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不越,奇瑞在資本市場的故事,就不會精彩。
近日,奇瑞 IPO 再次有了新消息。
據報道,奇瑞控股集團計劃分拆旗下汽車業務奇瑞汽車赴香港上市,對應的估值爲 500 億元,和去年底市場估值 1500 億元相比,縮減三分之二。
據悉,目前奇瑞正在尋求銀行的支持,以幫助公司的首次公開募股,相關審議仍在進行中,IPO 的具體規模等細節可能會有所變動。
奇瑞并未對此有所回應。不過,市場認爲并非空穴來風。
此前 " 瑤光 2025 奇瑞科技 DAY" 發布會中,奇瑞集團董事長尹同躍對外透露," 希望奇瑞汽車在 2025 年之前完成 IPO 計劃 "。如今來看,奇瑞 IPO 時間節點即将來臨。而且,奇瑞 IPO 也算到了 " 上岸 " 的一個好時機。
何意?
在 BC 看來,奇瑞 IPO 苦尋 20 年,是因爲有三座 " 關山 " 擋道,如今已經越過了兩座半。
一波三折的上市路
第一座關山,盈利。
盈利難,讓奇瑞邁向 IPO 的那條路,遲遲無法擡起。雖然,奇瑞也曾一度扛起中國汽車自主汽車崛起的旗幟,從 2003 年到 2010 年,連續八年拿下自主車企銷量第一的頭銜,不過和吉利、長城、長安、比亞迪不同的是,奇瑞一直未能上市。
奇瑞也曾做過多次嘗試,但屢次落空。回溯一下這一條頗爲坎坷的上市路," 時也,命也 "。
2004 年初,安徽省政府就曾推動過奇瑞上市進程,對奇瑞進行股份制改造。2007 年,長尹同躍表示,奇瑞将盡快啓動上市融資計劃,彼時的奇瑞正站在中國自主品牌頭把交椅的位置上,勢頭正盛,奈何随着 2008 年金融危機爆發,奇瑞營業利潤跌至 -1.94 億元,上市一事無奈擱置。
到 2009 年,奇瑞以 29 億元的價格向華融資産等多家企業出售掉 20% 的股權,在引入戰略投資者的舉措,被市場認爲奇瑞重啓 IPO 進入倒計時。結果,未成。
折騰了幾次之後,中國汽車市場迎來了新的變化。随着中國超越美國成爲全球第一大銷售市場,遭遇銷量危機的奇瑞被迫進行 " 回歸一個奇瑞 " 的轉型戰略。
一邊是 " 味同爵蠟 " 的轉型,一邊是不樂觀的盈利能力,讓奇瑞有些 " 累了 "。2011 年,尹同躍對外表示,由于奇瑞汽車存在一些關聯交易等問題,暫不考慮上市。
奇瑞的盈利,不樂觀到什麽程度?
也是 2011 年,長城汽車正式登陸 A 股市場,年度營收達到 300.89 億元,跟奇瑞股份 2020 年水平接近,同期淨利潤已經達到 34.26 億元,是奇瑞股份的近 50 倍。奇瑞股份在 2020 年營業收入爲 347.61 億元,淨利潤爲 737.17 萬元,平均每輛車的淨利潤僅爲 16.4 元。
可想而知,盈利這座關山,奇瑞想要跨越實屬艱難。雖然對外表示暫不考慮上市,但尹同躍心裏始終放不下 IPO 這件事,又折騰了幾次。
2015 年,奇瑞徽銀沖擊港股和 A 股均以失敗告終,2016 年,奇瑞新能源試圖通過海螺型材 " 借殼上市 ",也因尚未取得新能源汽車生産資質,失敗。這一年,奇瑞股份實現營業收入 329.64 億元,利潤總額 2.06 億元。
雖然,多次表态 " 在積極準備上市 ",奇瑞總是差口氣,尹同躍必須想辦法讓奇瑞遠離虧損邊緣。
在 2016 年 -2018 年三年間,奇瑞股份和奇瑞控股的盈利有所變好,是因爲 " 賣賣賣 "。2016 年,将變速箱工廠 100% 股權出售給浙江萬裏揚,獲得 26 億元。2017 年,出售觀緻 25% 股權給寶能,獲 16.25 億元。2018 年,出售凱翼汽車 51% 股份給宜賓五糧液,獲得 24.94 億元。
