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4/01
導語
整個 2023 财年,廣汽集團車沒少賣,可單論質量,還是有所下滑。
作者丨曹佳東
責編丨曹佳東
編輯丨何增榮
這個時代是屬于中國汽車的。
在行業轉型愈演愈烈的關口,當一衆海外車企逐漸跟不上我們的步伐,或許這就是外界最強的感知。但是,也正因爲這股不可逆的發展趨勢,對于那些總是背靠合資公司而提升效益的汽車集團來說,要是保持住向上發展,太多的未知着實很令人頭疼。
稍早前,廣汽集團就發布了自己 2023 年的業績報告,報告期内,集團彙總口徑共實現銷售收入約 5023.03 億元 , 同比下降約 2.39%; 銷售收入約 1297.06 億元 , 同比增長約 17.62%; 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 44.29 億元 , 同比下滑約 44.48%。
換句話,一直保持高速增長态勢的廣汽,在遇到行業轉型帶來的消費變革後,或多或少還是遇到了發展瓶頸。
對比同類集團,還在掙錢的廣汽并不是那個吊車尾,面對急速轉向的市場,旗下合資與自主闆塊都在積極尋求轉型,尋求新地突破口。但到了今天,眼看去年的業績和往年相比出現了較大的落差,過往所敲定的轉型舉措,其力度很可能還是不太夠。
近兩年,爲了應對市場驟變,果斷結束廣汽菲克、廣汽三菱的運營,看着像是廣汽集團及時止損的鐵腕手段。隻是,在旁觀者看來,鑒于市場份額的快速下滑,收緊自身合資業務不過是件順理成章的事。要想盡快向 " 萬億廣汽 " 的目标挺進,今天的廣汽确實做的還不夠好。
0
1
合資給了廣汽挑戰
銷量上,身爲一個體量足夠大的地方性國企,我相信,廣汽集團一定不會放任旗下品牌擺爛的。
而事實上,從财報公布的數據來看,廣汽集團全年實現汽車産銷量分别爲 252.88 萬輛和 250.50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了 1.97% 和 2.92%,産銷規模位居國内汽車企業集團第五位,市場份額約 8.32%。
幾乎所有指标都在說明,對于消費者的把握,廣汽并沒有有絲毫懈怠。所以,在我看來,大量問題隻會集中于,如何在保持銷量的前提下,繼續維持原有的利潤收入。
這兩年來,随着中國消費者對于傳統合資品牌的好感度逐年下降,潛在用戶在選擇燃油車和新能源車之間,都開始偏向于後者。當此種浪潮愈發成爲市場常态,廣汽又能怎麽辦?
旗下合資公司積極尋求轉型,自主業務全面擁抱電動化,是其這兩年一直在做。之所以到今天,和許多頭部車企相比,各個子公司還未有太過出圈的表現,究其原因,唯有将體系固化放在最前面。
當然,這也不是說,面對快速變革的時代,廣汽現有的體系就是僵化的。隻是說,從調整的力度和速度去看,過慣好日子的廣汽,可能還無法一下子适應當下産業進化的快節奏。
而自從公司走向發展正軌,廣汽的利潤大頭就集中在了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這兩家日系合資公司身上。地處華南,消費者對待日系車天然的樂觀态度,加上廣汽還算不錯的營銷思路,廣汽要想不掙錢,說實話都挺難的。諸多利好因素的疊加,誰都不會覺得,正在向上發展的廣汽會出現問題。
那到了今天,且不說,像大衆這樣的頭部外資品牌有多麽努力進行轉型,如果廣汽突然說自己掙錢的速度明顯放緩了,隻有一種可能就是,合資公司的業績表現并未達到預期,且廣汽傳祺和廣汽埃安并未能及時填補上其中的空白。
其實,從去年開始,包括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在内的日系合資,其發展勢頭開始減緩,早就有了些征兆。現有産品的号召力變弱,加上電動化轉型日漸跟不上時代的列車,消費者選擇它們的理由似乎隻剩一股子信仰了。
到了今年,盡管在加入價格戰後,終端市場上對于日系合資的性格轉變,還有着些期待,但論利潤回暖效率,顯然還是無法和中國企業相比。
而這對于廣汽來說,隐患還是會存在的。要想解開這一症結,單憑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自身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現在這個階段,必然是不夠的。
2
走向海外,自主尋求新生
" 面對汽車市場疲軟、消費動力不足、低價無序競争等各種挑戰 , 本集團堅決打響‘齊發力、拓增量、提質增效攻堅戰’ , 研發、整車、零部件、能源及生态、國際化、商貿與出行、投資與金融等七大闆塊協同作戰、齊頭并進。"
或許作爲廣汽集團董事長的曾慶洪,很清楚接下來的路該怎麽走,可話說回來,在合資公司仍在積極尋找的方法時,廣汽自主版塊的強大與否就是決定廣汽集團集團接下來該以一個怎樣的狀态示人。
集團财報中,我們看到了,廣汽自主品牌銷量近 89 萬輛 , 産銷量均創曆史新高。其中,廣汽乘用車,也就是廣汽傳祺,銷量超 40 萬輛;廣汽埃安銷量達 48 萬輛,較上年同期增長 77%,直接跻身于國内新能源品牌的銷量前三。且論新能源産品的内部滲透率,廣汽自主品牌中 , 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已提升至約 58%。
講真,在有了此番亮眼成績後,我們有理由認爲,廣汽大自主或将有能力支撐起整個集團下一階段高速發展。
隻可惜,中國車市還是太過善變了。無論廣汽傳祺,還是廣汽埃安,對比同類型的中國品牌,其發展的局限性還是有的。品牌網感不足、主力産品線不夠出圈、向上發展的戰略不夠清晰等現實因素,都是制約其爲集團賦能的關鍵點。
所以,爲了避免在國内市場被友商針對,也爲了合理解決眼下這個困境,當廣汽自主在時代的助推下,加速對海外市場的布局,我隻能說,集團要想在短期内消除合資品牌掙錢能力下滑的影響,也唯有這個方法可以試一試了。
去年 , 廣汽集團自主品牌的海外市場銷量約爲 5.5 萬輛 , 且已完成 41 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布局。服務網點方面,廣汽自主在全球範圍内已落實标準店、衛星店、服務中心等多渠道達 236 家。
而今, 據财報顯示 , 廣汽國際現已推進馬來西亞 CKD ( 全散件組裝 ) 工廠建設 , 計劃于 2024 年實現首款車型量産下線 ; 廣汽埃安成立泰國制造子公司 , 推進泰國工廠項目 , 快速以 SKD ( 半散件組裝 ) 方式實現海外工廠生産能力 , 建成後産能達 5 萬輛 / 年 , 預計 2024 年第三季度實現量産。
這些操作一疊加,對于廣汽集團後續發力的地方,我想,外界也算有了個了解。
總得來說,對于廣汽集團财報所呈現的成績,好的地方我們無需吝啬贊美。
"2024 年 , 面對電動化轉型較慢、國際化規模較小、新增量培育較慢等困難與挑戰 , 本集團将全面打響‘深改革、強管理、促發展、提質增效攻堅戰’。"
既然曾慶洪董事長也擺明了态度,爲廣汽集團往後的發展指明了道路,很多時候,我們也需要看到集團向前發展的潛力。至于說,現存的一些發展阻力,那就給廣汽一點時間,爲加快推動 " 萬億廣汽 " 發展藍圖落地 , 好好整理下思緒。
曹佳東
血液中流淌着汽油,
唯快不破!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