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電車通
全球第三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第一家扭虧爲盈的造車新勢力誕生了,不是 Nikola、Lucid、Rivian 等曾揚言超越特斯拉的海外新勢力,而是中國自主品牌——理想。
日前,理想公布了 2023 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報,全年營收高達 1238.5 億元,同比增長 173.5%,毛利潤 274.97 億元,毛利率高達 22.2%,略超特斯拉 18.2% 的毛利率,淨利潤也高達 118.1 億元。
曾經與小鵬、蔚來合稱「造車新勢力禦三家」的理想,如今卻将其他新勢力統統甩在身後,營收直追長城、吉利等老牌車企,淨利潤更是達到了長城汽車的 1.7 倍。
登上小巅峰的理想汽車,爲未來定下了更高的目标,要做中國豪車市場領頭羊。
勇攀下一個高峰,理想的機遇與挑戰
理想汽車成立于 2015 年 7 月,并不算特别早,但理想卻成功殺出重圍,在高端市場占據了一定的份額。
談起理想成功的秘訣,不少帶有刻闆印象的網友總是将其歸結到冰箱彩電大沙發「客廳三件套」,以及高速路段比燃油車油耗更高的增程技術。
事實上,理想成功最關鍵的秘訣在于精準的市場定位,面向擁有不俗消費能力的家庭用戶,所有産品主打大空間、舒适度,魔毯空氣懸架 2.0 的出現,更是理想汽車追求舒适度的一次進步。理想也沒有疏忽品牌與生态建設,高端品牌不但要産品價格昂貴,還要消費者願意接受,否則下場可能會是另一個高合。
李想曾表示,不會請明星代言,車主就是最好的代言人。該舉措與特斯拉不謀而合,李想本人也與馬斯克類似,經常在微博、朋友圈高談闊論,以提高品牌影響力并彰顯親民形象。
生态方面,盡管目前理想仍無任何純電動車上市,但沒有忽視充電站建設。小通從廣州開車 1300 公裏回老家,一路上高速服務區隻看到了國家電網和理想充電樁,以及蔚來的換電站,而且理想充電樁的最高功率可達 150kW,高于國家電網充電樁。
憑借精準的市場定位、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以及逐漸完善的相關生态,2023 年理想汽車獲得消費者認可,累計交付 37.6 萬輛,并爲 2024 年定下了 80 萬輛銷量目标。然而市場千變萬化,理想汽車也面臨諸多挑戰。
如今汽車最前沿的技術莫過于自動駕駛與 AI 大模型,但理想汽車在自動駕駛領域的進度不達預期。去年 11 月李想發文,爲原定年底 AD Max 城市 NOA 覆蓋 100 座城市未能達标而道歉。2023 年理想研發投入 105.9 億元,扭虧爲盈後,第三和第四季度研發投入也逐漸增加,也許未來自動駕駛技術能夠追上第一梯隊。
另外,OTA 5.0 雖然引入了 Mind GPT,但時間上已落後其他車企。今年初,理想才成立 AI 技術委員會,決定增加智能駕駛、智能座艙大模型等領域的投入。
理想汽車的競争對手中,有一家車企與其定位極爲相似,并且銷量上也與理想不相上下,已經給理想造成了不小的壓力,這家公司就是鴻蒙智行旗下的問界汽車。
問界同樣以增程式 SUV 爲主,也有一些純電車型,産品的價格、定位均與理想汽車重合,但部分産品價格低于 30 萬元。問界汽車的另一大優勢便是依托于華爲的自動駕駛技術,春節之前華爲便宣布,問界新 M7 無圖智駕覆蓋全國 99% 道路,鄉間小路也能用。
銷量方面,今年 1 月問界汽車以 3.3 萬輛交付數據略超理想汽車,二月目前的數據顯示兩家車企你來我往,交付量相差不大。
顯而易見,問界汽車已成理想汽車最大對手,理想汽車需要通過更完善的産品線,應對 2024 年面臨的挑戰。
4 增程 +4 純電,理想全面鋪設産品
财報會議上,李想公布了 2024 年理想汽車的計劃,将推出三款純電 SUV,完成 4 增程 +4 純電布局,5 年内不會做 20 萬元以内的車。
目前理想僅有三款增程式 SUV 上市,即 L7/8/9,第四款增程式 SUV 爲 L6,将于 3 月發布上市。李想強調 5 年内不會做 20 萬元以内的車,似乎在暗示 L6 定價 25 萬元左右,下探市場,L7/8/9 的改款車型也将于 3 月陸續上市。
至于 4 款純電車,第一款已發布,是純電 MPV —— MEGA,同樣将于 3 月開啓交付。另外三款純電 SUV,如無意外将是對标 L 系列增程式汽車的産品,但到底對标哪三款車,暫時沒有明确消息。理想三款純電 SUV 都将于今年下半年發布,标配 5C 充電。
