾手段能夠對付的目标,使得你隻需用 " 硬殺傷 " 手段來對付那些能夠克服幹擾的無人機。
而 " 硬殺傷 " 手段當中,也有各自的問題,廉價導彈和帶有智能引信的炮彈,确實能夠做到以相對低的成本擊落來襲目标,但不管是導彈還是炮彈,在當今這個電子設備價格非常低,産量非常大的時代,實際上和來襲的無人機之間形成的是一種 " 消耗戰 ",并沒有 " 非對稱 " 的優勢。
這與防空導彈和飛機對抗的概念不同,防空導彈打飛機實際上是用遠比飛機便宜的導彈去擊落價格越來越昂貴的戰機,很多時候即使不能擊落飛機,也能迫使飛機不敢輕易進入防空導彈殺傷區。但小型無人機現在是被當作彈藥來消耗的,所以這個對抗就會像現在的導彈飽和打擊一樣,即使一波攻擊全部被攔截,至少也可以消耗你的防空彈藥,使得後續攻擊可以奏效。
625E 系統高能微波武器,紹伊古駐足詢問了該系統的技術參數
但高能激光、高能微波這些定向能武器可以改變這種狀态。當然,高能激光由于擊落一個目标需要幾秒鍾,再轉去攻擊下一個目标,效果依然有限。但高能微波武器可以直接将來襲無人機的電子芯片燒毀,屬于 " 硬殺傷 " 手段的同時,又是一種 " 面殺傷 " 武器,能夠将波束範圍内的敵方無人機同時擊落,效果就完全不同了。
高能微波武器開發之初的設計用途是用來反導,主要是對抗反艦導彈;出于同樣的邏輯,可以說是克制 " 飽和攻擊 " 的 " 神器 "。
如今,用來對付不可能增加防護手段、遠比反艦導彈慢的小型無人機,高能微波武器可以做得更小、更靈活、耗電更低,這就更進一步增加了它的部署靈活性,射程也可以更遠,威力也完全足夠。
因此,這種武器成爲 " 反無人機神器 " 是完全可以預見的,尤其是我們看到今年有多種型号的高能微波武器都是作爲現役防空系統的組成部分推出,更說明它們的目标不僅僅是外貿,也是面向裝備了同樣武器系統的解放軍的,實際上其中有一些可能已經列裝部隊。紹伊古上将(編者注:原文如此)也專門在 625E 防空系統配套的高能微波武器前駐足詢問其性能特點,顯然他也明白這種武器的重要意義。
高能微波武器不在乎你是拖光纖,還是用衛星控制,反正隻要你的電路沒有足夠的屏蔽,一律燒掉
當然,爲什麽目前隻有中國能夠在國際上第一個開始積極推銷這種武器?背後是我國功率半導體工業體系近年來的跨越式進步,就像目前世界上也隻有我們能夠以很低的價格出售氮化镓有源相控陣雷達道理一樣。并不是因爲我們镓産量大,而是我們能把它變成廉價的功率芯片,這個優勢其他國家一時半會并不容易追上。可以預計,将來一段時間,随着類似武器可能外銷成功,它有望在戰場上創造新的 " 神話 "。
另一樣今年開始在航展上大量出現的東西,是蜂群系統。目前爲止,戰場上出現的無人機還很少具備蜂群組網能力,大部分情況下大家說的 " 蜂群 " 實際上是 " 集群 ",也就是同時由多名飛手控制較多的無人機進行攻擊。但由于控制頻段的限制,組織再多的飛手,一波攻擊的規模也是很有限的。要麽無人機沒有飛手控制,隻依靠自身的慣性導航系統或衛星定位信号攻擊,這在前幾年叙利亞出現較多。這樣的 " 蜂群 " 和真正通過數據鏈信号互相通信,具備分工協作、目标分配、目标識别、自動攻擊能力的蜂群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而在今年航展上,我們看到航天科工集團在室外展區專門擺了一個展示蜂群系統的帳篷展廳,這當然是因爲主要從事無人機控制系統的某院所目前在該行業内處于相當領先地位了。而同時中電集團、兵工集團也展示了自己的蜂群系統,包括蜂群系統的雲後台控制計算機,外形就是一個典型的服務器 " 刀片 "。今年兵工集團展示的 " 機器狼 " 之所以被叫做 " 狼 ",主要也是因爲 " 狼群 " 概念,實際上可以被視爲一種 " 地面蜂群系統 ",分工協作,作爲一個系統發揮作用。
