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stend61
利維坦按:
衰老并非從中年開始。嚴格意義上來說,我們自誕生之日開始,就走入了衰老的進程。
122 歲是目前經證實的、人類最長壽命紀錄。但假如有這樣一份契約,能夠保證你的餘生将免受疾病的折磨,直到健康、安然地離世,附帶條款是能且隻能活到目前的人類壽命極限:122 歲。你願意簽嗎?
在網易雲音樂搜索【利維坦歌單】,跟上不迷路
我們有一個新号【利維坦行星】,可以關注
***
出生于 1875 年的法國人瑞珍妮 · 卡爾門特(Jeanne Calment),是經證實的最長壽的人,她的壽命長達 122 歲 164 天。這一紀錄足足甩開第二長壽者(日本人田中加子)三年有餘。
珍妮 · 卡爾門特(1875-1997)。© The Guardian
在她漫長的一生中,卡爾門特見過默默無名的梵高(并形容他 " 像虱子一樣醜陋 "),參加了自己女兒、孫子的葬禮,耗走了總計 20 任的法國總統。
這位老太太絕對是嚴格意義上的 " 活明白了 "。據報道,她在 85 歲高齡的時候突然學起了擊劍;至于自行車,則騎到了 100 歲;114 歲的時候,她還曾去奇幻電影《文森特和我》(Vincent and Me)中客串了一把。
而就在她去世的前一年,她還發行了自己的說唱專輯《時間的情人》(Ma î tresse du Temps)以慶祝 121 歲生日。在這張專輯中,卡爾門特對自己 121 年的過往侃侃而談。
如此這般突破當下年齡的行動力,恐怕是許多年富力強的當代青年都望塵莫及的。
卡爾門特和她的專輯。" 我等了 110 年才出名。我要好好享受。" © Sipa/Rex/Shutterstock
對于普通人來說,像卡爾門特這樣極其長壽的老人是來自過去的證人,他們的身影寫滿曆史的細節,皺紋中暗含時間的真理。
但對于生物學家來說,長壽老人是來自未來的使者。他們往往戰勝了大部分緻命的老年疾病,處于一種年邁的健康狀态中,身上暗藏着關于人體的秘密。
***
學擊劍、騎單車、演電影、出專輯……如此豐富多彩的百歲生活有兩個必備條件:有一副強健的身子骨來提供強大的生理行動力(110 歲時的她,仍會在每天早起後戴着耳機練習保健操),一份良好的心态來保持心明眼亮。
1979 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埃倫 · 蘭格(Ellen Langer)和她的學生們精心翻修了一座位于英國彼得伯勒的老舊修道院——并非按照當時的風格,而是把它打點成再往前 20 年(即 1959 年)的樣貌。
完成了一系列準備工作之後,他們邀請了一群 70 到 90 歲的老年男性和他們在這個修道院中共度了整整一周。他們愉快讨論着二十年前的 " 新聞 ",美國的第一次衛星發射,卡斯特羅挺進哈瓦那;用收音機聆聽了爵士名家納京高(Nat King Cole)的歌曲,還在黑白電視裏重溫了《熱情如火》中瑪麗蓮 · 夢露的曼妙多姿。
所有的一切,都是爲了帶這群老人重溫年輕時期的美好。
圖上的這些,都是喚起受試者回憶的觸發物。© nautil
作爲未來的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蘭格在對他們進行了爲期一周的觀察後發現:相比于對照組,他們的記憶力、視力、聽力、體力水平都有所提高,甚至連看上去都更顯年輕了。她的實驗結果相當誘人。回憶若能幫助老人重返年輕,無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蘭格當時研究的是心态對衰老的影響,而自她的研究開始,我們對于所謂 " 衰老 " 也有了更爲客觀的看法。
多年來,專家們一直認爲我們的人格在 30 歲之前就已經基本固化了,他們把人格随着年齡增加而發生變化的過程稱爲 " 人格發展 "。
然而近些年的一些研究卻表明,這個漸進的、隐晦的過程将會一直持續到 70 多歲。在此期間,我們的人格始終保持着高可塑性,且随着年歲漸長,還會發生一些令人喜出望外的改變。 [ 1 ]
"我們在自己的人生中并非始終如一。" 愛丁堡大學的心理學家勒内 · 蒙圖斯(Ren é M õ ttus)說。
比如說認知能力。我們總是會覺得上年紀之後,大腦就會難以避免地逐漸變得緩慢。就像已故詩人唐納德 · 霍爾(Donald Hall)寫的那樣:老年,是一場關于失落的儀式。
