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編 | 若風 排版 | 五月
第 7782 篇深度好文:2724字 | 7 分鍾閱讀
思維方式
筆記君說:
對于管理者而言,面對複雜的事務,時刻保持沉靜思考的能力尤其重要。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我們常常面臨複雜的選擇。如何在對與對的較量中找到最合适的解決方案?
當管理者面臨與其個人價值觀沖突的商業決策時,如何做出 " 關鍵抉擇 "?當複雜性無處不在時,我們如何才能追求 " 超越複雜深層的簡單 "?
哈佛商學院約翰 · 沙德商業倫理講席教授小約瑟夫 · 巴達拉克在新書《關鍵抉擇:對與對的較量》中通過具體案例和哲學家的智慧,引導領導者在價值觀和職業道路上做出正确的決定。今天,常識君的文章來自書中他對于馬可 · 奧勒《沉思錄》的解讀,以下,Enjoy:
一、努力創造甯靜時刻
馬可 · 奧勒留給管理者的第一個啓示——努力創造甯靜時刻。
在《沉思錄》一書中,馬可 · 奧勒留再三提醒自己放慢腳步,後退一步,停下來思考一下。他寫道:" 你是否因外在憂慮而分心?請給自己一個安靜的空間,讓自己能對善有更多的認識,能學會抑制自己的不安。"
他告訴自己:" 任何地方都比不上自己的靈魂,它能讓一個人心神甯靜,自在無憂。" 他還寫道:" 那麽,請時常停下腳步,在甯靜的時刻不斷讓自己重獲力量。"
這種關于停下腳步的說法聽起來可能讓人覺得過于超凡脫俗,也似乎意指有些人沒有勇氣去努力改變世界。但事實上,馬可 · 奧勒留從未逃避職責。他直到去世都勤勉于政務,從未卸下肩上的重擔,而這也可能是導緻他過早離世的原因。
馬可 · 奧勒留相信,甯靜時刻可以讓他不至于過度沉迷,不會在生活無窮無盡的挑戰中迷失自我和方向。甯靜的時刻仿若一劑良藥,讓他在面對不斷吵鬧、沒完沒了的請願和精心策劃的陰謀時能喘一口氣。
如果馬可 · 奧勒留如今還在世,他很可能會問管理者們,他們的生活中是否有一個與他的大帳篷類似的地方,裏面擺着桌子,燃着燭火。他不是指現實世界中的某個地方,而是與他們探讨那個讓精神沉思和重獲力量之地。
馬可 · 奧勒留很可能會感到驚訝和擔憂,那些肩負着世界上衆多職責的人,居然很少會将注意力從其他人、議程、截止日期、電話和電腦上移開,隻是靜靜坐着,審視内心,反觀自己的生活、想法和感受。
十一位備受尊敬的高管在擔任一家非常成功的《财富》500 強公司董事長不久後,這樣回憶道:
去年我休息了兩個月。我去了科羅拉多,摘下了手表,然後打了個盹兒。我十分詫異于自己過去 35 年來生活中的巨大壓力。壓力逐漸累積,越來越大,腎上腺素也越來越少……
我必須學會在低腎上腺素水平下生活,還要對自己感到滿意。我必須學會不要完全沉迷于根據日程安排與他人快速交往,不要沉迷于别人對我的看法。但不幸的是,這些對經營企業而言都至關重要。
馬可 · 奧勒留會敦促在這個過程中認識自己的人,去尋找或騰出一些真正屬于自己的時間,讓自己不再隻是作爲任務和關系網絡中的一個節點。他很關心忙碌的管理者能否找到辦法在生活中創造一個 " 安靜的空間 "。
二、尋求生活的真理
馬可 · 奧勒留的第二個啓示隐含在《沉思錄》的字裏行間。他認爲,甯靜的時刻和思考可以用來應對日常生活和工作任務,也可以用來度過偶然卻關鍵的時期,也就是我們所說的 " 決定性時刻 "。
馬可 · 奧勒留在日記中寫滿了提醒、警告、勸誡和建議,揭示自己對如何生活、思考、工作、領導和行動進行的沉思。哪怕經常思考宇宙的本質、人類的命運或自己的死亡,他也不會忘記從當下的生活中吸取經驗教訓。
馬可 · 奧勒留如何在沉思期間做好準備履行職責呢,也許我們可以從《沉思錄》的第一章找到部分頗有價值的答案。在第一章中,馬可 · 奧勒留對十幾個人逐一表示感謝,因爲他們每個人都對他産生過影響。
這一章很容易被人忽視。初看起來,它似乎隻是一份盡職盡責的緻謝列表,但其中大有深意。這一章是一個有力而實用的例子,讓人學會如何借鑒本書提供的指導,或者是如何借鑒任何關于生活的指導,并使之成爲自己的行事指南。爲了迎接每天大大小小的挑戰,馬可 · 奧勒留勤勤懇懇,從他周圍之人的生活和經曆中學習經驗。
