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擁有最多龍的國家——這裏說的不是神話傳說的龍,而是恐龍。
" 龍 " 文化深植在整個亞洲文化圈,因此西方科學傳入時,許多遠古爬行動物都以 " 龍 " 作爲譯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将 "Dinosaur"(原意爲 " 恐怖而巨大的蜥蜴 ")譯成 " 恐龍 "。
我國是發現及命名最多恐龍的國家,但受西方影視文化的影響,我國的恐龍卻遠不如霸王龍、三角龍、劍龍、腕龍那樣出名。借着龍年,我們從上百件中國發現的遠古龍族标本中精心挑選出五件,幫大家進行(完全不靠譜的)運勢占蔔,祝大家新的一年都龍騰四海,龍華富貴 !
⚠️以下占蔔結果僅供參考、娛樂,切勿過度迷信
請仔細觀看下面 5 張圖,并輕閉雙眼,從腦中浮現的畫面中挑選出最有感覺的一張:
這些都是什麽龍,往下看就知道啦|Wikimedia Commons
選項 A:猛龍過江
董氏中華猛龍(Sinoraptor dongi)|Nobu Tamura / Wikimedia Commons
選到董氏中華猛龍的朋友,新的一年将有如猛龍過江,一些過去解決不了的難題,在經過充分的努力後,相信都能迎刃而解;但要避免口舌之争,切記和氣生财。
中華猛龍過去被叫做 " 中華盜龍 "。今年 1 月初,中國古動物館隆重開幕,董氏中華猛龍的正型标本作爲鎮館之寶展出,并藉此機緣更名爲 " 中華猛龍 "。" 中華盜龍 " 的盜龍稱号容易與小盜龍、伶盜龍等馳龍類混淆,而更名爲 " 中華猛龍 " 不僅可以避免誤會,聽起來還更磅礴大氣。
在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展出的董氏中華猛龍正型标本 (即命名時作爲标準依歸的标本)|攝影:廖俊棋
中華猛龍出土自新疆,命名于 1993 年。它們生活在侏羅紀晚期,屬于中棘龍科,與異特龍家族是表親。這個兇猛的掠食動物身長可達 7.6 米,高 3 米。中華猛龍的頭骨及牙齒上有許多被同類攻擊的傷痕,性格兇猛好鬥;但這些都不是緻命傷,科學家推測,它們可能像今日的獅子一樣,是爲了争奪地盤和地位會在族群内打鬥。
選項 B:龍馬精神
楊氏馬門溪龍(Mamenchisaurus youngi)|Steveoc 86 / Wikimedia Commons
選到馬門溪龍的朋友,新的一年身體安泰,龍馬精神,适合登高望遠,在忙于生活的同時,不要忘了還有詩和遠方等着我們征服。另外,新年的事業學業也将有如馬門溪龍的長脖子,蒸蒸日上!
馬門溪龍是中國最著名的恐龍之一,除了動辄 20~30 米的壯觀體型外,最大的特色是長長的脖子,甚至可占身長的一半。它們是全球脖子最長的恐龍,沒有之一。
有别于兇猛的中華猛龍,馬門溪龍這個大塊頭卻是吃素的,長長的脖子就是爲吃到更高、更廣範圍的樹葉而演化。最早的馬門溪龍于 1952 年四川修築公路時發現,因此命名爲 " 建設馬門溪龍 ";随後又有許多其他種類被發現,如合川馬門溪龍、楊氏馬門溪龍、雲南馬門溪龍等。馬門溪龍生存于侏羅紀晚期,主要分布于四川、新疆、雲南等地,其中體型最大的就是在新疆發現的 " 中加馬門溪龍 "。
馬門溪龍與人類體型的對比,從左至右分别爲楊氏馬門溪龍、建設馬門溪龍、合川馬門溪龍、中加馬門溪龍|Steveoc 86 / Wikimedia Commons
不過,中加馬門溪龍的化石并不完全,僅有幾節頸椎、頸肋、下颌和部分頭部骨骼。在 2023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通過與頸部保存更完整的近親新疆巨龍進行比較,發現過去可能低估了中加馬門溪龍的頸部長度——其實際長度可達 15.1 米,是現今長脖子代表長頸鹿的脖子 6 倍,當之無愧的全球最長。
中加馬門溪龍(M. sinocanadorum)由中國和加拿大的科研團隊聯合發現;去年,筆者合作參與的中加馬門溪龍再研究登上多家國際主流媒體版面|J ú lia d ’ Oliveira
選項 C:卧虎藏龍
當氏隐龍(Yinlong downsi)|Nobu Tamura / Wikimedia Commons
選到當氏隐龍的朋友,今年适合充實自我,韬光養晦,并多多關注及善待身邊的朋友。畢竟在這卧虎藏龍的環境中,也許能推波助瀾的貴人就在身邊。
隐龍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特征最原始的角龍類恐龍,簡單但不精确地說,就是三角龍在将近 1 億年前的曾曾曾…(中間省略幾萬字)…曾曾祖宗。隐龍化石保存完整,發現于侏羅紀晚期的新疆,因發現地點爲電影《卧虎藏龍》的取景地而得名。
恐龍根據腰帶(即我們的骨盆)結構的差異,主要可以分成蜥臀類和鳥臀類。前面介紹的中華猛龍、馬門溪龍屬于蜥臀類,是其中的兩大家系——獸腳類和蜥腳類;而隐龍、三角龍所屬的角龍類則是鳥臀類家族,其他像劍龍、甲龍、腫頭龍、鴨嘴龍等素食朋友也都屬于這個大家族。
當氏隐龍的頭骨化石,可看到最前面的牙齒特别大,和畸齒龍類特征相似|Xu et al., 2006.
