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劉曠
2023 年開年以來,京東電商動作頻頻。除了最近推出的熱度超高的 " 百億補貼 " 活動以外,京東還在 2023 年 1 月 4 日發布了面向各類商家的 " 春曉計劃 "。所謂 " 春曉計劃 ",實際上就是京東爲個人賣家提供快速入駐通道、0 元試運營、2100 元新店大禮包等 12 項扶持政策,以吸引個人賣家入駐京東平台。
據悉,自 2023 年 1 月 1 日起,個人商家僅需身份證和手機号就能注冊成功 " 京東小店 ",非常方便快捷。此次 " 春曉計劃 " 的發布,也意味着京東将重新發力 C2C 市場。
重拾 C2C 市場
以自營起家的京東,其實早在 2014 年,就曾接手過騰訊的 C2C 電商交易平台拍拍網,但僅一年的時間,就宣告暫停。在這之後,京東也相繼推出了一些政策陸續深化 C2C 業務,但都進展不大,如今京東直接全面開放了個人商家的入駐,或意味着其在該領域 " 卷土重來 "。
一方面,京東最引以爲傲的消費者購買體驗正在慢慢淡化,導緻其營收增速不及預期,需要新鮮血液拉動交易額的再次上漲。京東自營雖然通過供應鏈控制保障了商品品質,但這也導緻京東部分商品報價比其它平台高。
當其它平台的商品質量、物流速度、售後服務不比京東差時,消費者當然會優先選擇低價平台。據 36 氪報道,去年三季度,京東零售收入的同比增速僅爲 6.9%,雖高于全國零售大盤,但低于全國線上實物商品的增速。而據投行預測,京東 Q4 的營收或将僅增長 7%。正因爲如此,京東十分渴望增量。而推進 C2C 業務,可以提高京東平台的銷售規模,也能讓京東背後的供應鏈物流提高複用率。
但另一方面,大量個人賣家的湧入,将使京東面臨管理方面的難題。京東尚缺乏對 C 端商品的品質、物流、售後等方面的管理,比如京東之前關閉拍拍網,就是因爲商品假冒僞劣問題太嚴重。而且京東如何解決自營與第三方賣家之間流量資源分配的問題,也關乎到 C2C 模式能否在京東良性生存。畢竟京東之前的流量資源傾斜于自營商家,但大量引入第三方商家之後,之前屬于自營商家的一部分流量肯定會分發給後者,導緻自營商家的蛋糕被分食,這勢必會導緻矛盾的産生。
另外,對于個人商家而言,入駐京東可謂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入駐京東,個人商家能夠在原有的平台基礎上,再拓展一個全新的線上平台增加利潤;但憂的是後續運營成本對個人商家而言,也是不小的負擔,比如花錢買量,給京東交倉儲費等。
越來越多模式化
随着外界環境發生變化,固守單一的模式無疑是自取滅亡,因此京東選擇積極求變,選擇與更多的中小商家共存。而随着京東開放 C2C 市場,其看起來與淘寶越來越像了。
其一,在經營模式和結構方面,京東一直以 " 自營 + 優質旗艦店 " 模式運營,區别于淘寶主打的 "B2C+C2C" 模式。據 2021 年京東财報顯示,京東自營業務收入爲 8663.03 億元,是京東零售的主要收入來源,占比高達 94.15%。而随着京東全面開放個人賣家入駐,意味着其将與淘寶模式越來越像。
自營是京東赢取用戶的最大底牌,這次京東一邊發力 C2C 市場,向淘寶的優勢領域傾斜的同時,另一邊也在服飾、家居等非标品類不斷突圍。據悉,去年京東宣布已完成對服飾、居家、美妝、運動、奢品鍾表等業務的商品與服務能力的深度整合,并将現有時尚居家業務全面升級爲 " 京東新百貨 " 等,一步步侵入淘寶腹地。
其二,在物流方面,自建物流服務已不再是京東獨有,菜鳥也開始自建物流,并力推送貨上門。以前,京東憑借着作爲國内第一家自建物流體系的電商平台的優勢,成功獲取了一批優質客流量,但現在菜鳥在自建物流方面的勢頭也非常強勁。
