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心》大結局了。
在同期的一衆國産劇裏,這部講醫療的劇實在是不起眼。
接檔 " 原配小三聯手撕渣男 " 的《好事成雙》,默默開播,默默完結,社交媒體上的讨論度幾乎全靠自來水。
低調的《問心》,卻收獲了豆瓣 8.3 分的肯定。
在評分的 5 萬多人中,高達 82.6% 的觀衆打出四星以上的高分,評論區裏提到最多的,就是 " 真實 "。
真實到陶勇醫生都産生共鳴,發長文聊起了自己的行醫經曆,分享自己和患者間互相鼓勵的故事。
" 人的一生,你真心勇敢對别人,就将收獲豐盛的回報。"
作爲一部醫療職業劇,《問心》真實、有溫度。
在另一個切面中,劇裏女性角色的刻畫也可圈可點。
在 " 婆婆媽媽 " 的刻闆形象和金手指爽文大女主幾乎平分天下的今天,《問心》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國産劇裏 " 正常 " 女性角色的可能。
提醒着我們,原來女性角色還可以這麽寫。
《問心》裏最出彩的女性角色,非陳沖扮演的方竹清莫屬。
方竹清是個非典型的 " 出走 " 女性。
她是心内科主任醫師,是大神級别的名醫,是業内數一數二的大拿;已經退休,但仍然關注着業内動态,參加各類學術會議;作爲媽媽,她還能指點女兒方筱然的工作。
不過,在兒子周筱風看來,她卻并不是個稱職的母親。
毛曉彤與趙又廷飾演一對兄妹
方竹清在周筱風五歲時就 " 抛棄 " 了他,離開婚姻和家庭,獨自奔向自己的事業。
許多年後,方竹清回憶起那時的選擇,向兒子坦言自己隻有兩條路。
" 要不就離開你獨自走,要麽陪在你的身邊,一輩子陷在泥潭裏。"
方竹清做出了她的選擇。
多年後,她已經在别的城市再婚,還生下了女兒方筱然,第二任丈夫去世後,她也沒有停下向前的腳步,獨自一人争取出國深造的機會。
在最後,成爲了方主任、方教授。
和兒子重逢時,兒子一開口就是冷漠疏離:" 以前我是您奔向夢想的絆腳石。"
按照套路," 抛棄 " 兒子的母親通常會聲淚俱下解釋緣由,請求諒解。
但方竹清并沒有表現出什麽後悔的樣子,而是坦誠對他說:
" 你不知道我經曆了什麽,那個家庭對我就是折磨。"
她從來沒有爲自己所做的選擇而感到後悔,也從來沒有覺得自己做錯。
在她看來,她辛辛苦苦讀到博士,成爲醫生,絕不是爲了被困在一個不合适的家裏當賢妻良母的。
她對女兒的态度也一樣。
女兒還小的時候,丈夫去世,她就帶着女兒去上夜班。
後來女兒長大,和她一樣成爲了醫生,方竹清依然自己飛向全國各地參加高端論壇,爲疑難雜症開刀,身邊還跟着個年輕的小奶狗。
她不在乎自己 " 像不像 " 個媽媽,也不逼迫兒女長成她期盼的樣子,她最重要的課題,是能否成就自己。
在劇中,她與兒子的最終和解,也沒有落入俗套。
方竹清始終堅持着自己,兒子對她心懷怨怼也好、陰陽怪氣也罷,都沒有阻止她奔向自己的生活。
而兒子真正打開心扉,也是因爲被母親的專業能力折服。
那一次,周筱風近距離地觀看了母親爲還在子宮内的、心髒隻有三毫米大小的嬰兒進行手術,身邊人都拜服于方竹清的專業。
站在門外的周筱風,也意識到母親當年的出走是多麽正确的決定。
如果母親沒有離開,那麽今天的醫學界,便會少一個天才專家。
劇集裏有一段台詞,令社長印象深刻。
周筱風指責母親是自我感動,賭氣地戳她傷口:" 您拼命工作,是爲了成爲方主任、方教授,不是爲了我。"
可是,想成爲方主任、方教授,并沒有什麽不可以。
在成爲母親之前,她可以有野心有抱負,有自己的一番事業。
母親的身份沒有使她讓位,她依然像燈塔一般,遙遙矗立,光芒四射。
作爲一部醫療單元劇,《問心》通過一場接一場的醫療事件,刻畫出了不少性格鮮明的平凡女性角色。
醫院的背景之下,容納着女性醫護、女性患者、照顧病人的女性家屬 …… 給故事的生長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她們之中,有爲家人大鬧醫院的,有冷靜理智主動求解的,也有善良卻各有創傷的 ……
劇集裏最讓社長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底層家庭的故事。
病人莊家順,一個靠開窗簾店養活一大家子的中年男人。
想省下幾百塊檢查費,且不信任醫院,術前沒有告知醫生自己患有先天性腦部血管瘤。
妻子蔣玉爲他的病跑前跑後,也因爲擔憂勸過他做檢查,卻還是拗不過強勢的丈夫,幫着隐瞞了病情。
結果在術後,莊家順因爲腦部并發症大出血死亡,蔣玉轉身變臉揪住醫院不放,由于證據難以考證,醫生隻能認栽。