但是,變賣資産隻能解燃眉之急,奇瑞依舊面臨資金缺口。于是,決定啓動混改,挂牌出售奇瑞控股與奇瑞股份的部分股份,計劃融資 162.44 億元。
最終,2019 年,青島五道口出資 196 億元,收購奇瑞控股 51% 的股權和奇瑞股份 35.58% 的股權。不過,混改推進的過程不太順利,青島五道口無力解決後續百億摘牌資金,幸好,立訊精密補位。
2022 年,奇瑞啓動 " 瑤光 2025" 戰略,并宣布 " 混改徹底完成 "。之後,奇瑞的銷量和營收轉好,數據顯示奇瑞控股集團 2023 年營收 390.92 億美元,同比增長 75.3%,利潤 5.86 億美元,同比增長 83.3%。
邁過盈利這座關山之後,尹同躍堅定表示,要在 2025 年之前完成 IPO。
新能源,起早貪晚
" 瑤光 2025" 戰略,是奇瑞越過第二座 " 關山 " 的戰略。
第二座關山,是奇瑞在新能源市場的缺位。
在造車新勢力攪動汽車江湖的這幾年,奇瑞旗下還沒有一個已經受市場考驗的新能源品牌,能夠讓資本市場接受。
而且,此次 IPO 傳聞中估值 500 億元,縮水三分之二,也是源于新能源是衡量車企成長性的重要指标,現在奇瑞汽車的銷量仍是燃油車 " 占大頭 "。
不過,奇瑞決定改變這一切。
這家從荒灘 " 小草房 " 起步的企業,最擅長的是 " 啃硬骨頭 "。在燃油車時代,奇瑞用了十多年的時間,啃下了這三塊硬骨頭,擁有對 " 三大件 " 完整的知識産權。當時,尹同躍說," 甯肯銷量跌出前十,也要研發體系轉型。"
新能源時代,奇瑞依舊決定 " 啃硬骨頭 ",啓動 " 瑤光 2025" 戰略。五年内奇瑞計劃投入超過 1000 億元用于核心技術研發,實現平台架構、芯片、高效混動發動機、氫能、電驅、電池、智能交互、無人駕駛、智雲平台等 19 大核心技術升級。
在每年 200 多億元投入中,100 億元用于原始創新,實現從 0 到 1 的突破,打造核心技術。另外 100 億元用于産品開發,不斷推進技術叠代、場景更新,快速應用到産品上。
奇瑞的新能源算得上 " 起大早,趕晚集 "。在 1999 年就開始進行新能源汽車研發,2010 年成立奇瑞新能源,卻隻聚焦微型車賽道,以至于錯失先機。
這兩年,奇瑞在新能源領域的腳步明顯加快。除了牽手華爲合作智界外,還推出首個新能源電動品牌 iCAR,以及奇瑞品牌全新的新能源序列風雲,等等。依托 " 技術奇瑞 " 底座,奇瑞汽車增程、純電新産品密集上市。
密集的動作之下,是奇瑞急于在新能源領域追趕的心态。2023 年的銷量,也給了尹同躍一些信心,累計銷售汽車約 188.1 萬輛。
所以,去年年底,尹同躍直言,"2024 年,奇瑞在新能源的行業排名上就不會這麽客氣了,一定會進入頭部位置。"
數據顯示,今年前 9 個月,奇瑞累計銷量約 175.3 萬輛,同比增速爲 39.9%,其中新能源車銷量超 33 萬輛,同比增長 186.4%,9 月單月新能源銷量突破 5 萬輛。
" 單月銷量突破 24 萬輛,單月出口突破 10 萬輛,單月新能源突破 5 萬輛,創造了奇瑞成立 27 年來的 3 項曆史新高。"10 月 1 日,奇瑞控股集團迫不及待地發布了這一喜訊。
" 趕晚集 " 的奇瑞新能源,終于擡起了那條懸空許久的腿。不過,這座關山,目前隻能說邁了一半,因爲奇瑞新能源主打車海戰術,還未有一款 " 爆款 " 車型,未有月銷量超過萬的。
在今年的直播裏,尹同躍又坦言," 這是我挺後悔的一段講話,不符合我過去的人設,也不符合我的年齡,六十多歲的人,怎麽這麽不成熟,還說大話呢?"
