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 AI 造富潮。
日前,成立剛滿兩年的 AI 招聘網站 Mercor 宣布,完成 1 億美元 B 輪融資,估值達到 20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145 億元),是五個月前估值的 8 倍,成長速度令人咋舌。
公司創始人卻是三個退學的 00 後,用了 24 個月,一躍成爲百億級别獨角獸—— AI 造富的瘋狂,躍然紙上。
你方唱罷我登場。融資競賽還在 AI 江湖裏不停上演。但争議随之而來:這會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估值泡沫嗎?
三個 00 後,退學創業
故事要從三位 00 後說起。
出生于 2004 年的 Brendan Foody,年紀雖小卻是一位連續創業者,早在高中時期就創立一家數字咨詢公司。期間,他在學校辯論隊結識了 Adarsh Hiremath 和 Surya Midha,三人曾組隊赢得一場美國政策辯論賽冠軍。
2021 年,Foody 和 Midha 順利考入美國喬治敦大學,分别就讀經濟學和外交專業。Hiremath 則進入哈佛大學攻讀計算機專業。大二那年,三位大學生一拍即合,在宿舍裏創立 Mercor。

最初,Mercor 隻是簡單地爲印度工程師和需要編程的初創公司牽線搭橋。僅僅幾個月,在沒有任何外部資金支持的情況下,營收達到了 100 萬美元,淨賺 8 萬美元。
19 歲的他們雄心勃勃,決定退學全職創業。彼時 ChatGPT 已橫空出世,Mercor 順勢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收集數據并簡化招聘流程。在 Foody 看來,招聘是最被低估的職能——不同人才的流入流出等同于每家公司的資金去向,可以從中收集到行業所需的一切。
Mercor 上的求職過程與傳統招聘網站不同之處在于,應聘者上傳簡曆後,需與 AI 進行 20 分鍾的視頻面試,才能進行職位匹配。招聘方上傳職位描述後,系統自動推薦最佳候選人。
公司官網顯示,Mercor 人才庫裏有超過 46 萬求職者,職位多是遠程短期類工作,包括研發、設計、運營和分析師等。
商業模式很簡單,向企業方收取招聘費用以及薪資管理等,其中招聘費用約爲員工年薪的 30%,OpenAI 等大型科技公司是其主要客戶。兩年内,公司 ARR 達到 7000 萬美元,預計本月将實現 100 萬美元利潤和 700 萬美元收入。
不過争議也随之而來。矽谷資深獵頭公開評論稱,兩年内實現 7000 萬美元的純人才招聘的年平均收入是不現實的——無論是在人才短缺的高峰期,還是在矽谷裁員潮嚴重的當下。以此推斷,大部分收入或來自薪酬管理部分。" 招聘業務更像是品牌宣傳,讓公司聽起來更有吸引力。"
當中還有另一段插曲,Mercor 是少數踐行 "996 工作制 " 的矽谷公司,一度引起争議。員工每天早上 9 點到崗,一直工作到晚上 9 點,每周工作 6 天。盡管矽谷不缺有加班文化的公司,但全員 996 的公司,甚爲少見。
" 這不是一種強迫員工努力工作的制度。" 創始人 Hiremath 稱,選擇 996,是爲了防止團隊在周日加班。他們更願意吸收那批最有野心的年輕人,目前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爲 22 歲。
更大的争議在于用 AI 取代一部分 HR 工作,可能會加速失業發生。" 如果人工智能讓 90% 的工作實現自動化,那麽人是解決剩餘 10% 瓶頸的關鍵。這使得人們的貢獻更有價值。" 創始人解釋,Mercor 要做的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潛力,而 AI 消除了招聘過程中的偏見,預測應聘者能力在測試中已經超過了人類。Mercor 希望最終能做到預測長期績效評估,幫助雇主跟蹤并培養人才。
剛剛融資 7 個億,估值 145 億
至今 Mercor 身後已集結了一支豪華的投資人隊伍。
2024 年 1 月,Mercor 獲得了 360 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由 General Catalyst 領投,參與方包括 NEA 董事長 Scott Sandell、Soma Capital、Link Ventures 等。
回憶起這筆投資,General Catalyst 合夥人稱:" 第一次見面時,就覺察三位創始人與衆不同。他們擁有罕見智力、對彼此的深厚信任以及打造 AI 人才應用的堅定願景。" 此後,General Catalyst 出現在每一輪融資名單裏。
這年 3 月,三位創始人共同獲得蒂爾獎學金(Thiel fellowship)——由矽谷創投教父、科技領袖彼得 · 蒂爾 Peter Thiel 支持的項目,爲辍學的年輕企業家提供資助,每位獲獎者可獲得 10 萬美元獎金。經此,Mercor 在創投圈開始聲名鵲起。
