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杜濤 4 月 1 日,結束了一天五個會議的李然,終于回到辦公室處理文件。這些會議的議題包括當地機構改革、營商環境改善等。此外,他還需列席當地的常委會和政府常務會議。
李然表示:" 很多會議雖與财政關系不大,但都強調了财政的保障功能,因此财政部門成爲各會議或小組的成員之一。" 雖然,李然所在地的第一季度稅收收入增幅接近兩位數,實現了開門紅,然而支出壓力依然巨大。
根據财政部公布的 1 — 2 月數據,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爲 44585 億元,同比下降 2.3%。扣除去年同期中小微企業緩稅入庫擡高基數以及去年年中出台的部分減稅政策翹尾減收等特殊因素後,可比增長約爲 2.5%。
李然說:" 收入增長表明經濟保持複蘇态勢。但财政支出緊張的狀況未有改變。資金下來後,地方政府會統籌使用,按支出的優先順序安排,優先度最高的是‘三保’(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
他透露,盡管一季度取得了開門紅,但需要支出的項目繁多,資金遠遠不夠。最糟糕的月份,支出缺口達到了 50%;即使在最好的時期,缺口也在 15% 以上。
4 月 3 日,一位地級市預算負責人向記者透露:" 一季度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保持正增長,稅收和非稅收入均有所增長,但土地收入下滑的趨勢尚未停止。"2020 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爲 84142 億元,而到了 2023 年,這一數字降至 57996 億元。三年間,絕對量減少了 3.1 萬億元。
李然的工作
李然工作内容之一是閱讀大量的資金申請報告,并根據報告判斷支出是否必要,再向政府主管領導提交意見。李然每年審閱上千份申請批款文件。
地方政府各部門的資金需求以這樣的模式運轉:業務部門先将申請報告遞交至地方财政部門的預算部門,再由财政局領導審批。之後,根據額度,由地方政府分管領導或政府常務會議決定。隻有一定額度以上的資金需求,才會由政府常務會議決定,但爲嚴控開支,有的地區由政府常務會議拍闆的資金支出門檻已經不斷走低。
當地每年支出預算約爲 40 億元,僅靠本級稅收收入并不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僅能覆蓋 " 三保 " 類支出,因此需要大量轉移支付和項目資金。該地區每月支出超過 3 億元,本級收入在 1 億元至 2.5 億元之間,而且 " 三保 " 還在提質、擴圍、提标,給地方财政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由于收入緊張,李然在資金支出時需要更多盤算。他告訴記者:" 有時支出壓力很大時,公務卡的支付資金會延遲一個月支付。這期間,隻能讓公務員先自行墊付。" 财政支出緊張給一些預算單位造成了錯覺,認爲即使資金已列入預算,若不主動聯系分管政府領導和财政領導,資金到位的可能性也存在不确定性。
在李然看來,目前狹義的 " 三保 " 尚能保障,即保工資、運轉、養老社保等。但廣義的 " 三保 " 壓力巨大,如特困群衆、公益崗位、高齡津貼等。此外,民辦教師、農村放映員、水利工的工資也需要保障。
以農村公益崗爲例,每年其所在地方要爲農村公益崗支出數千萬元的資金,且還在連年增長。李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農村公益崗位要求每人每天工作兩小時,每小時收入不低于 19 元,一天 38 元,一個月不低于 22 天,即 836 元,一年一人就是 1 萬元。700 個行政村,每年每村增加 5 個崗位,總計需要 3500 萬元。
農村公益崗,是指以滿足社區及居民公共利益爲目的的管理和服務崗位。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困難人員或特殊群體,并從就業專項資金中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和崗位補貼。
李然表示:" 這個崗位隻進不出,人員每年都在增加。算上以前的存量,支出已經超過億元。當前财政收入緊張,無奈之下,每年都要悄悄減少一些存量支出。"
李然認爲,當前财政壓力有财政收入緊張的原因,也有上級部門不斷發文,要求财政保障各部門的資金,确保政策資金落實到位的原因。在他看來,這在無形之中,增加了地方财政的支出壓力,或者改變了地方的支出優先序列。
一位東部縣級市财政人員表示:" 以前城建項目依靠城投融資,現在城投難以融到資金,相當于間接增加了預算資金的支出壓力。此外,前幾年企業的獎補資金也一直未支付。"
如何開源
上述東部縣級市财政人員告訴記者:" 與 2023 年相比,今年更強調開源節流。節流方面主要是減少項目支出和政府投資,該減少的投資都已減少,甚至有些政府投資項目涉及民生和教育,隻能壓減投資額度,降低投資質量。在收入方面,融資現在較爲困難,非稅收入也不容易增長,國有資産和資源處置減少,最有效的增量手段仍是專項債。"
除了參加會議和辦公室處理資金事宜,李然還需與當地融資平台和金融機構會面,并拜訪上級财政部門,争取項目和資金支持。
他回憶道:" 以前的财政局長每天工作半天即可,那是因爲當時财政收入的形勢良好,主要的工作任務就是收支。" 目前,他最擔憂的仍是收入問題。雖然收入增幅良好,但遠遠不足以滿足需求。" 有了收入,支出才能落實;沒有收入,支出就無法保障。" 李然說。
在關注本地區收支的同時,李然也關注同行的情況。他說:" 當前一些地區财政收入數據尚可,但更應關注财政收入質量。例如,某些地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較大,但是稅收占比卻不到 60%。"
一般公共預算包括稅收和非稅收入兩部分。稅收占比越高,表明當地财政收入質量越高,經濟狀況越好。
李然解釋說:" 非稅收入包括罰沒和處置國有資産和資源類收入。目前,對地方政府而言,不應該依賴企業的罰沒收入,而是應該鼓勵企業加快發展,形成健康良性的稅源。公共資産和資源主要用于支持融資平台,可處置的資源已經不多。"
但是,他又強調,對于上述列舉的某地區而言,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長必須得到保障。一旦增幅出現下滑,不僅會面臨債務率的問題,同時還會引發一系列與考核指标相關的問題。
李然非常羨慕那些由省級财政部門托管的貧困和困難縣市區,因爲這些地區的 " 三保 " 支出得到了省級财政的保障,财政壓力相對較小。" 當然,若是财政壓力小,像以前那樣财政寬松,或許就輪不到我來當局長了。" 李然坦言。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李然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