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什麽叫反推思維 ?
從目标倒推行動,一切以達到最終目标爲最高宗旨。且在這個過程中,務必遵守 2 個重要原則,第一是尊重客觀規律,第二是抛棄個人情緒。
尊重客觀規律,就是你要摸清楚事情成功的底層邏輯,學習它,接受它,最後适應它,而不要想着去颠覆它。
抛棄個人情緒,意思是你在摸清客觀規律和後面采取行動的過程中,絕不以個人喜好爲評判标準,也沒有任何個人執念,腦子裏隻記住一句話,就是不達目的不罷休。
雖然這聽上去有點冰冷,可一旦你學會了這個思維模式,就會發現很多事情豁然開朗,眼前一片光明,賺錢簡直不要太輕松。
具體怎麽做?3 個關鍵點:
第一個,反推你的賺錢目标。
這個目标,一定要拆分具體,一定要能感知能落地,而不是籠統的大概念。
舉個例子,對于打工人而言,比如今年的目标是賺 100 萬。
那你就要反推這 100 萬的具體構成,比如 30 萬 +30 萬 +20 萬 +20 萬,其中每一項數字都對應一個收入渠道,例如工資收入,副業收入,投資收入,租金收入等等。
然後去做具體計劃,要麽想辦法提高單項收入渠道的數字,要麽想辦法拓展更多的收入渠道。
比如想要工資增長今年必須做到多少業績,這個業績數字分别可以來自哪些客戶,既有客戶的增長是否有潛力,新客戶的生意是否有保障等等,把可能性都列舉出來。
再比如拓寬收入渠道你可以有哪些方式,你擅長什麽專業技能是在你工作之外也有市場需求的,你有多少時間去發展這個渠道,把自己能投入的資源都盤清楚。
接着圍繞這兩個途徑去調配你的時間和金錢,去精進技能學習,去拓展商業人脈。
最後在實操過程中定期複盤,跟蹤進展,調整目标。
一套操作下來行雲流水,把一個虛無缥缈的大目标不斷拆分成中目标,中目标再拆成小目标,直到什麽地步爲止呢?
直到它們能夠落地到你每個月,每周,每天的具體行動上來。
這,才叫做有感知。
不然光說我今年要賺 100 萬,這個叫沒有感知。嘴巴一張都能講,具體行動一問三不知。
但我說先賺 1 萬,甚至賺 2000,這就更加具象化了,因爲你完全想的出來一些具體的可能性。
等你成功了賺到了 2000,有了之前的基礎,後面就是如何去複制,去擴張,做事有了起點,往後面延展就會更簡單。
第二,反推賺錢的底層模型。
這個底層模型包括 3 個要素:
機制,相關方,和決策人。
機制,簡單說就是整個錢流動的方式,類似于我過去文章裏寫的,産業價值鏈的概念。對于個人而言,你隻要搞清楚一個問題就行,那就是:
" 什麽錢會流入到你這裏,從你這裏流出去的又是什麽錢?"
比如你要是開公司的,流入到你這裏的錢就是你賣産品 / 服務所産生的營收,流出的錢是你經營這攤生意的成本,還有你要還的外債借款。
你如果是社畜打工人,那就更簡單,流入到你這裏的錢就是工資,流出去的就是你的日常開銷。
把錢按流入和流出分别歸類好,畫出一個線性草圖,你就知道錢經過你手是怎麽流動的,這就是機制。
而相關方,就是和你這個錢流入流出有關系的所有關聯方。比如你的上遊供應商,你的中遊合作方,你的下遊承接方。這個根據你所處的行業屬性會有很多不同。
最後決策人,就是所有這些關聯方裏面,具備重大決定意義的人。
比如你是個打工人,那麽影響你收入最重要的人是你的老闆,是你的團隊業績。
如果你是創業者,影響你收入最重要的人可能是行業政策的制定者,你的原料供應商,你的錨定用戶群,你周圍虎視眈眈的競争對手等等。
以上三個要素需重點記住,先畫出機制草圖,再在草圖上把相關方和決策人一個個填進去,最後成爲一張巨大詳細的流程圖。
打個比方,這就如同偵探探案一樣,你要根據眼前的現實(賺錢),反推出背後的作案過程(賺錢的機制)。
比如你是賺信息差的錢,就要找到信息差的兩邊不對等方究竟是誰,你作爲中間商如何屏蔽雙方的交流,從中賺到自己的利益。
再比如你是賺直播賣貨的錢,就要找到最容易被你感染的,來買你東西的人是誰,而不是賣給所有人,他們最看重的是價格,服務還是體驗,願意付出多少錢,把你的産品用在哪些場合,圍繞這些去構築你的生意模型。
這其中要運用到邏輯推理,因果分析,假設驗證等諸多手段,缺一不可。
第三,圍繞關鍵因素做行動部署。
記住一個原則,決定成敗的一定是少數關鍵因素。
想要賺錢輕松,一定要抓住這些關鍵因素,放棄那些非關鍵因素,或者把非關鍵因素交給其他人去做。
比如做自媒體賺錢的核心是你内容做得足夠好嗎?隻要内容好,就能躺平賺大錢嗎?
并不是,内容做得好隻是其中的一個關鍵因素。
除此之外,你還要清楚你的内容給什麽人看,看你内容的人有多大的市場基本盤,什麽樣的品牌商家會以這些人爲目标用戶去投放廣告。
這一番連環反推,你很容易就找到自媒體賺錢的關鍵因素:
内容質量好,用戶基本盤大,甲方品牌有預算。
以上三點,缺一不可。剩下其他的,都是非關鍵因素,你都可以找到替代方案來解決。
而圍繞這三個關鍵因素,你就要花大力氣去部署詳細行動,搭建内容團隊(負責内容質量),運營團隊(負責用戶增長)和商務團隊(負責甲方客戶拓展)。
至于其他的,就盡量去找低成本的替代方案,不要自己操心,或者花錢找别人操心,甚至以後讓 AI 來幫你操心。
同樣的,打工人也是這麽個思路。
反思一下,決定你收入多少的關鍵因素是老闆,是業績,還是手上的客戶資源?先弄明白這個權重優先級。
如果是客戶資源,那麽你就花精力牢牢把控住對公司收入有重大貢獻的客戶,隻要這些客情關系在手,每天不來公司上班都可以,不開心了不鳥你老闆都沒事。
如果你的關鍵因素是老闆,那你就多想想怎麽順應老闆的思路去做事情,至于同事怎麽看待你,下面人怎麽評價你,不重要。
記住,從關鍵因素反推你的行動,除此之外的情緒出口全部關閉,你的成功之路就會非常簡單。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張良計 "(ID:zhang_liangj),作者:張良計,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