目前已經具備戰場實際運用能力的蜂群系統是在地面上安置服務器,将服務器放在距離目标稍遠的位置,然後通過通信系統來協調控制蜂群,劃定戰場電子圍欄,讓蜂群在特定區域内自動識别目标進行攻擊。
這使得蜂群巡飛彈可以在很多場景下取代傳統炮兵,對一個區域範圍内進行 " 巡飛彈火力準備 ",其壓制效果會強到匪夷所思的程度,甚至可以讓敵人的整個陣地上沒有人敢活動,直到被大量俘虜。而且這已經不是單純的理論設想或隻在演習場上的試驗中得到驗證的程度了。
如果未來技術進一步發展,就可以将雲服務器直接安裝在無人機上,大大擴展蜂群的作戰距離,甚至進一步采用分布式技術,直接讓蜂群中每一架無人機具備服務器的能力。比如,本屆航展上兵工集團給 SR-5 火箭炮配備的蜂群系統就是類似設計,它的巡飛彈尺寸較大,具備足夠的計算能力,完全可以實現動目标識别追蹤和自動攻擊這類的任務。同時它的蜂群是用火箭炮發射,也就是說将以火箭彈方式飛行幾十公裏到目标頭上,再展開部署蜂群,部署速度遠比讓螺旋槳動力的巡飛彈以一百多公裏 / 小時的速度飛過去要快得多。
這種蜂群将是現有的具備 " 打了就跑 " 能力的自行火炮系統的噩夢,因爲一旦開炮被定位,蜂群就會扔到頭上,同時每個巡飛彈都帶有重達幾十公斤的戰鬥部,絕對不是隻考慮防禦大口徑炮彈破片的自行火炮裝甲能夠抵禦的。
充分吸取俄烏戰争經驗,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自行火炮,沒有之一的 SH-16A
這兩種東西如果同時在國際市場推廣,雖然不影響目前主要大國對于巡飛彈的通常印象,但如果你沒有針對性的反無人機防空能力的情況下,巡飛彈 / 無人機的效能非常可怕;而一旦有了針對性的防禦系統,它的效能就會被嚴重削弱。
隻不過目前所謂的 " 針對性防禦 " 在俄烏戰場上主要就是幹擾和針對性的裝甲防護,而其他大國設想中的是帶定時引信的高炮、小型防空導彈、防空巡飛彈等這類新概念武器。但這些東西确實沒有一種能達到高能微波這樣可以在其防禦範圍内基本上 " 絕對防禦 " 的效果。
可以說,蜂群和高能微波武器代表了目前無人機 / 巡飛彈攻防領域的最新進展,一個是 " 隻要擦傷就會死的矛 ",一個是 " 絕對不會被突破的盾 " ——其實這倒沒有自相矛盾的問題了,因爲這個矛是加強攻擊力的技術,而不是加強突防的技術,看起來似乎是盾強于矛了,不過也不絕對。
某種意義上,中國在巡飛彈攻防領域的叠代速度已經遠超世界其他國家,基本上在幾年内将巡飛彈打擊和防禦的科技都點到了某種 " 轉捩點 "。蜂群技術使得巡飛彈的攻擊能力達到了足以執行傳統炮兵大部分任務的程度,而高能微波武器則使防禦能力達到幾乎可以讓沒有針對性防護設計的目标作戰效能 " 歸零 " 的程度。
這就是比當前戰場上的理論 - 實踐循環多走了一輪。
蜂群技術是未來無人機發揮更大作用必須具備的特征
當然一旦這兩種技術真正出現在國外戰場上,自然也會引起新一輪的循環。比如,防高能微波和防電磁脈沖的方法相似,主要靠屏蔽,這會使得現在那些直接拿主闆當機身框架、電路芯片全部外露的小型無人機幾乎失去價值;蜂群技術也會讓對手加快開發其他防禦手段,比如針對蜂群的數據鏈通信進行幹擾等等。
此外,目前反無人機技術的 " 傳統手段 " 也将得到更快發展,比如針對敵方控制信号進行追蹤溯源,然後進行打擊;隻不過現在是針對敵人飛手,未來可能就是針對蜂群的控制站。
對抗一旦開始,就不會停止,隻會一路狂奔,相信我們下屆航展上就會看到相關領域技術的又一次叠代了。
