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特斯拉中國官網
近日,比亞迪(002594.SZ)電動車銷量超越特斯拉的新聞引發了廣泛關注,據悉,比亞迪 2023 年四季度純電汽車銷量達 52.6409 萬輛,比此前穩坐 " 頭把交椅 " 的特斯拉要高 4 萬多輛。從去年全年來看,特斯拉交付純電車 180 餘萬輛,比亞迪也有将近 160 萬輛,二者差距正在大大縮小。對兩大巨頭間的比拼,業界、市場、當事公司也均在近期表達了各自看法、态度。
而在電動車之外的另一個戰場—儲能領域,兩家公司近來也均有新動作。
特斯拉:啓動上海儲能超級工廠項目建設,預計年産一萬台 " 大電池 "
去年 12 月 22 日,特斯拉中國官宣其在上海的儲能超級工廠項目建設正式啓動。回溯項目源起可發現,這一超級工廠于 2023 年 4 月正式簽約,規劃用地在上海臨港新片區,與特斯拉汽車超級工廠位于同一片區,而且,與汽車超級工廠同樣類似的,這一項目也是特斯拉首個海外儲能電池超級工廠。
根據特斯拉中國發布的消息,上海儲能超級工廠 2024 年一季度就會開工,預計将在第四季度實現投産。産能方面,初期規劃年産 1 萬台 Megapack 商用儲能電池,将向全球市場供貨,其儲能規模預計在 40GWh 的水平。對比來看,這一規模确實可觀,目前特斯拉在全球儲能總裝機規模也才 10GWh 多。但這一目标能否實現尚不好說,從相關報道及創始人兼 CEO 馬斯克傳記中都能夠看到,很多時候特斯拉的風格都是制定一個看似不切實際的目标,然後再在巨大壓力下盡量實現,但在儲能領域,其更早投産、規劃同樣爲 40GWh 的加州超級工廠,目前還遠遠未能實現既定目标。
特斯拉中國官網對儲能業務的介紹
對于我國新型儲能市場來說,特斯拉的儲能電池又是否具有絕對優勢呢?
從産品端來看,根據特斯拉官網的介紹,目前特斯拉的大型儲能電池有 Powerpack 和 Megapack 兩種(另一産品 Powerwall 屬于更小型的戶儲産品),主要用于商業設施、公共事業機構,包括集中式光伏發電站等場景。其中,Megapack 容量更大,每台機組可存儲超過 3.9 MWh 能源,能滿足 3600 戶家庭一小時的用電需求。特斯拉還稱,Megapack 在使用期限内的運行成本相比市場上的其他産品更低,而且提供的能源更多,可靠性更強。針對此,有業内人士評論稱,特斯拉産品在性能方面确有一定優勢,但從價格上來看,其在美國的售價一般在 200 萬美元 / 套以上,雖然還無法準确預判上海工廠的産品價格,但預計與中國國産的相關锂離子儲能電池産品相比仍會較高。
不過,上海工廠産品也存在大幅壓縮成本從而打造價格優勢的可能性。根據德邦證券的分析,特斯拉在中國建立儲能超級工廠,也是希望能利用中國完整且成本較低的産業鏈優勢降低産品成本。比如,特斯拉的加州儲能超級工廠,就一直采購甯德時代(300750.SZ)的磷酸鐵锂電池,用作組成 Megapack 電池組的基礎。讨論群組中,不少人以特斯拉電動車連續兩年在年初打響 " 價格戰 " 爲例,調侃未來儲能産品可能也會複制此 " 套路 "。
而對于特斯拉自身來說,儲能業務近年來帶來的增益也确實可觀。根據其 2023 年前三季度披露的數據、财報,儲能裝機量增幅分别爲 360%、222% 和 90%,營收同比增長分别爲 148%、74%、36%,雖然在總體業務營收中占比還不及 8%,但三季度毛利率已達到 24.4%,在特斯拉體系中居首(特斯拉 2023 年三季度整體毛利率已跌破 18%),馬斯克也多次表達了對這部分業務的厚望,上海超級工廠是其中最重要的版圖之一。
比亞迪:儲能老玩家,挂上 " 新招牌 "
作爲國内锂電池路線的先行者,比亞迪其實早在 2008 年就開始了儲能領域的布局,在很長一段時間内,其磷酸鐵锂儲能電池在國内的出貨量、市占率都是翹楚,也參與了很多示範項目的建設。
但在摸爬滾打了近十年後,國内儲能業務盈利性始終不佳,比亞迪也逐漸将儲能業務的重心放在了海外市場。2019 年,國内尚未規模化卻已湧入不少 " 新錢 " 的儲能市場受國網 826 号文(即國家電網 2019 年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嚴格控制電網投資的通知》,其中提到 " 嚴禁以投資、租賃或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新建電網側電化學儲能設施,且不再安排抽水蓄能新開工項目 ")影響而迅速降溫,不少投入大量資金的公司苦不堪言,但比亞迪當時卻一派從容,因爲其在海外市場已打出了一片天,尤其是在當時儲能發展速度較快的英國,比亞迪 325MW 的儲能規模,幾乎占到了其整體儲能業務的半壁江山。