醫院賠償了一筆錢,蔣玉如願拿到撫恤金,女兒卻因此學會撒謊逃學,跑去打工。
一個深谙市井生活準則的女人是什麽樣的?她或許能給出答案。
看病時處處求人、給醫生塞紅包的姿态,得知手術成功後欣喜的眼淚,丈夫去世後理直氣壯鬧事的癫狂,和女兒學壞之後的懊悔。
不同階段的縮影,蔣玉生動地展示出了底層女性的一種生存狀态。
另一邊,賺足了不少觀衆眼淚的宋星岩媽媽,給我們展示了一個冷靜母親的形象範本。
兒子宋星岩因爲心髒病入院,媽媽反複向醫生們強調兒子甲硝唑過敏,謹慎到醫生們都費解。
原來多年前,宋星岩的雙胞胎弟弟曾經因爲醫院處理不當而去世,她在那之後就自學醫療知識。
現在唯一的兒子需要手術,她沒有因爲往事對醫院懷恨在心,仍然将他送進了這裏,選擇相信醫生。
人性有陰暗、有光輝,也會面臨困境。
醫學生姜一甯(周雨彤 飾),不顧一切救下了跳橋自殺男子。
不僅自己身受重傷,多處骨折肺栓塞;被救男子的家屬,還隐瞞了他的艾滋病史,讓兩位手術醫生陷入了暴露風險中。
她壓力大到反複失眠,又在複健過程中無盡痛苦,可當被問到是否後悔時,她仍然哽咽着說:
" 我老師跟我說過,德不近佛者不爲醫,我沒有辦法眼睜睜地看着一個人在我面前快死了我不救他。"
故事并未停在這裏,誇獎、慰問、關心,每一個都加重她的道德負擔,讓她無法釋放心中的不安和愧疚。
心理重壓,導緻胸悶心悸,主治醫師對她說:" 你不是佛,你是人,你隻是個會怕疼的普通人。"
在刺激之下,她終于釋放内心情緒,哭着叫出 " 我疼 "。
她是人,會怕疼怕受傷,但她作爲預備醫生,依然想要給病人最好的結局。
誠然,《問心》也有設置不合理之處,事情的最終走向幾乎都是真善美。
但它不将女性身份作爲噱頭,在婚姻困境和職業困境之外,她們的社會生活還有許許多多個切面。
如實地展現出她們的多樣形态,同樣具有意義。
縱觀内娛,現在女人戲已經漸漸多了起來。
或者說比起曾經,現在的女性角色确實更加豐富了。
講都市女性群像的《我在他鄉挺好的》和《愛很美味》,分别聚焦于北京上海的打工人,讓無數漂泊在外的社畜集體破防。
《我在他鄉挺好的》主要講北漂打工人的生活:
早高峰擠地鐵上班、大齡單身被父母天天催婚、壓力大到崩潰痛哭但還得抹把眼淚繼續工作、被中介騙了之後被房東趕出家門 ......
圖源:《我在他鄉挺好的》
幾乎每個北漂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曆,看不到頭的工作和項目壓迫着每一根神經。
女主角喬夕辰的那句名言,被不少人截下來作爲内心真實寫照:
" 北京太大了,顯得我們都微不足道的。"
圖源:《我在他鄉挺好的》
《愛很美味》則更輕盈一些,像是坐标上海的小妞電影,用多巴胺和荷爾蒙堆砌起一個女性成長故事。
更早的《歡樂頌》《三十而已》,則是把不同階級不同身份的女性捆綁到一起,強行來一套爽文劇本。
圖源:《三十而已》
在這些主打 "30+"" 熟齡愛情 "" 獨立女性 " 标簽的電視劇裏,女性角色走向了另一種扁平和臉譜化。
要麽賢妻良母如《三十而已》中的顧佳,文能帶孩子武能打小三,用不動如山的冷靜成爲全職太太的模闆;
要麽獨立自主如《他鄉》中的喬夕辰,自己拼了老命在北京工作定居,但出走半生歸來仍要被催婚;
要麽是三十多歲出走婚姻之後,依然能夠靠着寫小說養活自己的鍾曉芹,标準演繹出走的娜拉是如何幸運。
在金句滿天飛、越怼越女王的表述中,圍繞一個 " 人 " 本身的故事,卻被消弭了。
圖源:《我們的婚姻》
無論哪一種表述,顯然都不是全部的真相。
如今的國産劇,總愛把女性描摹成大女主,把女性友誼描繪成溫暖陽光互相扶持的 girls help girls,把兩性關系寫成你死我活的鬧劇。
但我們都明白,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存在多面的表述,都擁有人性的陰暗面和陽光面,都是在克服了人性弱點之後才一點點靠近變好。
在成爲一個女人之前,她們首先是人。在講述女性之前,我們首先要講述人性。
她們同樣有愛恨,有或高尚或低下的品質,不應該因爲女性身份被歧視或所謂的特别照顧。
影評人毛尖曾經在訪談節目中說:
" 我們的電視劇,文藝作品,略有點過于鼓勵女生去想詩和遠方,反抗和逃離當下的生活,但其實我覺得在生活中沉浸下來也是一種能力。"
圖源:《第一人稱複數》
是的,比起精英化的闡述,或許在影視作品中,應該多一些以平視的視角刻畫的女人。
不至于割開理想與現實,讓人産生過多的落差。
她們也有一地雞毛,也有自私自利,也有迷惘陰暗。
但她們無比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