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鲸财經記者 王曉楠
機場與免稅店之間的 " 博弈 " 又迎來了新進展。12 月 26 日,中國中免(601888.SH)披露了其與上海機場、首都機場分别簽訂的最新機場免稅店租金計算方式,也算是重回疫情前的 " 下有保底、上不封頂 " 的模式,保留了 " 客流量 " 爲王,但保底租金和扣點率雙降。
免稅合作模式迎來 " 新天地 "
12 月 26 日晚,中國中免公告稱,公司控股子公司分别與上海機場(包括上海浦東和上海虹橋國際機場)、首都機場相關方對原合同及原補充協議進行修訂,并簽署相關補充協議。前述補充協議主要約定了最新的機場免稅店租金計算方式。
根據中國中免與上海機場的約定,自 2023 年 12 月 1 日起,月實收費用采取月保底銷售提成和月實際銷售提成兩者取高的模式計算。如果當月實際客流量>2023 年 Q3 月均客流的 80%,則浦東機場月保底提成爲 5245.45 萬元,虹橋機場爲 647.34 萬元;如果月實際客流量≤ 2023 年 Q3 月均客流的 80%,則前述兩機場的月保底提成 =5245.45 萬元(647.34 萬元)×(月實際客流量 ÷ 2023 年 Q3 月均客流量的 80%)× 調節系數。
其中,月品類銷售提成 = 月品類淨銷售額 × 品類提成比例,香化、煙、酒、百貨、食品品類的提成比例在 18%-36% 之間進行取值。
與首都機場的約定則是自 2024 年 1 月 1 日起實施,年度經營費采取年保底經營費和年實際銷售額提成兩者取高的模式計算。年保底經營費爲 5.58 億元,如年實際客流量≤ 960 萬人次,則年保底經營費 =5.58 億元 ×(年實際客流量 ÷ 960 萬人次)× 調節系數。其中,銷售額提成與上海機場一樣,也是在 18%-36% 之間取值。
此次,中國中免與兩家機場簽署的補充協議,與 2017 年、2018 年所簽訂的協議相比,算是重回 " 下有保底、上不封頂 " 的模式,不過保底租金和扣點率都大幅下降。
彼時,首都機場給出的 T2、T3 航站樓免稅店的保底經營費總計 30.3 億元,銷售額提取比例分别爲 47.5%、43.5%。而上海機場則給出 42.5% 的綜合銷售提成比例,或在約定的 2019-2025 年期間,中國中免向機場支付保底銷售提成總額 430.71 億元,兩者取其高。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協議在扣點率明顯低于疫情前,且保底租金大幅下降的同時,繼續保留了 " 客流量 " 爲王的硬道理。相比 2021 年中國中免與上海機場簽訂的 " 下無保底,上有封頂 " 的補充協議,對标國際客流情況由 2019 年月均實際國際客流變更爲 2023 年 Q3 月均客流量。
根據國海證券,前三季度浦東機場、虹橋機場分别實現旅客吞吐量 3873.25 萬人次 /yoy+287.72%,3125.18 萬人次 /yoy+210.38%,分别恢複到 2019 年同期的 66.89%、92.27%。其中浦東機場國際旅客吞吐量爲 1006.13 萬人次,恢複到 2019 年同期的 34.25%。
值得一提的是,往年高昂的租賃費用對中國中免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2017-2019 年期間,子公司日上上海向上海機場支付的免稅店租金分别爲 25.55 億元、36.81 億元和 52.1 億元,占當年營業收入比重分别爲 31.69%、39.53% 和 47.6%,免稅店租金逐年增長。
除了受客流量尚未恢複影響,這份補充協議也與越來越多競争者争相分取 " 免稅 " 大蛋糕有關,例如薄利多銷的跨境電商也讓中國中免和機場迫不得已降價讓步,報團取暖。
" 免稅茅 " 何時回暖?