2024 年 9 月,Mercor 宣布 A 輪融資爲 3000 萬美元,估值達到 2.5 億美元。本輪融資由 Benchmark 領投,General Catalyst、Peter Thiel、Twitter 聯合創始人 Jack Dorsey、問答網站 Quora 首席執行官 Adam D ’ angelo、前美國财政部部長 Larry Summers、Chris Re 等機構和個人參與。
Benchmark 搶到領投實屬不易,談判階段曾特意搭乘直升機來回接送創始人開會。在此之前,Mercor 的創始人們因對其他機構提出的估值不滿,談崩過不止一次。
直到今年 2 月,Mercor 宣布完成 1 億美元 B 輪融資,估值攀升至 20 億美元。該輪融資由 Felicis Ventures 領投,現有投資者 Benchmark、General Catalyst 和 DST Global 也參與其中。
迅速取得成功是大多數初創公司的夢想,但很少有公司能像 Mercor 一樣在短時間内實現。從 0 到 20 億美元估值,Mercor 隻用了兩年時間。三位 21 歲的少年,成功跻身史上最年輕的獨角獸創始人之列。
創始人 Foody 透露,這輪融資是投資人主動找上門來,僅用了兩周時間便順利完成。下一輪融資,将在半年後開始啓動。B 輪融資将用于進一步提升 Mercor 的 AI 技術,優化篩選與預測候選人能力,以更好地匹配求職者與企業需求,最大限度發揮人類的才能。
" 當我們 19 歲創辦公司時,我們雄心勃勃,但從未想過會在 21 歲時成爲一家價值 20 億美元的公司。"
2025,AI 造富潮的超級泡沫會被戳破嗎?
幾乎沒什麽意外,2025 年 AI 造富神話繼續瘋狂上演。
就在本月,OpenAI 稱軟銀集團即将敲定 400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2900 億元)融資。交易完成後,軟銀将超越微軟成爲 OpenAI 的最大投資方。
這是全球風投史上最大一筆融資。而這項紀錄的保持者,此前同樣是 OpenAI。這一次,這次孫正義不想再錯過了。
不久前,OpenAI 聯合創始人、前首席科學家 Ilya Sutskever 正在爲他的 AI 初創公司 Safe Superintelligence 籌集超過 10 億美元(折合約 73 億元人民币)的融資,估值或超過 300 億美元(折合約 2179 億元人民币)。
實際上,去年 SSI 剛成立僅 11 周,估值已經達到 50 億美元。如今公司尚未産生任何收入也沒有發布産品,這隻最神秘獨角獸曾明确告知投資人,不要指望短期的意外之财。盡管有 AI 大牛坐鎮,仍令人不免咋舌。
瘋狂仍在繼續。AI 初創公司 Anthropic 也傳出最新消息,正緊鑼密鼓籌備一輪高達 35 億美元的融資。若此輪融資順利達成,這家成立僅四年的初創公司估值将飙升至 615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4366 億元)。
Anthropic 的創始人是從 OpenAI 出走的達裏奧 · 阿莫迪和丹妮拉 · 阿莫迪兩兄妹,融資曆程一路順風順水,獲得了亞馬遜、谷歌等科技巨頭以及知名風險投資的資金支持。
這邊上演着數百億美元的造富神話,明星公司烈火油烹、鮮花着錦。那邊則有人不斷敲響 AI 泡沫的警鍾。
" 新的重大技術無疑會改變世界并取得成功。但有些人将這一點與投資的成功混淆了。" 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最新警告稱,投資者對 AI 的狂熱助長了泡沫,類似 25 年前的互聯網泡沫破滅的情形。
他表示," 定價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同時還存在利率風險,這種組合可能會刺破泡沫。"
微軟 CEO 也對 AI 産生懷疑,表示 " 人們自稱取得了一些 AI 裏程碑,在我看來,這隻是無意義的基準測試。"
實際上,今年已經倒下了一批 AI 明星公司。就在上周,惠普以 1.16 億美元收購了前蘋果高管創辦的 Humane,硬件産品 Ai Pin 服務宣布終止,明星 AI 硬件将變成電子垃圾。
彼時 Ai Pin 一出世,火遍全網。甚至有人表示,AI 硬件的 iPhone 時刻,已經到來。一年多前,Humane 估值高達 8.5 億美元,融資名單上站滿了奧特曼、微軟、Salesforce 等重量級投資方,如今不到二折出售。
" 整個 AI 行業的估值都被誇大了。幾個什麽都不懂的人,帶着四頁 PPT,拿到估值數十萬美元。這太瘋狂了。" 前甲骨文高管 Tom Siebel 對 AI 獨角獸的普遍高估值提出質疑,表示 " 他們即便消失了,世界也不會有任何變化,随時會有新公司替代。"
潮水終将褪去,僞創新的淘汰賽已經打響,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