高速路上遇到理想充電站時小通就發現,基本是三四根 2C 充電樁,搭配一根未開通使用的 5C 充電樁。支持 5C 充電功率的新車上市之前,理想已在積極建設 5C 充電樁。
盡管充電生态布局相對完善,但 L 系列以增程技術取得消費者認可,純電車型能否像增程式汽車一樣熱銷,我們還要打一個問号。續航焦慮客觀存在,尤其是能耗較高的中大型純電 SUV,假期跑長途很麻煩。理想主要競争對手問界,M5 有純電版本,但銷量一般,M7 幹脆放棄了純電,隻有增程版。
理想仍不打算涉足轎車,堅持家庭用車路線。完善 4 增程 +4 純電布局後,理想産品線将實現 20 萬元 ~60 萬元價位覆蓋,包含國内豪車所有熱銷價位段。
至于不做 20 萬元以内的車,理想與華爲有相同的觀點,第一,20 萬元以内的車利潤率太低;第二,20 萬元以上的車才能給用戶帶去更好的體驗。
年初比亞迪、五菱等車企産品降價和發布低價且增配的新車,足以看出 10 萬元左右的車依然有可觀的利潤空間,但這些利潤是零部件自研自産一點點省出來的。造車新勢力大多目前仍是整合商,布局低端車很難壓榨出足夠的利潤。至于體驗,一分價錢一分貨,20 萬元以上的國産車,肯定能夠帶來更好的體驗。
市場下沉到 20 萬元以内,有利于開拓市場提高營收。馬斯克已确認,将于 2025 年推出 15 萬元左右的 SUV 車型,命名或爲「Model 2/Q」。同爲禦三家之一的蔚來,正積極推動子品牌阿爾卑斯和螢火蟲産品布局,以求下沉市場。何小鵬更是直言,未來将推出多款 15 萬元價位支持高階輔助駕駛的産品,2024 年便有一款上市。
李想發言較爲謹慎,僅表示 5 年内不做 20 萬元以内的車,未來可能會布局低端市場,L 系列還有 1/2/3/4/5 數字可用。
目前理想計劃是繼續打造「家庭用車」形象,通過 SUV、MPV 兩大車型,挑戰蘋果公司。
營收超 iPhone,李想的理想很遠大
李想表示,未來國内 20 萬元以上汽車市場頭部化會比燃油車時代嚴重,三家車企占據 70% 以上份額,而理想的目标是 2030 年拿下國内 20 萬元以上市場三分之一份額。憑借豪車市場三分之一份額,理想就能實現營收破萬億元,追上 iPhone 年營收。
目标遠大是好事,可理想真的能實現嗎?
2023 年,寶馬、奔馳、奧迪三家車企國内銷量分别爲 82.5 萬輛、76.5 萬輛、72.9 萬輛,理想 2024 年目标定到 80 萬輛,便是要追平 BBA。理想汽車财報數據顯示,2023 年汽車均價約 32 萬元,上萬億營收,意味着理想汽車銷量要達到 312 萬輛,大約是 BBA 銷量總和的 1.3 倍。
盡管 BBA 新能源汽車勢頭不如燃油車,但品牌價值依在,地位難以被撼動。事實上,近幾年國内新能源汽車爆火,BBA 的銷量不降反增,而且 BBA 也在積極尋求轉型。
新能源陣列,問界、蔚來等車企迅猛發展,沃爾沃、領克等傳統品牌轉型後,新能源車型也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今年 1 月理想汽車銷量僅有 3.12 萬輛,2 月受到春節影響,也不會太高。李想表示,計劃 6 月交付量達到 7 萬輛,12 月沖擊月交付 10 萬輛,以實現年銷量目标。僅依靠 SUV、MPV 等家庭用車,理想今年實現年銷量目标并不容易,2030 年吃下國内豪車市場三分之一份額更是難上加難。
面對諸多競争對手,理想當前的首要任務便是補齊 AI、智駕等領域的短闆。去年 4 月李想曾表示,理想汽車共有四支 AI 團隊,分别負責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工廠、智能零售,其中智能駕駛團隊計劃 2024 年底擴充至 2000 人。
小鵬汽車則表示,以智駕爲主的 AI 團隊已有 3500 人,每年研發投入超過 35 億元。比亞迪智駕團隊更是超過 4000 人,并且還在擴招,計劃投入 1000 億元研發整車智能與智駕。車企紛紛加碼智能化,理想汽車恐怕需要将研發投入翻倍,才能避免整車智能落後。
4 款純電車型的表現,以及整車智能的進化程度,或許會成爲 2024 年理想能否實現 80 萬輛銷量目标的關鍵因素。
然而哪怕理想汽車智駕與整車智能不落問界、比亞迪、小鵬等車企,想要在 2030 年依靠國内市場營收超越 iPhone,依然基本無法做到。
理想汽車曾表示,2025 年之前不開拓海外市場,如今理想已扭虧爲盈,或許可以布局海外,依靠汽車出口,實現 2030 年營收追上 iPhone 的目标。但國内車企集體布局海外,理想能夠取得多少份額猶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