中國中免早期名爲 " 中國國旅 ",2008 年由中國國旅集團有限公司和華僑城集團公司聯合發起設立,2009 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22 年登陸港交所。2011 年開始涉足免稅業務。2017 年起,通過陸續收購日上免稅行(中國)和日上免稅行(上海)51% 的股權以及海南省免稅品有限公司 51% 的股權等,公司逐漸聚焦免稅業務。到了 2020 年的時候,中國中免主要從事業務就隻有商品銷售業了。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國中免在全國 30 多個省、市、自治區、特别行政區和柬埔寨等地設立了涵蓋機場、機上、邊境、外輪供應、客運站、火車站、外交人員、郵輪和市内九大類型的約 200 家免稅店,覆蓋超過 100 個城市,已發展成爲世界上免稅店類型最全、單一國家零售網點最多的免稅運營商。2023 年上半年,中國中免在海南省擁有 6 家離島免稅店,包括目前全球第一大和第二大的免稅商業綜合體—海口國際免稅城和三亞國際免稅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3 月份,中國中免出資 12.28 億元以獲得中出服 49% 的股權,成爲其第二大股東。通過此舉,中國中免将通過中出服獲得 " 國人入境市内免稅 " 牌照,徹底完成 " 口岸 + 離島 + 市内 " 版圖布局,同時攬獲中出服在上海、北京等共計 12 家市内免稅店。
作爲國内唯一擁有免稅全牌照的免稅巨頭,中國中免的門店數量遠超其他免稅企業。在其披露的招股書中,2021 年中國中免的國内免稅市場份額高達 86%,遠高于海發控、海旅投和珠免的 4.1%、3.6% 和 2.7%。
甚至在 2019-2021 年期間,在政策對免稅行業的扶持下,中國中免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将一家獨大的局勢坐穩。在此期間,中國中免的營業收入分别爲 486.15 億元、525.98 億元、676.76 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别爲 46.32 億元、61.4 億元、96.54 億元,業績連年創新高。
但到了 2022 年,一路狂奔的中國中免按下了 " 暫停鍵 ",公司營收與利潤增速雙雙首次出現下滑。2022 年,中國中免營收爲 544.33 億元,同比下滑 19.57%;歸母淨利潤爲 50.3 億元,同比下降 47.87%,接近 " 腰斬 "。對此,中國中免解釋稱,是由于 2022 年疫情的持續反複和多點爆發導緻公司重點渠道客源銳減,主力門店幾度閉店,物流運營出現中斷,公司業務尤其是線下業務遭受嚴重沖擊。
2023 年旅遊出行迎來了複蘇,但是中國中免的業績卻再度下探。2023 年前三季度,中國中免實現營收 508.37 億元,同比增長 29.14%;然而其淨利潤卻下滑 1.78%,爲 54.23 億元。就在中國中免披露三季報的前夕,公司當時的掌舵人董事長李剛因病逝世,四天後公司選舉王軒爲公司第五屆董事會董事長。随着境外遊客數量尚未恢複,持續押注海南離島免稅的中國中免,其新上任的掌門也将面臨多重挑戰。
即便中國中免有着 " 免稅一哥 " 的稱号,但其他競争對手的實力似乎也不能小觑。免稅牌照的總數曾多年保持在 7 張,近年來随着政策放寬,該領域的牌照陸續擴大到了 10 家企業具備免稅品經營資質。這其中包括中國中免、日上免稅行(中免控股 51%)、深免集團、珠免集團、海免集團(中免控股 51%)、中服免稅(中免持股 49%)、中僑(中國港中旅控股 70%)、王府井、海發控和海旅投。
随着行業持續回暖,曾經有着 " 免稅茅 " 之稱的中國中免,2020 年 2 月,公司股價不到 80 元 / 股左右,但到了 2021 年 2 月,其股價就飙漲至上市以來的最高值 396.64 元 / 股,總市值一度達到 7000 億元。今年,中國中免的股價跌破百元,截至 12 月 28 日,其股價爲 85.02 元 / 股,年内跌幅超 60%,而公司市值也較巅峰時刻蒸發了超 5000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