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Unsplash
芥末堆文 近日,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抑郁症研究所等共同發布《2022 年國民抑郁症藍皮書》,中國精神衛生調查顯示,我國成人抑郁障礙終生患病率爲 6.8%,其中抑郁症爲 3.4%,目前我國患抑郁症人數 9500 萬,每年大約有 28 萬人自殺,其中 40% 患有抑郁症。
新冠疫情後,重度抑郁症和焦慮症的病例分别增加了 28% 和 26%,抑郁症患者激增 5300 萬,增幅高達 27.6%。
根據藍皮書,18 歲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總人數的 30%,5 成抑郁患者爲在校學生,41% 曾因抑郁休學。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達 15~20%,接近于成人。據調查,77% 和 69% 的學生患者在人際關系和家庭關系中易出現抑郁;63% 的學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嚴苛 / 控制、忽視 / 缺乏關愛和沖突 / 家暴。
圖源:《2022 年國民抑郁症藍皮書》
有研究認爲,成年期抑郁症在青少年時期已發病。對青少年患者而言,父母是其就醫前極爲關鍵的一環。他們能否及時察覺孩子的異動,并給予有效的關注和引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病情走向。
很多家長都隻看到孩子的行爲表現,卻看不到背後的情緒和精神因素,把問題簡單定性爲不愛學習、青春期叛逆或者意志力薄弱。長此以往,導緻青少年的抑郁之路 " 道阻且長 ",甚至出現自殘、自殺等傾向。
此外,報告顯示,互聯網和教育培訓行業,成爲職場抑郁的 " 重災區 "。中國 86% 的公司沒有給員工提供心理援助服務。女性患病率爲男性的 2 倍,4 成産後抑郁被漠視;此外,超過 7 成患者出現複發," 變胖 " 成最難忍受的副作用。
此前,教育部已将抑郁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内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