航展上另一樣有意思的事情,是那些吸引媒體注意力最多、但未必真的會在未來戰争中大放異彩的東西。
這幾年,航展上的地面無人車輛、無人機都是以攜帶各種武器,具備攻擊能力爲主要的吸引眼球的要點。但實際上主要國家最重視的無人系統作用,并不是直接攻擊——當然這也分情況,比如攻擊無人機那重點肯定還是攻擊,但這裏主要說的是地面無人系統,比如機器狗。這幾年國内很多企業都做了攜帶各種武器的無人車、機器狗這類東西,設計上通常就是在無人車或機器狗上安裝一個槍架,裝一支步槍。
但這次我們看到重慶建設廠帶來的 " 機器虎 ",直接裝了一挺 7.62 毫米 6 管轉膛機槍,配備了 1000 發的彈箱。機槍被固定在 " 虎 " 身上,沒有轉動能力,完全依靠 " 虎 " 自身運動來瞄準。
重慶建設集團展示的 " 機器虎 ",是目前機槍在四足無人平台上取得較好射擊效果的最優解
據介紹,之所以采用這樣比較極端的設計,就是因爲發現可轉動的槍架實際上很難在戰場環境下達到足以實用的精度,而固定安裝的槍身要想依靠 " 虎 " 轉動身體進行瞄準也很難穩定跟蹤目标,因此就直接采用飛機安裝武器的思路,利用轉膛機槍高射速的特點,在很短的射擊窗口内盡可能投射更多子彈,來取得命中。
當然這隻是一個試驗産品,和他們之前的 " 飛槍 " 概念機類似,都是驗證在無人系統上安裝槍械并獲得可接受的作戰效能的嘗試。
而作爲專業的輕武器廠商,采用這樣的設計,表明那些在小型無人平台上安裝槍械的嘗試,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這樣做的實戰效能很成問題。
而另一方面,我們在現場看到的一件展品很有意思,就是揚州戎克系統公司的 G-1 高速履帶無人車。在和他們的産品代表交流後得知,這件裝備已經得到實際訂單,并按照用戶要求在特定環境下進行了大量試驗,也得到了用戶的認可,将來在行動中可能發揮特殊作用。
G-1 高速履帶無人車能夠攜帶 1 噸的載荷
該車采用全電動力,按照他們現場發放的手冊,最大速度 68 公裏 / 小時,但據介紹實際測試下來速度更快一些,而且是在極度泥濘環境下的速度,所以實際速度是很驚人的。全重 2 噸,這是因爲它有足以抵擋部分輕武器射擊的裝甲。展品和宣傳手冊上都安裝了一挺機槍,不過其真正用于作戰的并不是機槍,而是車内重達 1 噸的 " 有效載荷 "。該車遙控距離 5 公裏,作戰時長 4 小時。據介紹,采購方的額外要求就是成本要縮減到最低限度,沖刺速度還要更高一些。
該公司還有采用與之類似的行動系統,速度也相似的小型産品 W-1,可以乘坐 2-3 人,同樣可以在沙灘、濕地環境下達到 70 公裏 / 小時以上的速度,用汽油機驅動。但如果有需要,也可以換成電池,遙控操縱,攜帶 300 公斤 " 有效載荷 "。可能是因爲某用戶考慮的作戰環境下,幾百公斤有效載荷不夠用,所以才選擇了大号的 G-1。
從這一點來看,正如現在俄烏戰場上把 " 飛行照相機 " 變成 " 飛行小炸彈 " 一樣,最初設計時用來伴随步兵、攜帶額外裝備物資的 " 機器狗 " 要直接進行攻擊的話,或許是最簡單的、也是馬上就能實用的途徑。
至于無人機,有意思的是這屆航展上的 " 彩虹 -7" 無人機取消了彈艙,轉而攜帶一個大型光電傳感器。由于這次展示的是原型機而不是模型,該機的性能和用途特點已經比較明确,就是以偵察爲主。
在展示時播放的視頻中,可以看到該機的主要任務設計是擔任 " 光電對空偵察平台 ",憑借自身不亞于 RQ-180(目前美軍現役隐身性能最高的飛行器)的隐身特性,前出搜索跟蹤敵方隐身飛機,爲我方的殲擊機和遠程空空導彈提供目标指示。但據現場朋友介紹,解放軍對該機最大的興趣還不是視頻裏展示的功能,而是利用其 " 隐身開眼 " 功能,實現長時間追蹤地面和海上的時間敏感目标。