馬可 · 奧勒留所追求的是生活的真理、歲月檢驗過的倫理标準,以及曆經生活磨難鑄就的美德。在描述自己如何從他人那裏學習時,馬可 · 奧勒留常常使用 " 他向我展示了 "" 他是活生生的證明 " 和 " 通過他我學到了 " 等短句。
他仔細研究了人們的實際生活和行爲,而不是他們在演講、信條或道德原則聲明中說的話。這種對生活真理的探索是馬可 · 奧勒留第二個啓示的基礎。
他會建議管理者努力成爲精明、善于探尋、有洞察力的觀察者,去觀察周圍人的生活、付出和各種經曆。特别是要留意那些面對決定性時刻并妥善解決問題的管理者們。
人生經曆會将各種活生生的案例擺在每一位管理者的面前。這些都是寶貴的機會,可以學習其他管理者如何解決管理上的道德困境,因爲自己某天可能也會在自己的行業中成爲管理者。
因此,馬可 · 奧勒留的第二個啓示鼓勵管理者超越問題,無論是亞裏士多德的、馬基雅維利的、尼采的、詹姆斯的,還是其他任何人的問題,然後聽聽其他管理者自身的豐富詳細的經曆,看看他們面臨的困境和做出的選擇,以及他們的各種行爲的後果,以這種切實的方式去追尋自己問題的答案。這樣,在對與對的沖突出現時,管理者才能理解這些問題的重要性,并做好應對的準備。
三、想象中的完美生活
盡管馬可 · 奧勒留十分注重如何在接下來的一天甚至一小時内做好舒适生活的準備,但他也設法将日常生活中的思考置于他的整個人生的背景中,将他的整個人生又置于永恒的背景中。
他告訴自己:聲譽的泡沫會是一種折磨嗎?請看一看那快速的遺忘,看一看過去和未來的無限混沌,看一看贊美的空洞,看一看裝作贊美之人的多變和浮躁,看一看你因贊揚而被束縛的範圍的狹隘。整個地球隻是一個點,而你居住之地隻是它上面的一個小小角落。
馬可 · 奧勒留深知這一點。他寫道:" 即便你能活三千年甚至三萬年,請記住,一個人唯一能失去的生命就是他此刻所活的生命。" 後來,他又告誡自己:" 人隻活在當下,在這轉瞬即逝的須臾裏,他的其他所有生命要麽已經過去,要麽還未到來。"
但和亞裏士多德一樣,馬可 · 奧勒留也知道要從當下的緊迫事務中擡起頭來,并置身于自己渴望的生活的大背景中。
馬可 · 奧勒留并非簡單描述他所崇拜的人,然後發誓要像他們那樣生活。相反,他贊揚他們每個人的生活和性格的某個方面。他篩選、取舍,贊美特定的人的特定美德、技能和特質。
馬可 · 奧勒留這樣做的一個原因可能是他在爲自己熟悉之人着想。因爲作爲他們的學生、兒子、兄弟或朋友他深知他們的短處、缺憾甚至惡習。這也可能是他隻想受習其生活中某些方面的原因之一。
另一個原因是馬可 · 奧勒留明白生活的不可預測性,知道他很可能會面臨父母祖父母或老師未曾遇到的抉擇和情況。他的生活與衆不同,他在一個動蕩的新時代執政,踏上的是一段不一樣的旅程。因此,他不大看重他所敬仰之人的人生地圖,而是更看重那些能給他帶來指導的特質,它們可以幫助他和像他一樣的人面對生活與工作的挑戰。
爲什麽馬可 · 奧勒留沒有選擇一個英雄或榜樣,然後發誓要像他一樣生活?第三個原因是馬可 · 奧勒留想要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複制别人的生活。通過挑選他人品格的某些方面,他積極主動、細緻具體地塑造了自己的好人形象和美好生活。
根據馬可 · 奧勒留的說法,每個人都是神性的噴發,是 " 永恒光輝的一束微光 ",所以從深層意義上說,人的職責就是成爲自己。
他從别人的示例中學習道理,然後按照自己的方式組合起來。因此,《沉思錄》開篇就是 " 想象中的完美生活 ",也是他渴望的生活的圖景。然後,在日記的其餘部分,馬可 · 奧勒留考量了自己如何向理想生活邁進。
馬可 · 奧勒留很可能會問如今的管理者,他們是否認真地、創造性地思索了自己想象中的完美生活。
他會建議他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選擇某些品格特質,去打造無論作爲一個人還是一名管理者都滿意的可靠生活。他會告訴他們,這種生活理想可以幫助他們找到方向,堅持自己的路線,将瑣碎的日常工作與更大的方向和目标結合在一起。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