早在 2019 年,菜鳥就開始自建直營物流服務,比如丹鳥(後改名爲菜鳥直送)就一直在爲天貓超市提供 " 送貨上門,不上必賠 " 的服務,緻力于做具有極緻體驗的本地生活物流服務商。後來,菜鳥不斷擴大其自營物流的服務範圍,不僅升級冷鏈服務,未來還将在倉配、供應鏈等方面持續投入,持續改善消費者的物流體驗。這樣看來,京東自營物流帶來的先發優勢也就不如從前那般顯著了。
抖音加碼跟進
繼京東之後,抖音電商也徹底開放了賣家入駐。2 月 13 日,抖音電商團隊發布通知稱,從 2 月 27 日起,重新開放抖音小店的個人店鋪,賣家不需要營業執照,僅憑個人身份證就可以進行注冊。并且針對新入駐抖音電商平台的商家,部分類目支持 "0 元入駐 " 試運營,個人店鋪和企業店鋪都可以參與其中。
一來,徹底開放個人賣家入駐,與抖音電商現階段開始向貨架電商靠攏的戰略有關。去年,抖音在原本以短視頻和直播帶貨爲主的内容體系上,開始重點發力商城和搜索兩個新場域。正好這次抖音電商也特别提到,當前個人類店鋪僅支持貨架經營,還未開放直播 / 短視頻等帶貨方式。
也就是說,試運營期間,個人類店鋪的主要經營陣地不是内容場,而是以商城和搜索爲主的貨架場。而貨架電商的基礎是豐富的商品基本盤,這就要求抖音電商不斷引入品牌和商家,以滿足消費者對貨的要求。
二來,抖音電商的貨架場景爲那些不會運營内容,但擁有豐富貨源的中小商家提供了新的機會。據了解,抖音有 70% 以上的搜索流量都是導流到商品卡,對于那些願意投入時間運營商品鏈接的商家來說,便有了更強的流量确定性。
但與此同時,抖音電商開放個人店,也将面臨着與京東一樣的監管方面的難題,這都對抖音電商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賣家争奪戰正在上演
以前個人賣家大多聚集在淘寶,但現在京東和抖音徹底取消個人賣家入駐門檻之後,個人賣家的賣貨選擇便多了起來,而能爲賣家帶來更大經濟效益和品牌價值的平台,自然會成爲其首選。實際上,在電商的下半場,在優質大牌商家被瓜分殆盡,以及随着流量紅利見頂,這些中小賣家便成爲了各大電商平台争取的對象。當主動權轉移到商家手上以後,各大電商平台們自然是各出奇招、下足血本,來争取商家入駐。
一是,各大平台針對新商家的扶持政策可謂誠意滿滿。除了前文提到的京東爲個人賣家提供的 12 項扶持政策以外,抖音也對部分類目的商家提供 0 元入駐、商品卡免傭、運營方法指導和免費課程培訓、流量扶持等權益,以此幫助新商家快速實現冷啓動,無需擔心白白付出成本而賣不出貨。
二是,每逢大型節日促銷,各大電商平台推出花式玩法,吸引商家的注意力。以去年雙 11 爲例,京東首頁全新推出 " 探館 " 頻道,助力商家實現場景化運營;打造 " 工廠店模式 ",重點扶持中小微商家開店。緊随京東之後,淘寶天貓發布 12 項商家舉措,在種草流量、産品服務、經營成本等各個方面對商家的雙 11 經營給予支持,從全鏈路減輕商家備戰雙 11 的壓力。
作爲後來者,抖音和快手也不甘落後。抖音電商爲商家提供超 10 種玩法,其中," 跨店每滿減 " 作爲核心玩法,爲商家的商品提供億級流量曝光,以及抖音商城首頁的曝光機會等。快手電商則推出 " 快手新品超級計劃 ",爲商家打造出 100 款 GMV 破億、10000 款 GMV 破千萬的新品。
在行業增速放緩、行業競争日益白熱化的今天,争奪商家是各大電商平台不得不做的事,因爲在存量時代下,對電商平台最重要的無非就是商家和用戶,二者相輔相成,商家在哪兒,消費者就在哪兒。
2023 年開年,從京東、抖音接連的動作就可以看出,新一輪的商家争奪戰已經打響。隻有對商家更有善意,能爲商家創造更有利于盈利的環境和生态的電商平台,才能吸引更多商家。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