但也正由于這種策略選擇,在 2020 年代尤其前兩年這波國内新型儲能大爆發浪潮中,比亞迪國内業務進展、收獲并不理想,其全球儲能項目裝機量還在 2020 年被國内、外 " 兩開花 " 的甯德時代超越。
不過,2023 年比亞迪明顯開始在國内市場發力。其全年儲能電池出貨量預計超過 30GWh,同比增長超 150%,中标了華電集團、大唐集團、中核集團、中國能建等重點項目,還在深圳建立了儲能産業園,發布了佩刀電池儲能系統、儲能一站式工商業新品 MC-1 等新産品。
比亞迪佩刀儲能産品,圖片來源 @比亞迪官網
在這一背景下,2023 年 12 月 25 日,多家媒體報道了比亞迪旗下深圳坪山弗迪電池有限公司更名爲深圳比亞迪儲能有限公司的消息,同時,公司經營範圍也有所擴大,加入了儲能技術服務等領域。變更後,這家公司成爲了比亞迪體系内首個以 " 儲能 " 命名的公司。這塊 " 新招牌 " 也被媒體、觀察者、投資者視爲比亞迪将進一步加大在儲能領域布局的例證。
在 2023 年業務重心迅速 " 向内轉 " 後,不少機構預測比亞迪在國内新型儲能市場的市占率會大幅提升,沖至排名榜前列,2024 年或許還會繼續 " 高歌猛進 ",但此前困擾其的國内市場盈利性差的問題真的能夠解決嗎,目前還無明确答案。
越來越卷的儲能賽道,群雄逐鹿的慘烈戰場
2022 年,在政策支持力度變強、資金大舉湧入、下遊需求旺盛的情況下,新型儲能賽道異常火爆,各大廠商開啓了擴産競賽。但到了 2023 年,産能過剩問題逐漸顯現,可正在 " 興頭 " 上的廠商并未停止動作,在 " 繼續擴産搶占市占率,讓自己打赢卡位戰 " 的 " 内卷 " 邏輯下,産能過剩問題愈發嚴峻。随之而來的就是價格戰,犧牲利潤低價搶标,甚至出現賣得越多,賺得越少的情況。
如果看數據,這種 " 怪現象 " 會 " 怪 " 得更加明顯。2023 年全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同比翻了近 10 倍;但價格方面,到年底,2 小時儲能系統、4 小時儲能系統中标價紛紛跌破 0.5 元 /Wh,較年初降幅超 50%。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大龍頭還是小廠商,産業鏈各環節企業的經營壓力都越來越大,儲能電池制造商更是首當其沖。
整個行業内," 撐不住了 " 的聲音越來越多," 洗牌期要到了 " 的預期也越來越高。星球儲能所觀察人士鄭威廉曾在接受钛媒體 APP 采訪時表示,新型儲能确實是一塊大蛋糕,但現在分蛋糕的企業數量太多了,競争态勢必越來越嚴峻,行業普遍認爲,未來幾年新型儲能賽道會有一大批企業倒下。高工産業研究院(GGII)近日還發布預測稱,2024 年中國新型儲能市場整體仍将供大于求,競争會更爲殘酷,預計過半企業将會被淘汰出局(此處指的更多是儲能系統集成商)。
從 2024 年開年的情況來看,形勢仍不樂觀。根據格隆彙的測算,我國锂電池社會庫存已高達 322GWh(包括動力電池、儲能電池),而钛媒體 APP 此前多次報道過的電池上遊核心材料碳酸锂,其價格走勢仍然持續低迷。1 月 8 日,中關村儲能産業技術聯盟副秘書長嶽芬在中國儲能 CEO 大會上研判,2024 年國内新型儲能裝機仍會快速增長,但同時,行業内卷也會加劇。投資市場上,在化石能源股價上漲,新能源估值走低之際,對這些以往優質标的的質疑聲、不信任感如滾雪球般也越來越大,有關 " 新能源是個周期性行業 " 的觀點廣爲流傳,此前主打成長性的公司正變得越來越不受待見。愁雲慘淡下,近兩日,一張 "2024 年國投、國電投、國能、華能這些五大六小的央國企電力集團,所有锂電儲能項目都不做了,原因是收益率不行 " 的截圖在群組内廣爲流傳,钛媒體 APP 咨詢了一位從事工商業儲能業務的業内人士,對方稱這一傳言是 " 一眼假 ",沒有可信度,但他同時也表示,這類流言之所以有市場,多少也表明了圈内圈外人對行業現狀的看法和焦慮。
困局之下,各企業爲了生存,競争會愈發白熱化。而競賽隊伍中,除了近幾年風生水起的甯德時代、億緯锂能、海辰儲能等,再加上加速回歸國内市場的比亞迪,和預計在今年四季度實現投産的特斯拉,未來的市占争奪戰将會更加慘烈。(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胡珈萌,編輯|劉洋雪)
更多宏觀研究幹貨,請關注钛媒體國際智庫公衆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