而 2014 年一項來自德國的研究報告對認知能力的衰退有新的解讀:中老年人大腦速度變慢,是因爲他們必須在腦内搜索更大規模的信息庫——而這完全是由于他們生活的時間更長,了解的知識更多。 [ 2 ]
關于專注力的一項研究也暗示了類似的事情。在這項實驗中,受試者被要求閱讀一些文字段落,段落中會出現一些與内容毫無關聯的單詞或短語。實驗結果表明,年長組的閱讀速度确實會比年輕組慢一些——但是當他們被問及一些以那些題外單詞爲答案的問題時,年長組的回答情況卻優于年輕組。 [ 3 ]
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林恩 · 哈希爾(Lynn Hasher)認爲:老年組之所以讀得慢,似乎是因爲他們有着更廣泛的注意力,能夠注意到一些額外的信息并加以吸收。
" 在現實世界中,這種思維方式可以産生巨大的優勢,因爲你并不清楚哪些信息才是重要的。"
而在另一項研究中,不同年齡段的受試者要通過觀察陌生人眼神的照片來判斷他們的情緒。年長者同樣在速度上比不過年輕人,但卻能更爲準确分辨情緒。這暗示了年長者或許有着更高的情商,他們大腦更善于解讀他人的情緒,從而更好避免人際關系中的誤判,并處理棘手的情況。 [ 4 ]
© GIPHY
慢,不過是歲月賦予的甜蜜負擔。
而随着我們步入中年,對複雜問題的推理能力也将不斷提高。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精神專家加裏 · 斯莫爾(Gary Small)認爲,這種變化可能源自大腦中一個名爲 " 髓鞘 " 的物質。
髓鞘是包裹在神經細胞軸突外圍的絕緣物質,可以增加腦細胞之間信息的傳導速度。髓鞘的形成直到中年才會達到頂峰,這個時候 " 神經回路的傳輸速度會更快,就好像你從撥号上網升級到了 DSL 一樣。"
伴随着這一變化的發生,中年時的我們能夠比年輕時更好地進行邏輯推演。
圖中藍色圈所示即爲髓鞘。© neurolab360
情緒控制能力也會随着年歲漸長而增強。一項研究表明,年長者似乎能更好地調節與控制情緒。
在這項研究中,60 歲以上的年長組要與年輕組一同觀看對情緒有所挑戰的圖片(如憤怒、恐懼等)。相對于年輕的受試者,年長者對圖片的消極程度有着更低的評分。
而磁共振成像的掃描結果顯示,年長者大腦中杏仁核(負責情緒識别的大腦區域)與前扣帶皮層(負責情緒控制的大腦區域)之間的相互作用,要遠高于年輕人。研究者認爲,正是這兩個大腦區域之間相互作用的加強,使得年長者能夠更好地控制他們的情緒反應,從而讓自己避免受到太多影響。 [ 5 ]
老哥們确實還是會比較穩。
© nature
此外,零零總總的研究還揭示出許多其他的中年福利。上歲數的人會更外向、有責任心、和藹可親,意志力和幽默感也會得到增強,還會變得更傾向于利他主義和容易相信别人 [ 6 ] . [ 7 ] . [ 8 ] . [ 9 ]
而當一個人能夠在上述這些方面都表現出高水平,我們則會用 "智慧" 一詞對其進行籠統的描述。
年輕人無法像年長者那樣深入且密切地了解名爲 " 人生 " 的東西。那些進入人生下半場的人,同時也處于一個理想的位置來評估善惡與利弊,從而找準方向。
随時間而來的智慧,将賦予年長者更強大的心理行動力。這股行動力來自漫長歲月的經驗積攢與心态超然,賦予年長者克服困難的力量與迎接挑戰的決心,從而讓人更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目标。
他們從不同的時代給當代的問題帶來答案。強大的心理行動力是他們行走于世界的動力。
我們熱衷于用年齡來劃分連續的生命,童年、青年、中年以及老年。我們也在對大部分稍具複雜度的生物體幹類似的事情,植物有胚胎期、成株期、繁殖期,蝴蝶有卵期、幼蟲期、蛹期和成蟲期。盡管會有時間長短的差異,但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會被明确劃分。
不過相比于蝴蝶,我們對自身生命階段的劃分,更多是一種基于生物學基礎的文化行爲。
成年之前,我們是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成年之後,我們是未婚青年、社會中年、退休老人。自我叙事圍繞着年齡展開,從而塑造了所謂 " 生活 " 的東西:待人處世的細枝末節,承上啓下的責任、夢想與野心、賴以生存的社會結構。
© statchatva
相信你肯定聽說過(或正在經曆),中年人的世界充滿了挑戰,但也充滿了可能性。時光賦予的強大心理行動力讓他們擁有無懼挑戰,探索無限的可能。100 歲的卡爾門特還能騎自行車,你又在怕什麽?