作爲最早期的角龍類,隐龍身長僅 1.2 米,但小小的身軀隐藏了許多重要的秘密。頭部除了角龍類的特征,還有許多過去隻在腫頭龍類或畸齒龍類才有的特征,證明這幾個鳥臀類家族有着更親近的關系。隐龍腹中發現有 7 顆的胃石,它可能和近親的鹦鹉嘴龍一樣,會吞下石頭幫忙消化難以下咽的植物纖維。
選項 D:飛龍在天
楊氏飛龍(Feilong youngi)|Nobu Tamura / Wikimedia Commons
選到楊氏飛龍的朋友,今年有如飛龍在天,吉星高照,可以多方學習、廣泛涉略,運用更多元的角度看待問題,說不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出奇制勝。
這件标本來自遼甯白垩紀早期著名的熱河生物群。說到熱河生物群,喜歡恐龍的朋友第一反應多是中華龍鳥、小盜龍、孔子鳥這些帶有羽毛的恐龍化石,但其實這裏還有許多驚人的化石門類,例如會吃恐龍的哺乳動物爬獸、開出第一朵花的遼甯古果,以及大量的翼龍化石——飛龍就屬于翼龍家族。翼龍類雖然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但很早就在演化道路上自成一家,因此分類上不是恐龍。
楊氏飛龍的頭骨化石|Wang et al., 2005
飛龍的化石現存僅一個頭骨,但頭骨上卻有許多奇妙的特征。它的上颌比下颌長,生活中會 " 合不攏嘴 ";牙齒長而彎曲,集中在嘴喙前端,足足有 76 顆。此外,在發現飛龍的同一地層,還發現了親緣關系并不近的努爾哈赤翼龍,證明熱河生物群在翼龍演化和分布上的多樣性與獨特性。
選項 E:出水福龍
李氏雲貴龍(Yunguisaurus liae)|Nobu Tamura / Wikimedia Commons
選中李氏雲貴龍的朋友,遇水則發,龍華富貴,今年有加薪、升職、發大财的潛力。不過,要特别注意,自己的盛世美顔可能引發桃色糾紛。另外,真誠地與他人合作和避免虎頭蛇尾是通往成功的唯一捷徑。
雲貴龍發現于雲貴高原,來自三疊紀晚期。它也不是恐龍,而屬于海生爬行類——這是對從陸地回到海裏生活的爬行動物的統稱,最有名的包括魚龍、蛇頸龍、滄龍等。貴州挖掘出了大量三疊紀時期的海生爬行動物化石,包括貴州龍、混魚龍、貴州魚龍、安順龍等。
李氏雲貴龍的化石|Sato et al., 2010
雲貴龍化石保存非常完整,僅尾巴末端有缺失。它屬于純信龍類,是蛇頸龍類的祖先,因此也具有長脖子、槳狀四肢等招牌特征。過去蛇頸龍的祖先化石保存都很破碎,雲貴龍是第一件保存完好的标本,也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對于蛇頸龍家族早期演化的研究有重要意義。
雲貴龍的正型标本現館藏于台灣的自然科學博物館,爲兩岸學術交流的重要成果之一。标本長約 1.7 米,推測雲貴龍的實際長度爲 2.3 米;但這還不是最大的标本—— 2020 年發表的另一件雲貴龍标本,顯示這種遠古生物最少可長到 4.2 米。
龍年看龍好去處
做完龍年占蔔後,我們也挑選了幾個适合看 " 龍 " 的風水寶地——在這些博物館裏可一睹恐龍化石真身,龍年出遊不妨也去看看龍。
中國古動物館
雖然面積不大,但珍貴的展品衆多,除前文介紹的中加馬門溪龍外,還展出了小盜龍、單脊龍、青島龍、祿豐龍、沱江龍等重要标本或模型。古動物館位于北京動物園對面,隔壁就是天文館,可以順道一起逛逛。
中國古動物館的馬門溪龍|攝影:廖俊棋
國家自然博物館
也就是之前的北京自然博物館。雖然部分展示内容略顯陳舊,但展品豐富,還有充滿機械恐龍的古生物遠古森林還原,适合帶孩子寓教于樂。
國家自然博物館的遠古森林|攝影:廖俊棋
中國地質博物館
同樣位于北京,創立于 1916 年,曆史悠久。整體多爲地質構造和礦物、寶石的展示,是亞洲最大的地學展示博物館。3 層爲古生物化石的展廳,展品豐富,甚至有多件可供觸摸體驗的标本。目前還有 " 龍出巢湖 " 特展,展示來自安徽的多件魚龍類重要标本。
中國地質博物館給你比贊|攝影:廖俊棋
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
位于河北保定,今年 1 月全新開館,爲亞洲最大的古生物主題博物館,目前一票難求,需要提前搶票預約。鎮館之寶爲中華猛龍,現場也可看到飛龍、馬門溪龍、巨盜龍等标本或模型複原。此外還有大量逼真的生态還原模型,不僅有趣,還是網紅打卡的好去處。
中國古動物館(保定自然博物館)龍年開幕!|攝影:廖俊棋
雲南祿豐恐龍谷