" 彩虹 7" 的高隐身特性和大型光電載荷結合,具備了很多新的可能性
所以以前大家想象中,是用 RQ-9、" 全球鷹 " 這類不具備隐身功能的無人機,在敵方防區外進行遠距離電子偵察或光電偵察,然後用 X-47 這樣的隐身無人機進行攻擊。但現在來看,當我們真正有了 " 攻擊 -11" 這樣的隐身無人機,解決了攻擊問題,立刻覺得不如近距離 " 偷看 "。
如果這兩種任務暫時沒辦法在同一種型号上兼顧,那麽就再發展一種型号。在今天擁抱信火一體的時代,信息平台的價值和火力平台的價值同樣重要,一種非常昂貴先進的無人偵察平台是完全值那個價的——更何況對于我們來說感覺 " 昂貴 " 的平台,可能在美國人看來還覺得 " 你這也太便宜了吧?能不能給我先來一萬個 " 呢。
反而,火力打擊平台可以更廉價一些。比如這次大家看到的 " 九天 " 無人機,這架一飛院研制的無人機在展示中是以在機翼下安裝我軍現役武器挂架、挂載多型空空空地彈藥的形象展示,并且其腹部的 " 異構蜂巢吊艙 " 也讓很多人開始 " 意淫 " 它是 " 空中無人機母艦 "。
使用一台 " 秦嶺 " 發動機的 " 九天 " 放棄隐身,大幅度加強載彈量,具備更強的支援地面作戰的能力
但從該機目前狀态來看,也不是一種任務很明确的研制項目,而是一種重型通用無人平台。它來航展也和 " 彩虹 -7" 一樣,是來尋找買家的。當然這個買家可能還是解放軍,至于是哪個軍兵種哪個部隊,具體執行什麽任務,就要看買主提出的要求了。這和前幾年 " 雙尾蠍 " 無人機 " 參軍 " 前的狀态類似。
不過,或許正是因爲 " 九天 " 的研制單位本身有豐富的轟炸機研制經驗,所以該機的很多特征還是很 " 轟炸機 " 的,其外形也和美國 A-10 攻擊機有類似之處。我們之前說過,在現代條件下,美軍也正在轉變 A-10 的用途,正将其逐步從一種用機關炮 BRRRT 的攻擊機,變成攜帶大量小型彈藥的 " 有人的無人機 "。
如果這樣理解的話," 九天 " 就是 " 美軍理想中的 A-10 改無人機 " 了,其腹部如果改成一個固定式彈艙,裏面能帶好幾噸彈藥,機翼下還有 8 個挂點,完全可以實現長時間待命爲地面部隊提供多次火力支援的任務。
我們開玩笑說,紹伊古如果能直接買東西,搞不好最後就買 1000 架 " 九天 " 回去把 SU-25、甚至部分蘇 -34 全換掉,然後就可以恢複俄軍飛機在烏軍陣地上空轟炸的能力了;大不了再簽個合約,每年有 200 架的額度可以五折購買,彌補戰損嘛;反正從産能角度來說我們肯定沒問題,而對于俄羅斯,從資金角度來說這肯定比用有人機更便宜。
換言之,火力平台是不是需要那麽隐身?如果你能掌握制空權,能保證 MQ-9 這類無人機的活動安全,那不如幹脆上個更大、更強、載彈更多的無人攻擊平台去炸算了。
從這一點來說," 九天 " 比目前美軍的 " 莫哈維 " 這類無人機更劃算,因爲它的攻擊力要強得多;而滞空能力,偵察監視能力也差不多,能野戰機場起降,完全可以 " 平替 " 目前的幾種察打一體無人機。畢竟現役察打一體無人機還是以 " 反遊擊 "、" 斬首作戰 " 爲主,頂多帶上十幾枚反坦克導彈,或者一兩枚 250、500 公斤炸彈,火力确實差點意思,無法多次爲地面部隊提供火力支援,幹不了強擊機的活。
當年沙特向成飛和彩虹詢問能否開發 " 無人轟炸機 " 其實也是同樣的需求,就是在已經基本掌握制空權和壓制住敵方防空火力的情況下,需要一種打擊能力更強的無人機來充分行使己方制空權。
