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8 月 17 日電 題:銷量繼續下滑 東風汽車爲何沒借到 " 價格戰 " 東風?
作者 江瀚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
江瀚
東風集團股份近日在港交所發布的公告顯示,2023 年 1 至 7 月累計汽車銷量爲 110.9 萬輛,同比下降 24.7%。同時,其母公司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 ( 以下簡稱東風汽車 ) 在同期的累計汽車銷量爲 125.5 萬輛,同比下降 27.4%。這一表現相較上半年數據而言繼續惡化。
橫向對比來看,東風汽車是 2023 年上半年汽車銷量排名前十的企業集團裏,僅有的出現銷量下滑的兩家企業之一,而且東風汽車的下滑幅度超過另一家企業上汽集團近 20 個百分點。
2023 年 3 月份,由東風系引發、最終席卷全國的價格戰已過去近半年,從結果來看,這一舉措對東風汽車來說收效不大。旗下近 60 款車型享受補貼政策,在當時被普遍視作 " 掀桌 ",沒料想卻 " 砸了自己的碗 "。年初東風汽車給出的 300 萬輛銷量目标指引,按現有數據估算恐将難以完成。根據乘聯會公布的 6 月廠商零售銷量榜單,東風本田、東風日産均不在榜單前十。
值得一提的是,東風日産也正在快速向新能源進行轉型。此前,東風日産在 20 周年慶活動上公布了 " 再創業 " 計劃,宣布将全力爲新能源而戰,目标是在銷量上挑戰合資新能源頭部陣營。
而被寄予厚望的岚圖最新銷量數據顯示,7 月岚圖新車交付 3412 台,同比增長 90%,環比增長 13%,連續第五個月越過月銷 3000 台關口。雖然看上去增幅不錯,但是在銷量過萬才算及格的新能源賽道上,岚圖的這個成績真的還是不夠看的。
作爲年初第一個引爆價格戰的燃油車巨頭,東風汽車本該是最早享受價格戰紅利的,即使利潤水平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是銷量應該還是可以保證的,爲什麽沒有帶來想像中的提升?
首先,價格戰的有效性是有前提條件的。價格戰是一種通過降低産品價格來吸引消費者的策略。在某些情況下,價格戰可以在短時間内提高銷量和市場份額,但是它也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如降低品牌價值和利潤率。因此,價格戰的有效性必須建立在一定的條件下,即你采用了價格戰機制,而你的競争對手沒有采用或者晚采用。
然而,反觀東風汽車,雖然其率先在燃油車市場上采用了價格戰的機制,但是由于各家企業都采用了價格戰的跟随策略,從而導緻東風汽車的價格戰并沒有達到顯著的效果。在東風汽車啓動價格戰之後,全國多個主機廠、經銷商陸續推出大額補貼以刺激消費,燃油車品牌發起降價潮。競争日益加劇之下,越來越多的品牌通過降價保持市場份額,提振銷量。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價格戰已經成爲了一種常态化的策略,消費者對于價格戰的敏感度也在逐漸降低。因此,價格戰對于東風汽車來說,并沒有産生預期的效果也就是正常的事情了。
其次,東風汽車的合資品牌是現金奶牛,但這些品牌并不景氣。這些品牌在合資品牌中具有較強的競争力和市場地位。例如,東風本田、東風日産和神龍汽車等品牌在市場上擁有很高的知名度。然而,在汽車國潮消費興起的今天,這些合資品牌并沒有太強的市場競争力。因此,降價策略雖然可以在短期内帶來銷量的增長,但難以長期維持市場地位。以東風本田爲例,雖然其在國内市場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其與特斯拉等國際品牌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此外,東風本田在智能化方面的投入也相對較少,導緻其産品在市場上的競争力不足。
我們從數據上就可以明顯看到,各家東風系的合資車企本身的銷量下滑速度是大于東風汽車本身的,可見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東風汽車并沒有真正發揮其該有的作用,而合資車的銷量不景氣更是直接拖累了東風汽車整體的市場表現,這就是當前東風汽車最大的難題之一。
第三,東風汽車的新能源品牌發展滞後。東風汽車雖然有自己的新能源品牌,但是以岚圖爲代表的新能源品牌并沒有在市場上成爲爆品,僅僅靠新能源并不能支撐巨大的東風汽車的發展。目前,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競争激烈,特斯拉、蔚來等品牌已經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東風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品牌影響力和産品競争力相對較弱,缺乏引領市場的核心技術和優勢産品,這導緻其在新能源市場中失去了競争優勢,在技術和品牌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新能源汽車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競争異常激烈。要想在這個市場取得成功,不僅需要有過硬的技術實力,還需要有獨特的品牌定位和創新的營銷策略。 ( 中新經緯 APP )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産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内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
作者:鄭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