他所指的這段講話,便是去年年底的那句 " 不客氣了 ",當時他在比亞迪的大本營深圳立下豪言壯語,"2024 年年中奇瑞要回到新能源前三,年底要成爲新能源行業第二位,要看到王傳福的背影。"
如今,比亞迪的銷量一路狂奔,尹同躍也坦誠地表示," 我們一直想追比亞迪,越追越遠,但是奇瑞的新能源汽車業務也正在一個月一個月地往前追趕。"
如今,第二座關山也算邁了一半,不過距離看到比亞迪的 " 背影 ",還有很遠的路要追趕。
追趕中的奇瑞,又将 IPO 提升日程。
去年底,有傳聞稱奇瑞汽車正籌備于今年上市,瞄準的是 A 股,估值高達 1500 億元。此次傳聞中,赴港 IPO 的估值調整爲 500 億元。看得出來,奇瑞急于登陸資本市場。
那麽,能否順利上岸?
海外突圍
這一次的急迫,也是因爲從奇瑞近兩年的銷量走勢、财務狀況和技術積累來看,奇瑞爲上市已經做好了準備。
而且,第三座 " 關山 ",奇瑞已經邁得算是穩當。這座關山,是海外市場。
去年,奇瑞在海外賣出 93.71 萬輛新車,同比大增 101.1%,連續 21 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業内形容," 中國每 3 輛出口海外的乘用車,就有 1 輛是奇瑞。"
從 2023 年開始,奇瑞的出口量已經接近全年銷量的 50%,這個銷量結構,對于頻頻探索出海之路的中國汽車品牌來說,是夢寐以求的。不過,也是奇瑞在多次失敗中,蹚出來的成績。
奇瑞的出海之路很早,1997 年奇瑞成立,2001 年,奇瑞就開始了出海征程。故事的開始,還帶着一些 " 出乎意料 "。
2001 年,當時叙利亞商人薩米爾在北京車展上看到了奇瑞風雲,随即就和奇瑞洽談,能不能把車賣到叙利亞去?薩米爾找到尹同躍," 我要進口 200 輛整車。"
對于尹同躍來說,這是一個意料之外的驚喜,不過他保持了冷靜,因爲風雲是奇瑞第一代汽車,還沒充分經過市場的檢驗," 最多隻能給你出口 10 輛。"
這 10 輛車,就是奇瑞打開海外市場的一把鑰匙。此後,奇瑞就逐步打開了中東市場。後來的幾年,奇瑞的出海版圖又擴張到拉美,歐洲。目前,奇瑞在北美、歐洲、上海等建立了 6 個研發中心,在俄羅斯、巴西、埃及等國家建立了 10 個海外生産基地。
雖然銷量上去了,但是奇瑞面臨一個難題。就是新能源賽道,在海外市場也不占優勢。在奇瑞的出口銷量裏,基本都是燃油車,去年的銷量數據裏,188 萬輛,隻有 20 萬輛是新能源。
新能源車型也不是奇瑞出海的主力。
和國内市場一樣的難題,擺在奇瑞面前的是,怎麽把新能源車賣出去?
奇瑞想要在出海這條路上一直向上,新能源這道坎繞不過去,而能夠在出海新能源領域真正立足,又必須得在國内新能源市場站住腳。
這是奇瑞迫切待解的難題。
都知道,撬動全球汽車市場的杠杆,開始轉向新能源車型。畢竟東南亞市場暫時以燃油車好爲主,但是在歐美等主流市場,電動化亦是無法逆轉的趨勢。如今,國内競争對手頻頻以新能源車型探索海外市場,對于奇瑞來說,是一個隐憂。
比如,在歐洲,上汽 MG 以新能源車型占鳌頭。2023 年,MG 在英國賣了 10.7 萬輛,而中國出口到英國的汽車數據是 21.4 萬輛,MG 貢獻了一半。
無論是從國内市場,還是海外市場來說,奇瑞的三座 " 關山 ",隻越過了兩座半,新能源這座山,奇瑞還需要加速,把腿擡得更高。
新能源的關山不越過去,奇瑞在資本市場的故事,就不會精彩。
注:圖片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