當年強擊機就被設計爲一種經得起損失的飛機,而在現代條件下,A-10、蘇 -25 這種飛機如果算上飛行員,那已經是 " 損失不起 " 的了。俄軍在損失幾十架以後也非常心痛,以至于很少讓這些飛機冒險執行貼近敵人轟炸的任務了,而是用仰射火箭彈這類辦法來減少蘇 -25 的損失,而這顯然會降低強擊機的打擊效率。但如果是無人機,完全可以冒着損失的風險去進行通常的轟炸掃射任務,又讓它 " 損失的起 " 了。
同樣,我們看成飛的 " 翼龍 X" 無人機,它是執行海上巡邏和對海攻擊任務的無人機。有意思的是,它這次展示了攜帶 " 鷹擊 21" 空射反艦彈道導彈的能力(編者注:原文如此),就和美國人讓 B-52 挂 LRASM 導彈反艦一樣,反正我射程都已經上千公裏了,就沒必要那麽隐身了。
所以現在經過實戰檢驗,最後大家發現,還是更需要不隐身的無人攻擊機和隐身的無人偵察機,這就是一個有趣的倒錯了。
今年 " 聯合飛機公司 " 推出的傾轉旋翼無人機 " 镧影 -600" 則從另一個角度诠釋了我們的 " 自由王國中的舞步 "。
經過和該機設計師的談話,該機設計上最大的特點可能就是沒有采用電驅,而是用機械傳動來實現旋翼的傾轉,可以說除了起飛重量還沒辦法和 V-280 相比,其他方面都能夠做到與之相當,包括飛行速度、航程指标都很理想。
而起飛重量的問題也不是因爲傳動系統或者控制方面的問題,而是沒有用到它那麽大功率的發動機,不過類似的大功率發動機國内也已在研制之中。這表明我國直升機領域,大家經常說的主減速器、旋翼等方面的技術難題,也有了新進展。據悉,目前 " 國家隊 " 也已經有新的高速直升機項目,且進展非常喜人。
" 镧影 R6000" 無人機使用傳統的機械傳動而不是流行的混合電驅,未來或許能 " 正面硬剛 "V-280,這是很值得欣喜的
這幾年國内媒體經常講一些 " 中國人聰明才智,彎道超車 " 的故事,不管是芯片領域還是其他領域,大概意思就是美國人花了那麽大功夫、發展那麽多年弄出來的高科技,我們現在用一個簡單辦法就繞過了,比他們厲害。
但這種故事其實也就是鼓舞一下非專業領域受衆,在專業領域内,差距就是差距。" 彎道超車 " 的故事裏面往往都是有 " 實話不全說 " 的部分,因爲通常這類 " 彎道超車 " 都有其他方面的代價,就像 " 美國人發明了零重力圓珠筆,而蘇聯人隻用鉛筆就解決了問題 " 的故事一樣,實際上在航天器裏用鉛筆存在石墨粉塵導緻短路的風險,所以後來蘇聯也開發了自己的零重力圓珠筆。
所以,這些在我國 " 傳統弱項 " 領域的 " 直線追趕 "、乃至有些領域實現了 " 直線超車 ",才是大家最應該欣喜的進步。
而 " 镧影 6000" 也确實有能夠超越 V-280 的方面,就是它可以在主翼折疊的情況下完成起飛。這主要是依靠在電傳飛控領域的進步實現的,但确實是 V-280 沒有的功能,其中涉及大量機械傳動方面的技術難題。美國人能做到的,沒有理由我們做不到,美國人做不到的,我們也能做到。
當然,镧影無人機目前尚未首飛,我們還不能過早下判斷,總之非常期待聽到試飛成功的好消息。
最後就是這屆航展上我們看到了無數目前在戰場上最常見類型的 " 新式武器 ",以及與之相關的零配件、元器件廠家。所謂的 " 電子産品空前廉價 " 能夠支持 " 廉價高科技戰争 ",這件事情不是全球同步的,至少美國和歐美國家沒有能力在不對他們整個産業界進行大刀闊斧變革的情況下支撐得起這樣的描述。
這就是今天中國最大的底氣,我們的實力來源于無數産業工人、工程師、科學家、企業家們日複一日的工作,來自于我國決策者的高瞻遠矚,來自于我們的社會制度,來自于當代中國特有的 " 精氣神 "。
所以不管是 " 競争 ",還是武力威懾,我們都不怕,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