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疫情防控優化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國家衛健委 12 月 26 日發布公告,将新冠肺炎更名為新冠感染,自 2023 年 1 月 8 日起,對新冠感染實施 " 乙類乙管 "。這是自 2020 年 1 月 20 日我國開始實施嚴格的傳染病甲類防控措施後,新冠疫情防控政策的一次重大調整。這次調整将極大方便人員出入境,具體包括:來華人員在出行前 48 小時進行核酸檢測且結果陰性即可入華,取消入境後全員核酸檢測和集中隔離,取消 " 五個一 " 及客座率限制等國際客運航班數量管控措施,進一步優化複工複産、商務、留學、探親、團聚等外籍人士來華安排,提供相應簽證便利,有序恢複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等。
航班少、票價貴、托運難、轉運繁、隔離久,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境内外人員交流一直存在這樣那樣的難點,無論是對商品貿易,還是服務貿易,人員的阻隔帶來的影響都是顯而易見的。在取消入境隔離措施後,商品貿易最後的堵點将被打通,有助于中國出口恢複。
相比長期表現為順差、對 GDP 總量有正向貢獻、流程 " 标準化 " 的商品貿易,包括跨境旅遊、留學等服務貿易是非标準化的,對線下人員交流的依賴程度更高。由于中國服務貿易長期處于逆差,從經濟核算的角度看對 GDP 實際是負向作用,2020 年以來,年度服務貿易逆差從 1.8 萬億元大幅減少至不到 6000 億元,似乎有利于做大 GDP 總量,但這隻有會計上的意義,因為服務貿易逆差的被動縮減意味着大量經濟資源的閑置,尤其是相關工作崗位的流失,對從業人員影響很大。從海外經驗看,入境政策調整後,往往伴随着入境人員的大幅增加,無論是對本地旅遊業,還是科技、人文方面的交流,都有立竿見影的作用。我國入境防控政策的調整,也有望激活被壓抑的需求。12 月 27 日上午,某 OTA 平台數據顯示,出境機票訂單相比上一日整體增加 254%,入境機票訂單增長 412%,随着後續運力的提升、票價下跌,出入境需求的高增長有望持續。
近日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标準等制度型開放。
要推進開放,人員自由流動是前提。要大力提振市場信心,信心來自于市場主體的切身感受。接下來一個季度,疫情擴散對消費的抑制,加上部分居民需要修複自身的資産負債結構,消費和内需的恢複并不會一蹴而就,而跨境活動價值高,消費者支付能力強,可以有效帶動航空、旅遊、中介服務、會展等行業快速回暖,進而推動服務貿易和商品貿易恢複增長。經濟是一個整體,部分行業煥發出的活力将傳導至其他行業,有利于市場整體信心的恢複,為經濟重回正軌創造良好條件。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