祿豐爲中國恐龍的重要發現地,祿豐龍是第一件由中國人自己裝架、研究的恐龍,也是全球第一個印在郵票上的恐龍。在這裏的博物館可以看到上千隻祿豐龍一字排開,蔚爲壯觀。此外還有雙脊龍類的中國龍、蜥腳形類的雲南龍、與中華猛龍同爲中棘龍類的時代龍等化石或模型展出。
一字排開的雲南恐龍|攝影:廖俊棋
遼甯古生物博物館
位于沈陽師範大學内,有大量珍貴的熱河生物群化石及生态複原展示。除了近鳥龍、孔子鳥等典型的羽毛恐龍外,還可以看到巨型恐龍如遼甯巨龍的裝架,也有最早的花朵遼甯古果、中華古果等展示。
壯觀的遼甯巨龍|攝影:廖俊棋
内蒙古博物院
戈壁沙漠爲中國重要的恐龍發現地,内蒙古更是出土了大量的化石,世界第一窩恐龍蛋就是在這裏發現的。内蒙古博物院展出了大量恐龍化石,包括巨型蜥腳類查幹諾爾龍等。另外,内蒙古自然博物館、二連恐龍博物館等也值得一看。
内蒙古博物院的室内星空與龍|攝影:廖俊棋
上海自然博物館
位于上海市靜安區,陳列和設計都很精緻新穎。除了那隻表情呆萌、全網出名的獅子标本,這裏的恐龍區還可見到一半展示骨骼肌肉、一半爲外皮的機械霸王龍,霸氣十足。
上海自然博物館帥氣的機械霸王龍|攝影:廖俊棋
英良石材自然博物館
位于福建泉州,内部風格非常藝術。雖是 2020 年才成立的新館,但此處有許多重要的、精美的館藏,包括以集團命名的英良迅猛龍和目前最完整的恐龍胚胎,福建第一件恐龍足迹也是博物館的科研團隊發現的,結束了 " 福建沒有恐龍化石 " 的刻闆印象。另外,目前廈門科技館還有特展《尋龍記》,通過多媒體聲光效果,逼真且靈活地重現遠古恐龍生态。
廈門科技館的《尋龍記》特展,圖爲竊蛋龍胚胎英良貝貝|攝影:廖俊棋
礙于篇幅,加上筆者研究和參訪過的博物館和地區有限,還有許多精彩的博物館無法逐一介紹,如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河南地質博物館、南京古動物博物館等。歡迎大家評論區分享自己喜歡的賞 " 龍 " 出遊勝地。
最後,祝大家新的一年龍騰四海,福星高照,财源滾滾,桃花朵朵,萬事大吉 !
參考文獻
[ 1 ] Currie, PJ., Zhao, X-J., A new carnosaur ( Dinosauria, Theropoda ) from the Jurassic of Xinjia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30 ( 10 ) : 2037 — 2081 ( 1993 ) .
[ 2 ] Moore, AJ., Barrett, PM., Upchurch, P., Liao, C-C., et al. Re-assessment of the Late Jurassic eusauropod Mamenchisaurus sinocanadorum Russell and Zheng, 1993, and the evolution of exceptionally long necks in mamenchisaurids, 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21:1 ( 2023 ) .
[ 3 ] Xu X., Forster, CA., Clark, JM., & Mo J. A basal ceratopsian with transitional features from the Late Jurassic of northwestern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 2006 ) .
[ 4 ] Wang, X., Kellner, A., Zhou, Z. et al. Pterosaur diversity and faunal turnover in Cretaceous terrestrial ecosystems in China. Nature 437, 875 – 879 ( 2005 ) .
[ 5 ] Sato, T., Cheng, Y-N., Wu, X-C., Li, C. Osteology of Yunguisaurus Cheng et al ., 2006 ( Reptilia; Sauropterygia ) , a Triassic Pistosauroid from China. Paleontological Research. 14 ( 3 ) : 179 – 195 ( 2010 ) .
作者:廖俊棋
占蔔協助:澀色 打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