對生活階段的劃分還預設了這樣一件事情:作爲一個智人的自然壽命長度。然而即便沒有卡爾門特那破紀錄的壯舉,這一預設也在發生變化。
在過去的 70 年裏,全球預期壽命急劇增長——從 1950 年的 45.51 歲,到今年已經升高至 73.16 歲——平均每三年就會增長一歲多。雖然我們并沒有比一千年前的人類更加接近永生,但得益于現代醫學和營養學的發展,我們比任何曆史時期的人類都享有更長的壽命。 [ 10 ]
這一變化很大程度上基于戰後的繁榮而産生。對于戰後出生的人來說(即我們中的大多數),我們比先人平白無故多出數十年的壽命,因而也會比先人思考更多關于 " 後半輩子 " 的事情。
但就年齡而言,數字并不能構建出一個完整的叙事。
每個人都有兩個年齡。我們最常說的時間年齡,是此時與出生年份之差,也即你搭乘地球繞着太陽公轉的圈數。
而另一個年齡則是生物學年齡,這是根據人體的各種生物标記物來推斷的生理年齡,能夠更準确地描述機體老化程度與健康狀況。每個人的身體狀态都不一樣,這也是爲什麽世衛組織很謹慎地将老年人定義爲 "60 歲左右及以後的人群 "。
© Tenor
100 歲的卡爾門特若非身子骨足夠硬朗,對于自行車恐怕也是有心無力的。
人類壽命大幅延長,這在人類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狀況。對大部分人來說,這是一種幸運,但幸運的同時也伴随着更多健康問題。
糖尿病、骨質疏松、老年癡呆……這些疾病背後有個共同的根源:機體老化。因此,科學所關注的并非是如何單純地延長人的壽命,而是延長健康的生命。減緩機體老化的速度能夠從根本上推延、甚至避免與年齡有關的疾病發生,讓人保持更長時間的、生物學意義上的 " 年輕 "。
所以,我們能做的是什麽?
美國最早的運動教練傑克 · 拉蘭内 ( Jack LaLanne ) 曾有一句十分樸素的至理名言 : "運動是國王。營養是王後。兩者兼顧,你就有了一個帝國。"
運動是難以置信的抗衰老神藥。就像我們需要通過思考來保持大腦的活躍度一樣,适度的運動同樣能夠保持身體的行動力。
而營養之所以重要,是因爲随着年歲增長,我們的身體對營養物質的留存能力也會下降。就像英國作家亞曆克斯 · 康福特(Alex Comfort)對衰老的定義:" 生存能力的下降與脆弱性的增加 "。如果光顧着運動而忽視營養攝入,也是某種意義上的 " 後院着火 "。
如果沒有強大的生理作爲基礎,再良好的心态也無法轉化爲行動力。
而在生物學年齡的諸多推斷因素中,骨骼年齡是核心指标之一。這是因爲在生物學上,骨骼系統的生長、發育、成熟、衰老規律是最能真實反映機體狀态的窗口。同時,健康的骨骼也是行動力的基礎。
現代醫學一般會從兩個維度來判斷骨骼是否足夠健康:1. 骨骼硬度,主要由骨鈣提供;2. 骨骼韌性,主要是由骨膠原形成的網狀結構提供。骨膠原網和骨鈣的關系,就像是鋼筋和水泥,前者提供支撐并讓鈣沉積和留存,後者強化骨骼硬度。
中老年的生理年齡,與骨骼的健康狀态更爲密切。45 歲後,骨頭裏的鈣和骨膠原都在丢失,骨骼的衰老直接影響了生理行動力。 [ 11 ] . [ 12 ]
骨量流失示意圖。圖片來源:Discovery 紀錄片《探索行動力的奧秘》
所以 45 歲後骨骼營養要升級。
一味盲目地補充鈣質而忽視骨膠原健康,就像是拿着破損的網去捕魚,補再多的鈣也難以留存在體内。既要補鈣,也要修複骨膠原網,才能更好地留住鈣質,維持強大的行動力。科學研究發現,在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中,鎂、鋅、錳、銅對于骨膠原網的健康十分關鍵。 [ 13 ]
——鎂——促進成骨細胞分裂,産生更多骨膠原。
——鋅、錳——
激活骨細胞,形成骨膠原網。
——銅——
幫助改善骨膠原結構,增強穩定性。
每日攝入足量鈣質再輔以鎂鋅錳銅,45 歲後人群才能更好維護自己的骨骼健康。
想了解更多關于行動力的奧秘,鈣爾奇攜手 Discovery 制作的《探索行動力的奧秘》紀錄片,爲你揭曉答案。
在這則紀錄片中,一位年過 45 年的攀岩老炮向人生中的又一高峰發起挑戰。豐富的人生閱曆給了他強大的心理行動力,而強健的骨骼則賦予其可靠的身體行動力。
兩股力量相互協同,才能讓行動力源源不斷,讓 45 歲之後的生活擁有無限精彩。
山不在高,有勁就行。
—— 無懼挑戰 探索無限 ——
-廣告-
進入中國 30 年的國際知名品牌 —— 鈣爾奇,推出了金鈣爾奇 · 碳酸鈣 D3 元素片 ( 4 ) ,希望幫助 45 歲 + 人群更好地補充和留住營養素鈣,提高行動力。
金鈣爾奇碳酸鈣 D3 元素片 ( 4 )
含 6 種骨骼營養
600 mg 鈣 +200 IU 維生素 D3
補充鈣、促吸收
鎂、鋅、錳、銅四種元素加持
協同補鈣,補充骨骼所需營養
每日一片,幫助防治骨質疏松症
圖片來源:品牌提供
即日起,上星辰藥急送
即可買金鈣爾奇 72 粒 × 2 精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